“上有庙堂之高,下有江湖之远”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上有庙堂之高,下有江湖之远“的意思是:上头有高高的朝廷,下头有偏远的江湖。“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都是定语后置句,其中“之”作定语后置的标志,意思分别是“高高的朝廷”和“偏远的江湖”。

出自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意思是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扩展资料: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写下了《岳阳楼记》这篇文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5

上有庙堂之高,下有江湖之远“的表面意思是:上有高高的庙堂,下有僻远的江湖。现在多指:上有朝廷(国家),下有黎民百姓。

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在朝廷上做官就要为人民分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要为国君分忧。

扩展资料:

赏析: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挥毫撰写的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都是看图写的。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1

“上有庙堂之高,下有江湖之远”的意思是:

上有高高的庙堂,下有僻远的江湖。

“上有庙堂之高,下有江湖之远”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赏析:

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1-23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里的庙堂指“朝廷”。原句的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就要为人民分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要为国君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