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资料

标题:我爱汉字!

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图为《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
西周 大盂鼎铭文.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 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西周 毛公鼎铭文.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 498 字的长篇铭文。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
西周 散氏盘.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代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说:“篆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唯《散氏盘》而已。
东周 石鼓文.为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有十枚,形似鼓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其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字迹磨损很多,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的字体是典型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其本身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它的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在《石鼓文》字里行间已经找不出象形图画的痕迹,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
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 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 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与雄伟的万里长城和壮观的兵马俑一样,气魄宏大,堪称开创先河,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真书.行书. 草书.这一书法史上了不起的时代,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树立了真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盛称 “二王”(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甚至尊王羲之为“书圣”。又有王洵(羲之侄) 善行书,有《伯远帖》传世。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康有为说: “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都是直接继承智永笔法取法六朝的。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27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采纳则获得悬赏分以及奖励20分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形声:此乃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但形声字,也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
会意:这个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转注: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的《大雅•棫朴》亦云:“周王寿考。”。苏轼的《屈原塔诗》也有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一语。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别注意的是,后代的文字学家针对许慎的前述的定义也作了大量的解释。其中包括“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三类,只是这三种说法有人认为不够全面,当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释说“转注”就是一个形体(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例如“帚和妇”与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这法简言之,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可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闻,本意是用耳朵听东西的意思。例如《大学·第七章》中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但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错用)。
总结以上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中两项,“组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这六个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归纳出来的字学理论。其所含汉字构成法则,是长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个人独创的。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第2个回答  2008-11-20
歇后语: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妙。(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裏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费心。(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裏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裏------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1 字谜 (打一字) 夫人何处去 二 2 字谜(打一字) 打断念头 心
3 字谜(一成语) 百米赛跑 争先恐后 4 字谜(打一字) 人对人 众
5 字谜(打一字) 表里如一 回 6 字谜(打一字) 果断有力 男
7 字谜(打一字) 黄昏前后 昔 8 字谜(打一字) 推开又来 摊
9 字谜(打一字) 迁来一口 适 10 字谜(打一字) 四边残缺 匹
11 字谜(打一字) 拉她也不来 接 12 字谜(打一字) 后来者居上 屠
13 字谜(打一字) 重逢 观 14 字谜(打一字) 课桌椅样样齐备 木
15 字谜(打一字) 人人都走横道线 丛 16 字谜(打一字) 一口咬定 交
17 字谜(打一字) 一日进一尺 昼 18 字谜(打一字) 水上码头 泵
19 字谜(打一字) 大框框不能破 因 20 字谜(打一字) 发生大火划禁区 烟
21 字谜(打一字) 凶横 区 22 字谜(打一字) 大厂用电多一点 庵
23 字谜(打一字) 欲话无言听流水 活 24 字谜(打一字) 存心不善,有口难言 亚
25 字谜(打一字) 值钱不值钱全在这两点 金
26 字谜(打一字) 添丁进口 可
27 字谜(打一字) 二小姐 姿
28 字谜(打一字) 一曲高歌夕阳下 曹
29 字谜(打一字) 依山傍水 汕
30 字谜(打一字) 旭日不出 九

汉字起源的传说2 ( 2007-1-2 20:38 )
神农结绳说
神农时是七八千年前的传说人物,相传他教会人们种田、治病,还让人们用结绳记事法来治理社会。
文字起源于结绳,这种说法早已有之。《周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也说:“神农时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在汉字产生之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后期,绳索不仅是捆物绑兽的工具,而且还是用来记事的工具。所谓“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即此。解放前,我国独龙族还在使用结绳记事。亲朋约会,则双方每天在各自结数相等的绳上解个结,结解完的那天就如约相会。
结绳记事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采用过各式各样的记事方法,其中使用较多的是结绳和契刻。中国古籍文献中,关于结绳记事的记载较多。公元前战国时期的著作《周易·系辞下传》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汉朝人郑玄,在其《周易注》中也说:“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中也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这是讲结绳为约,说得已相当明白、具体了。

错别字:
1.按(安)装2.甘败(拜)下风3.自抱(暴)自弃4.针贬(砭)5.泊(舶)来品6.脉膊(搏)7.松驰(弛)8.一愁(筹)莫展 9.穿(川)流不息10.精萃(粹)
第3个回答  2008-12-01
和尚的房子----------妙。(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4-19

汉字的发展史:知道汉字是谁创造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