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作文审题时培养多样化思维

如题所述

我认为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可以采用以下的培养策略。
(一)、阅读习惯——审题的前提
  实践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内涵方面特别无能。的确,许多学生读题时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的情况下就盲目的按已知条件去碰数,影响了解题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重视数学阅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读准。读题是解题的起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弄清题目情节,分离条件与问题,理清题目结构。因为数学题目中多读一字或少读一字,意思可能会大相径庭。如:本学期我上的示范课“求一个数上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这节课,在讲例题时:“华龙商场共有电视机65台,已卖出25台,卖出的是总台数的几分之几?”
我出示例题后,我紧接着出示“审题能力”的(1)读准:(读题时可以大声读、轻声读或默读,读题时不添字、不漏字、更不能读错字,应把句子读通顺)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题,再指名学生展示读题,看学生读的是否规范、标准。读的好的应给于表扬。
  2、标记。为了促使学生在读的同时加强感知,可指导学生在关键的、重要的字词下面做标记,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以便让他们排除一些无意注意的干扰,在解题时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例如有的题目中提到的“多”、“少”、“除”、“除以”等比较容易忽视或容易混淆的字词可加着重号,可为正确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进行完读准后又出示(2)标记:(要求找出题目中的重点字、词、句子,并做标记)
让学生找重点字、词、句子,并做标记。
指名学生汇报。
  3、表达。学生“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理解能力差,理解问题常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在学生读题后要重视数学的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题目的情节、问题、条件逐一表述出来,把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通过有声言语活动,使学生对题目的结构意义达到正确完整的理解。如:最后出示(3)表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括题意)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概括题意。概括好的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表达出:“25台是65台的几分之几”。
巩固练习时也按照“审题能力”的三个步骤进行练习。本节课学生学得很好,都能按照此方法来认真审题并能正确解答此类题目。
  (二)、分析综合——审题的核心
  综合是指从条件推出问题,即从因到果;分析是指从问题追溯到条件,即问果索因。随着学生思维自觉性的增强,在审题时,不仅读懂题意,而且在头脑中通过分析综合建立已知和未知的桥梁,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这是审题的核心,也是解题思维过程的核心环节。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审题过程中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图中会意——审题的突破
  应用题呈现的问题情境总是精炼、概括、抽象的数学语言,像工程问题、相遇问题等工农业生产中的一些专用词语或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储备,给题意的理解带来困难。这就要求依靠再造假象,将题目包含的信息转化成一定的直观形象(如线段图、表格等),依靠对直观的感知来支持抽象思维,使审题有所突破,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了图这一具体形象的中介力量,能直观地揭示题目中各种数量关系,有些学困生也能理清其中的关系了,审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审题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能力,抓好审题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数学的解题能力。
这也许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加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2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教育是创造力开发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造(恩格斯)。创造力的发现、培养和整合,离不开教育手段的完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产生直接具体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致力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学生作文是体现学生创造思维的一面镜子,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感悟是作文中的一种最活跃、最高质高效的创造性思维。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一种知识和实践的厚积薄发,是对生活的深层理解,这种理解正是对生活感悟的结果。感悟,是人们对自然对社会某现象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毛主席曾说: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这正是对感悟的诠释。
感悟可以快速提高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引发培养感悟能快速地引发学生创造思维。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之事举不胜举,可一旦对那事那物有了感悟,以视无不见,以听无不闻也(《文心雕龙》),便会超越数倍信心的兴趣、毅力去观察、认真听取、多方思考、苦苦探研。于是新观念、新技术便会因之出现、创造发明也会因之问世。
怎样引发感悟呢?明末清初学者陆世仪说: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如石中皆有火,敲击不已,火花始现。然得火不难,得火之后,须承之以艾,继之以油,然后火可以不灭,得悟亦不难,须继之以躬行,深入以学问,然后悟可以常继。即引发培养感悟至少三个条件:一要工夫不断,二要深入以学问,三要躬行。在作文训练中,可练仿写、改写、续写感悟。如《这不是一颗流星》的感悟是:孩子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仿写便会出现象《可爱的小弟弟》这样的题目。仿写感悟比一般仿写结构手法更灵活,更能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作文长于发散思维,如一棵小草,数学只从数量去思维,而作文便可从它的形状、属性、生长环境、作用去思维,还可用拟人、比喻、象征等从谦让、团结、坚韧、知恩知情等方面去思维,更可运用寓言、童话、小说等去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的思维。千百人写小草,千百篇不同样。所以,作文最易广泛引发感悟,最能增强创造性思维。除此之外,社会实践不可少,实践可检验感悟,还可发展、完善,升华感悟,同时又能引发新感悟。
二、从审题、构思、谋篇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文过程,从知识上讲,是对已掌握知识的输出,但就思维而言,它又不是简单的思维再现,而是一个思维创新过程。这种创新过程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
(1) 审题,借助想象和联想,发掘潜在思维。在作文中,借助想象和联想走好第一步审题,是激发学生思维,发掘学生潜能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抓好审题训练,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来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如结合春游,可以写一篇作文《春天》。要求学生根据事物间的某些联系,进行联想,展开想象。启发可从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来联想,想象到春到人间气象新的大好局面,也可从百花齐放,争奇斗妍联想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样,学生思维开阔了,联想、想象也丰富了,思维潜能发掘了,作文也就写活了。
(2) 抓构思,求谋篇,激发创造思维 。审题是发掘学生潜能的训练,作文构思、谋篇过程就是学生展开创造的思维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创造思维的性质及多向性特点,可从纵向、横向和反向几个方面着手训练。一是纵向思维训练。纵向思维也叫垂直思维,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一种创新思维。抓纵向思维训练,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深刻性等良好思维品质。二是横向思维训练。作文中进行横向思维训练是要求学生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去联系、去比较、去感受、去立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和灵活性。三是反向思维训练。反向思维是一种经过向多方向求异后,最终确定是向原来相反或相对方向发展的一种思维。这种思维很能创新意,能给学生带来柳暗花明的喜悦。
(3) 通过一题多做,一事多写,训练创造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要随时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并帮助学生选择好思维切入点,以求得在教学的最近发展区上尽快发展,让他们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去创新。这种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在作文教学上就是一题多做,一事多写。立意不同,是个性的体现,能够力避公式化和雷同的不良倾向;取材角度新,实际上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式新,独辟蹊径,可以多样化地反映生活。
(4) 通过换元构思、反弹琵琶,训练创造性思维。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素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这就是事物的多元性。事物的多元性决定了思维的多元性。如果在思维过程中换掉思维的某个元素或改变一下排列顺序,事物就会起变化。对于写作者来说,它要求写作者不人云亦云,敢于发表与众人、前人所不同的意见、设想,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能提出超出寻常的独特见解。在作文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是反弹琵琶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换元运思的创造性思维。
三、作文评分要鼓励创造性。
写作,是一项最富于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可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缺乏,作文显得呆板,没有活力,缺乏生气,缺少新意。这都是评分制制约着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原因。特别在考试中作文,都会出现立意求同,选材一致,结构公式化的现象。评分标准约束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摒弃这种现象,就得转变教育观念和文化观念,在评文过程中,对文中表现出的有创造性思维的给以鼓励,适当加分。即对那些立意新深的、结构奇巧的、语言有特色的要给以鼓励。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写出精美的文章,从而避免作文的千篇一律、公式化倾向。
第2个回答  2019-09-11
所谓角度,就是作者选择和处理作文材料的着眼点,构思立意的出发点。由于议论对象具有多侧面的特点,几乎每一个侧面都可以是立意的角度。多角度审题立意,正是材料作文的特点。但是,应该注意,抓住一个侧面就立意作文,有时是危险的。现在作文常常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所以必须是“综合角度”立意,即使是抓住一个侧面立意,这个侧面也必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度,是主要矛盾角度。当你抓住一个侧面立意时,必须注意深刻理解这一侧面的特征,以及这个侧面同事物整体、同其他侧面的关系。
平时训练时,一定要多角度立意,多拟定几个立意,万万不可抓住一个侧面就立意作文,浪费了资源不说,也失去了训练多元思维的机会。“多元思维”是指跳出点、线、面的限制,能从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去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多元思维有利于发现新思想,立意新颖,避免人云亦云;有利于打开思路,深刻理解题意,洞察议论的针对性,选择最佳的角度立意,写出新意。
第3个回答  2017-05-02
新材料作文六大类审题思维训练
一、什么叫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题意作文或后材料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审题不是从“话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
二、材料类型及审题举例
(1)材料的类型有叙述评论(寓言、故事、社会热点、社会现象等)类、哲理类、组合类、图画图片类等。
(2)新材料作文的命题类型虽然多样,但其基本的审题要求和写作思路是不变的。新材料作文要求从整体或自选角度进行创作,但自选角度也应与材料整体紧密相关,知道命题者的基本命题意图,否则,就容易走入偏题的歧途。
(3)由于新材料作文要求将材料融入写作中,我们就应该注意适当引述,尽可能地将与立意中心有关的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述出来,而引述时要做到准确和言简意赅。
认识到位了,写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一)寓言类材料
【例1】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火花对新朋友浪花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都叫花,因此我们是对亲密的姐妹。”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认说:“从表面看,我们的确有些相像,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根植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开不败;而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
[审题分析]寓言型材料,其含义常常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参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类比,巧抓“事”与“意”的相似点,深入挖掘内在涵义。
此材料为寓言,其内容涉及两个对象:一是火花,一是浪花。浪花的话是提炼观点的重要信息。它根植于波浪,才花开不败;突出个人,就一闪而逝。这中间闪耀着哲理的光芒。关键在给“浪花”这一类体找到一个合适的本体。波浪是水滴的集合,源远流长,根基厚实,与之类似的应是一个群体,可以理解为民族、社会、乃至文化、习俗等;浪花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个体。由此可以联想到一句名言:“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然后将它进一步推演,潜于背后的蕴涵就会露出来: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社会,才能永葆事业的青春。
【例2】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审题分析] 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
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
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是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
【例3】一只美丽的蝴蝶去找医生整容。医生对她说“你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用不着来做美容。”蝴蝶说:“红颜易老,我想把自己整得再年轻一点。”医生说:“其实,你现在的美才是最有魅力的。” 蝴蝶打断医生的话:“我说过了,我要再年轻一点。” 医生只好同意为蝴蝶做了整容手术。几天后,当一层层的绷带被解开,蝴蝶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过镜子,镜子里面竟然是条毛毛虫。
人生在世,许多美好的东西既在过去,也在将来,其实更重要的是现在。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的欲望是一座火山,如不控制就会害人害己。”你觉得怎样呢?
[审题分析]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写蝴蝶为了追求更年轻、更美丽而做整容手术,结果适得其反,变成了一只毛毛虫。分析材料,可以说,是蝴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美丽,从而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结果害了自己。故事之后的分析有两个要点提示:一是“更重要的是现在”,即现在是最美好的;一是“欲望不加控制就会害人害己”。
审题立意一定要把握住以上要点。所以,本文的立意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会控制欲望。2、把握现在,珍惜现在的美丽。3、做事过犹不及 。
(二)故事类材料
【例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0年高考福建卷)
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86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
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分析] ①格林兄弟俩,曾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最终作品“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立意:付出,本来就是一种收获;②格林兄弟的作品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才得以流传至今——立意:让优点尽现芬芳(选材:田忌与孙膑、成龙与孙楠等);③格林兄弟在《童话》未面世前,没有把心思全寄托一件事上——立意:让人生多点精彩(选材:黄兴、香港阿福等)。
【例2】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悲喜送到村民的家中。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这位邮差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了近二十年,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条无花无树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他的心情就低落到了极点。
有一天当他经过一个花店时,心里一动,走进去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从第二天开始,他把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上。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不断地撒下种子,没多久,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
对材料深意的把握,必须从整体上感知,不能只截取片段或词句,忽视前因后果。
这则材料以叙事为骨架,说的是邮差因为环境的恶劣而心生倦怠,又因为自己的心态转变而看到希望。从整体叙事方向看,它要论及的应该是人生在面对困境、挫折和打击时,要以何种心态和方式去应对的问题。
从事件因果关系角度分析:
邮差孤独寂寞的走在荒路上近二十年,虽曾经心情低落,但他没有一味消沉,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改变当前境况的途径,播种野花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结果收获的是惬意的人生,工作、生活不再单调乏味。
(1)良好的环境可以营造好的心态,创造美好(幸福、快乐)人生。
(2)播种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收获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播种”这一行为是心情(境)发生变化的转折点,正因为邮差的播种才能收获繁花。注意这里的播种与收获的事物必须是正面的能对人生起积极导向作用的。而且“播种”不能等同于付出,限定了面向群体性,在广大的范围内发挥广泛的作用。
立意误区:
1、断章取义,片面理解。
如果只从局部出发,没有看到事件的前后因果关联,只想到花的绽放需要时日的积累,那就难免偏题。叙事类命题,可以从事件的前因后果角度多加比照,得出符合通篇题旨的立意。
只看到“不断地撒下种子??????开出了许多美的小花”的结果,没有从分析其原因,揭示其深意入手,立意定为“积累”“量变到质变”“注重点滴”“坚持”等则不当。
2、只看表层,不求深入。
有的认为,邮差走了二十多年的辛苦路,心情是越来越差,直到后来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亲自去做,才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于是,立意为“凡事必须亲身实践,不能空想” 。材料并没有反映“实践”和“空想”的问题,这样立意,偏离材料主旨。
(三)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类材料
【例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2010年高考湖北卷)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先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这道作文题一是关注社会热点,将举世瞩目的世博会选入材料中,一改前几年不在材料中展示时事材料老规矩,作文题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二是具有历史的纵深感和丰富的文化含量。围绕主题词“幻想”选取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晚清小说《新中国》的预言,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梦想这些丰富的材料,让考生在对历史的审视和对现实的观照中碰撞出写作的火花。材料提示语简明精当,反复强调文章的关键词“幻想”,以排比句和省略号的形式指明了文章立意的方向。
从审题立意的角度看,文题材料没有设置太多的审题障碍,抓住材料中的提示语——“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即可。“幻想”连接着人类必须面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某个角度说,没有幻想就没有人类的进步,“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构思时,可以从“幻想与现实”“幻想与社会进步”“幻想与成功”等角度切入,立意为文。(细心的考生还会发现材料所举的例子都来自中外文学家的幻想小说,因此考生还可以谈文学家对社会进步的贡献,以及幻想小说的独特魅力,从这个角度立意。)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0年全国卷II)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分析] 今年全国大纲II卷作文题要求针对“浅阅读”的讨论写一篇作文,其实就是要求考生发表对“浅阅读”的认识,至于是谈得失利弊的哪一点或几点,由考生自由选择。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抑或是辩证看待,只要言之有理都可得到阅卷者的认可。对于本题而言,阅读方式的发展与变化也是与时俱进的。在当今时代,“浅阅读”以其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等特点而受到很多忙中偷闲人的喜欢。当然,与格物修身的深刻精神活动——传统的“深阅读”相比,“浅阅读”难免让人产生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之感。不过,什么都不是绝对的,任何存在都是有其合理性因素存在的。所以,写这种文章,在语言表述上切忌有过激行为。在赞同某种阅读的同时,千万别将另一种阅读一棍子打死,要辩证思维,得体表达。当然,本题并非只能就阅读谈阅读,从阅读方式的选择与变化,也可折射出人们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的差异与变化,据此去选择立意也是可取的。总之,时代的发展变化,让学生有了浅阅读的经历和感悟,浅阅读似乎是他们每天都要经历的一种学习或是生活方式,也许他们没有在意先前的这种生存状态。现在这种生活经历以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式呈现出来,考生不会感觉生涩难解,多有的是会意和亲历。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来表述感悟“浅阅读”,正是以自己的笔写自己的事,此中个性化的感悟肯定层出不穷,个性化的观点也定会接踵而生。
【例3】半年前,一位日本盲人戴着手套亲密触摸我国国宝秦始皇兵马俑。此事一经暴光,立即引发公众的强烈质疑,因为触摸兵马俑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的损害。有关单位曾出面澄清说只是特例。然而,11月25日,法国总统萨科齐走进兵马俑坑,他用一只并未戴上手套的左手,触摸了一匹马俑的头部却无人阻止。其实,对于残疾人等“特殊游客”可触摸文物之举无须苛责,在国外也早有先例。世界知名博物馆卢浮宫就建有一个触摸式展厅,专门给视力有问题的参观者一个零距离接触文物的机会,以便他们尽可能地对这些世界瑰宝有更深的了解。
[审题分析] 这则材料的可比点就是我们对待同样事件的不同态度。它考验和责问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在对待平民与权贵时,能否将保护文化和坚持原则很好地统一起来,尊重文化与热情好客,能否因为身份地位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很明显,命题者的观点是明朗的,那就是要树立和培植一种健康的文化观,要学会尊重和平等待人。
【例4】去年暑假,北京市一些高尔夫球场纷纷打出广告,招收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学打高尔夫球,培训费用一般都在几千年左右。不少家长纷纷为自己的孩子报名培训,他们的观点非常一致:让孩子们懂得规矩礼仪,培养贵族气质。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以“新闻”为写作材料的新材料作文,审题时要认真解读材料,要全面理解材料,把握这则新闻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或传递的焦点。材料说的是“很多家长不惜重金送自己的孩子去学打高尔夫球”。原文中没有关键句表明观点,但冒号后面的文字,揭示了家长们“非常一致“的动机——“让孩子懂得礼仪规矩,培养孩子的贵族气质”,这种巨额花费的动机才应该是写作时应该关注的焦点。
深刻分析这则材料,我们有两个角度可以切入。首先是从家长的角度分析家长的行为。我们对新闻中家长的做法要加以正确的辨析。家长让孩子“懂得规矩”的意图是可取的,但“培养贵族气质”的目的却值得商榷。所以,我们可以从家长的角度来立意构思,抓住一些家长行为方式上的错误,加以剖析,并有理有据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从家长的动机入手,花费重金是为了“让孩子们懂得礼仪规矩,培养贵族气质”,“懂得礼仪规矩”当然值得肯定,“培养气质”也无可厚非,但是要“培养贵族气质”就值得我们思考,什么是贵族气质?我们现在需要构建的是和谐的公民社会,而不是等级森严的贵族社会,一个现代社会的人,究竟是培养孩子的贵族气质重要,还是培养孩子的公民气质重要?从这个角度入手,可以更深刻地分析出家长行为存在的思想和社会根源。
(四)哲理类:哲思、名言、诗歌
【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2010年高考四川卷)
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长度,没有宽度,没有高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
要求:1.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3.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四川卷提供的这个材料中,“点”、“线”、“面”、“体”都是几何学上的概念,后者都是由前者组成的。据此,我们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联想:由一个个小点,构成了面,联想到“个体和集体”、“积少成多”、“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由没有长度、高度、宽度的很多点构成了一条条线,一个个面,一个个立方体,可以联想到“平凡与伟大”等等。
【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0辽宁)
一个人在他3岁的时候想吃糖罐里全部的糖,结果手卡在糖罐里拿不出来,他哭了。
他20多岁的时候工作的农场分水果,他拿了最小的水果,但是他很满意。
他58岁的时候,他的公司说谁去要回30万英镑欠款,就给他10万。其他同事都没要回欠款唯独他要回了,因为他只向债务人要21万英镑,自己只留下1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这则题中的材料叙述了一个人的成长经历,3岁时的经历让他受益无穷,使他在未来的生活中感受到了“知足常乐”的真正内涵。这种文题,在审题时,应从生活质量、道德情操等角度去审视主人公的行为及价值观、道德观、幸福观,从而写出立意积极、乐观、平和、超脱、阳光的“绿色”作文来,而这正是区分此类作文分数的重要标尺。本题立意可有“贪心与快乐无缘”、“放弃也是一种智慧”、“舍与得”等。
【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你把别人看成天使时,你就会生活在天堂;当你把别人看成魔鬼时,你就会生活在地狱。
这两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请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解读材料,发现这两句话是很有深意的,而且从内容上构成了对比。从“待人方式”和“看人角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结果”两个方面形成对比,阐释我们的生活环境取决于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
先看第一句话 “把别人看成天使,生活在天堂”,说明如果你认为周围的人真诚、善良、美好,你就会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来与他们交往。这种积极的态度自然而然会流露于你的言谈举止间,并且明确地传递给对方,必然会得到周围人的好感、信任。如此,你就会生活在一个和谐友好的生活环境中,别人在你眼中都是天使。反过来你在别人眼中自然也是天使,人人都是天使,自己岂不如同生活在天堂之中。
反之,“你把别人看成魔鬼,就会生活在地狱”,告诫我们:你不信任周围的人,甚至嫉妒、厌恶、憎恨周围的人,把别人当作魔鬼,反过来别人也把你当成魔鬼。因为“魔由心生”,如此恶性循环,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越来越厚,鸿沟越来越深,你就如同生活在地狱一般。
通过对材料的解读,这则材料可以从“自己”和“他人”两个角度立论:
1、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2、学会欣赏。3、仁爱之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这类新材料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作为立论的切入点。
【例4】雪窦禅师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一见便生擒。可怜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
有人从诗中看出了高度,有了高度才能一扑必杀;有人看出了视野,视野开阔才能一览无余;有人看出了灵性,有了灵性才能举重若轻;也有人看出了执著,寻寻觅觅未必不是一种境界……
你从诗中看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将你的感悟写成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则以诗歌为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诗歌的基本内容为“苍鹰靠高度和视野开阔捕捉到了兔子,而猎犬虽执著但因缺乏灵性而没有发现兔子”。就这个材料作文而言,其审题过程应是这样的:首先捕捉命题人的“提示立意”——“成功需要高度”“成功需要视野开阔”“成功需要灵性”“成功需要执著”;然后根据诗歌内容进行甄别,剔除“成功需要执著”这一迷惑提示;最后根据自己对材料的认识选择“成功需要高度”“成功需要视野开阔”“成功需要灵性”中任意一个或几个来确定立意。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如果认为“提示立意”中有正确的立意,那就选一个或几个来直接作为文章立意,不必去想新的立意,最好不要盯着“提示立意”后面的省略号再大做文章,舍易趋难、舍明趋晦是不明智的,也多不会成功;二是如果认为“提示立意”中没有正确的立意,那就可以考虑省略号中的内容了,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只要顺着正确的“提示立意”写作,就不会担心审题失误了。
但也有人担心,这样立意过于趋同化,会造成立意“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局面。切记,审题最重要的不是求新,而是求准。不必担心和别人观点一样,因为即使是同题作文也会有上下高低之分。审题准,立意正确,才有可能得高分;审题不准,立意偏颇,则一定得不了高分。
【例5】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这句名言表达形象,寓意深刻,它会引发我们不同的联想或感悟。
要求:结合这句名言,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我贴在地面步行”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要沉稳务实,一步一个脚印。“云端跳舞”可以理解为对事业,对人生浮躁轻率,虚无缥缈,毫无依托。两个分句连在一起可以看出哲学家的观点:赞同沉稳务实的人生追求,鄙弃浮躁轻率的人生选择。
【例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著名画家蔡志忠说过,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会感谢它是大的。
这段材料对你有什么启迪?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划分材料的构成,可以发现有三个立论的角度:
角度一:如何看待人生的角度,人生有不同的精彩;有的人生成功而心酸;有的人生普通而甜蜜;不论何种人生都有精彩的地方,都有值得欣慰的地方……
角度二:从一些人的角度,不要对人生只是抱怨;责怪人生没有快乐;对人生永远都不满足;要善于从不同的人生中发现精彩;面对人生不要患得患失……
角度三:从蔡志忠的角度,不管什么样的人生都是精彩的;要学会经营人生;面对不同人生,要学会感谢;拥有感激之心,人生才能快乐;幸福的人生取决于自己的心态,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来享受人生……
审题能从以上三个角度来选择一个角度立论,都是符合题意的,都是读懂了材料的含义来进行切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