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出行的必备工具,因此,考驾照几乎就成了每个人的刚需。
暑期是考驾照的高峰期,随着大量学生放假回家去学车,驾校常常出现车少人多的现象。学员有时候去驾校“练”一天,可能只有两三个小时真正在开车。
各省区的驾照考试内容大同小异,每个考驾照的学员都会经历四个科目,两个线上知识考核,两个线下实地操作。
近几年,驾校行业时常出现教练从学员那捞油水的现象。例如,学员通过考试要给教练发红包或者请吃饭,学员考科三前可以给考官塞钱,让考官“脚”下留情,不要踩刹车等等。
面对这类现象,有人坦言,教练养家糊口不容易,多赚点小钱可以理解。
有人会说,现在哪个行业没有“潜规则”,谁都会想法子捞点钱让自己活得好一点。
也会有人说,报名驾校就要花几千块钱了,教练还往学员那多捞一点,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
……
当然,这类驾校行业“潜规则”不包含所有驾校和教练,只是这类现象越来越盛行,让人不禁深思其中缘由。
驾校学费分配不合理
每所驾校的分配制度不同,每位教练收到的薪水也不同。
有些驾校可能很克扣教练的工资,教练们被逼无奈,只好从学员里“捞油水”。
另外,驾校对教练们的管理制度也值得深究。
教练内部流行的不良风气
教练们内部开始流行学员通过考试就收红包的风气,渐渐地就变成了行业“潜规则”。
还有,教练在面对送红包学员和没送红包学员时,会不会区别对待呢?
教练与教练之间会不会就此形成攀比的风气呢?
学员为通过考试容易妥协
学员来报名考驾照,总是希望尽快通过考试。
抱着这种心态,有机会走捷径总会走的。当然其中也有无奈的因素在。
如果部分学员开始送红包,没送红包的学员会觉得没把握,教练可能不好好教自己,考官可能给自己使绊子等等。
因此,无论是给教练发红包请吃饭,还是给考官塞钱,都是为了尽快拿到驾照。
驾校行业不够规范
首先,驾校大多都是私人的,规则、管理、服务、设施等因素都无法做到统一,所以在行业规范上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
其次,科三考试有主考官坐在副驾驶,如果主考官踩了急刹,考试就不通过,所以,很多人都事先跟考官打声招呼,通过了就送礼塞钱。
更有一些考官因为考员没送红包而在考试过程中故意踩刹车,导致考员不通过。
这种隐藏规则无法在短时间内改正,所以这类行为时有发生。
这类现象的存在,背后反映的问题值得人深思。
我们都不希望这样的“潜规则”一直存在于生活中。如果事事都要塞钱,那人与人之间就没有信任可言,只有冷漠的金钱关系。
中国是讲究人情的社会,在于互帮互助,而不在于事事讲金钱。
教练与学员的关系,应该像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老师不应该以“额外收入”来衡量学生的态度,从而区别对待各个学生,教练也是如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