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两金子等于多少两银子?

如题所述

1. 中国人使用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当时已经在青铜器上应用了错金工艺,使得青铜器看起来金碧辉煌,极为华贵。
2. 先秦文献中经常出现“金”字,但学者考证指出,春秋时期的“金”多数情况下是指铜。例如,楚国曾赐给郑国“金”,并规定郑国只能用这些“金”制作乐器,以防其制作武器。
3. 战国文献中的“一金”通常指的是一斤黄金,或者一斤黄金所代表的价值——一万钱,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汉代。
4. 按照后来的换算,一万钱的价值不过十吊,但在汉代,这笔钱可以买到一百多石米。当时的一石相当于现在的五六十斤,因此,汉代的“一金”可以购买约五六千斤大米,按照当代时价,约合人民币二万元。
5. 汉代的“一斤”重248克,因此当时的金价相对较低,一克黄金的价格大约为人民币80元。这也解释了为何那时的帝王赏赐功臣时会如此大方,常见的赏赐包括“黄金百斤”、“黄金二百斤”等。
6. 东汉末年,大军阀董卓死后,在其城堡中发现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分别为两三万斤和八九万斤。
7. 从东汉以后,金的价格开始上涨,到了西晋时期,“一金”的含义已经从“黄金一斤”降为“黄金一两”,其价值在六千钱到一万钱之间。
8. 在唐、宋、元、明等朝代,黄金作为贵金属,常用于赏赐、馈赠,有时也用于纳税、捐献、行贿以及军政开支,但主要用于储藏保值。
9. 历代帝王、权贵及缙绅、商贾都对黄金有着特殊的喜爱。尽管黄金不曾作为正式货币在民间流通,但在由唐至明的一千多年里,黄金的价格相对稳定,金银比值通常为1:5或1:6,与印度、阿拉伯的比值相近。
10. 欧洲的情况与中国不同,例如在五世纪时,罗马的金银比值为十五换。在中国,金银比值在基本稳定的趋势中也有过较大的波动,如北宋末年,金价曾一度涨到三、四换。
11. 元朝统一后,金银比值一度降低至不足八换,后来又上涨至十换。元代的法定货币是纸钞,实际上禁止民间使用金银,铜钱也很少使用。
12. 明代初年,官方规定一两黄金等于四两白银,但这个比价很快就上升至六换、七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