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间被人称为“鬼才”的严世蕃,究竟有多聪明?

严世蕃这个家伙非常厉害,脑袋瓜子非常够用,可以说是天下奇才,那么他究竟有多聪明呢?

严世蕃虽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恶人,但是在历史上对于他的聪明确实不吝赞赏。

严世蕃很会揣摩人心,尤其是朝臣和皇帝的心思,所以他才能长袖善舞的纵横朝堂。

最具典型的就是他被抓捕后的处置。当他被下狱后,他就提前安排了人传播言论,来让自己脱罪。

当时严世蕃派人大肆散播消息,说审理自己的三法司要为杨继盛和沈鍊(liàn)申冤,称他们之所以会死,全部是严世蕃等所为。

三法司也确实把此罪列为头条,可是却被聪明的徐阶驳回。原来,严世蕃知道当年最终给杨、沈二人定罪的就是嘉靖皇帝,绝非是自己所为,而嘉靖却是一个有些刚愎自用且极爱面子的皇帝,看到这些罪名肯定不会批准的,因为一旦批准,就意味着嘉靖要承认自己的错误(造成杨、沈冤狱),这是嘉靖所不能容忍的。

所以要不是徐阶的存在,他还真可能无罪释放了。

还有一回,嘉靖皇帝夜传圣旨,询问某事当如何处理,很难定夺。严嵩与大学士徐阶、李本商议半天,每人各写一帖处理意见,可是反复斟酌,始终不敢回复皇上。严嵩只好派人飞马向严世蕃求教。

时间已过凌晨两点,不能再拖了,三人不得已只好将商议的结论誊录交上了。不料,皇帝看了都不满意,让打回来重写。恰在这时,严世蕃的回帖来了,照他写的抄录一份交上之后,皇帝顿时满意了。

这么多书,如星河浩瀚,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学士们也不可能完全记得。而严世蕃,一个非科班出身,只是靠父亲走后门混进官场的人,竟然可以办到,除了聪敏博学,还能说什么呢?

光这些还不算出奇,严世蕃的精力旺盛的简直不像凡人。都说酒能误事,但这严公子居然吃喝玩乐和处理公务两不耽误。

可惜有着如此才能,他却不走正道,贪赃枉法,卖官鬻爵,最终落个凄惨下场,实数应该,所以人无论多聪明,还是要走正道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4

严世藩被称为进“嘉庆鬼才,他聪明到成为皇帝的左右手,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他的才智。

他的父母严嵩和欧阳氏一辈子感情很好,严嵩没有纳过妾,严嵩也算是老来得子,在他34岁的时候,严世藩出生了,这也是他们两个人唯一的孩子。这让夫妇俩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格外珍惜,视他如掌中宝一般。严世藩一辈子没有走科举这一条路,而是跟着他父亲,沾了父亲的福气,去了国子监读书,然后又进宫做了官。可以说严世藩就是一个官二代,但是虽然是和父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我们也不得不得承认严世藩真的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还是很有真才实学的一个人。

严世藩为人正直,他把自己的聪明都用在了正道上,用在了报效国家上,并没有耍小聪明。他常常要求陪伴在皇帝的左右,有一些处理不了的政务,皇帝就会请严世藩来拿决定,可见严世藩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严世藩的父亲严嵩曾被称为“青词宰相“就是因为他拿着严世藩所做的青词去给皇帝看,才有了这样的称号。

据说严世藩喜欢吃喝玩乐,每天都是这样,他喝醉了呢就睡觉。即使是这样他从来不耽误正事,有一次,嘉靖帝给了严嵩一张纸条,结果严嵩和其他几位大臣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个所以然。真的是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了,严嵩马上派人火速将纸条递回府里交给严世藩,严世藩立即让人拿了一盆热水和毛巾,他把毛巾沾湿围在脸上,反复这样做几次,严世藩就彻底的清醒了,看起来就像没有喝过酒一样,拿起笔,一阵奋笔疾书,他的解决方案思虑周全,天衣无缝,实在是让人惊叹。但是他却贪污腐败,有一部分臣子揭发他的罪行,但是嘉靖皇帝重用他,所以都没有成功。

后来更多的人开始指责他勾结倭寇,准备造反。严世藩心里嘀咕:这下我可完蛋了,逃不过去了。可当时的新生一代的心里学家战胜了老一代想心里学家,利用了一些冤假错案按在了他的身上,本该因为贪污定罪的他却死于冤假错案。53岁的严世藩被嘉靖皇帝杀掉。

对于这样聪明的人死的如此让人唏嘘,你有什么看法呢?

第2个回答  2020-03-03

关于严嵩之子严世蕃的描述,历来描述其面貌丑陋,如头颈短,身体肥,眇一目,又如“剽悍阴贼,席父宠,招权利无厌”,等等。但是,严世蕃之能够被称为小阁老、小宰相,是有其智慧与聪敏之处的。

严世蕃资性强记,善揣主意,精神壮健,能胜任繁杂艰巨的事务,确有不少过人之处。明世宗好读经史,夜间读到不解之处,便写在纸片上,令内侍送交内阁,立等回话。一夕,圣旨到,严嵩、徐阶等人都不晓其义。严嵩立即写了密信,从门隙传出,飞马询问严世蕃。严世蕃回答,在某书第几卷第几页上能得到解答。把书找来一看,果然如此。

严世蕃读了很多书,对于明朝令甲典故,尤其熟谙。凡是各部院有疑难事请教于严嵩,严嵩不能决断,试着询问严世蕃。严世蕃援昔证今,合于律例,所采取的方式,让人信服。有一次,明世宗夜间传旨,问某事该如何发落。严嵩会同徐阶、吕本二老仔细商议,反复参酌,始终觉得难以定夺,时间却已经是四更天了。严嵩决定请儿子来帮忙。刚派人传令出去,接到禀报:世宗皇帝等得很急,嫌他们迟滞,脸有怒容。严嵩十分犹豫。徐、吕二老劝他说,这件事我们裁度再三,似乎差不多了,即便贤郎有高见,恐怕也不会超过这些,赶快呈报皇上吧。

严嵩

正在严嵩左右为难时,严世蕃赶到了。看了他们拟的揭帖,他连连摇头:“不妥,不妥。”很快,他动手将揭帖用朱笔涂改,然后请他们再看。他善于揣摩上意,皇帝果然同意了他们所拟的方法。徐、吕二老十分佩服。然而,正因为这样,严世蕃常常在皇帝那儿阳施阴设,寻找机会升擢行贿者,排挤异己,甚而诛戮忠良,几乎没有不成功的。

严世蕃被称为“万古奸雄之魁”,自有诸多要素造就。他每天要做的事多得如刺猬之毛,况且还要饮宴御女,几乎没有空闲。有时酒酣后在寝房中沉睡,父亲严嵩有紧要的事情询问,喊都喊不醒。仆人就在盆里贮满滚烫热水,将巾帕浸入,趁热提起,在他头上围几匝。很快他就醒了,而且没有任何醉态。无论是动笔答问,还是处置各类事务,都敏捷得出人意表,连严嵩都为之慑服。所以,严世蕃骄横跋扈,一意孤行,谁都不敢违拗。

第3个回答  2020-03-11

明朝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五月的一天,罪恶累累、贪婪无比的严世蕃将被在西市斩首。人们兴奋地前往观看,只见一个肥头大耳的中年人被绑赴刑场,随着一声令下,严世蕃成了刀下之鬼。消息传到江西分宜,老百姓欢欣鼓舞,只有嘉靖年间曾任内阁辅臣长达二十年,“贵极人臣,富甲天下”,祸国殃民的巨奸大蠹严嵩独自掉泪。两年后,八十多岁的严嵩也死了。他既没有棺椁,也无人凭吊,更没有享受到一点死后的哀荣。

严世蕃被人称为“鬼才”,这个称号可不是随便就可以得到的。

比如他那些巨额不明来源的财产,不可能明目张胆地堆在家里,你猜严世蕃怎么做?他的做法是,在京城家中挖深一丈,方五尺,四围及底,砌以纹石的地窖,然后将银子运进去,足足忙了三天三夜。这个地窖的尺寸,换算成现代约有十立方米,至少可储藏100万两银锭。

这还少小的,在严氏老家分宜县,藏银的地窖更大:“世蕃于分宜藏银亦如京邸式,而深广倍之,积土高丈许,遍布木,市太湖石垒垒成山,空处尽栽花木,毫无罅隙可剩,不啻百万而已。”为遮人耳目,严世蕃派人在地窖上堆了三米多高的泥土,种上树木,又买来太湖石垒成假山,一片江南园林的景象。

做完这一切后,严世蕃还请父亲严嵩前往地窖参观。严嵩看着满窖的白银,神色愕然道:“这地窖深几尺啊?”仆人答:“深一丈。”严嵩连忙往回赶,嘴里还自言自语:“多积者必厚亡,奇祸,奇祸!”他可能预感到了末日的情景。

又据《泾林续记》载有严世蕃心腹罗龙文所经历的一些奇闻轶事:一次,有两个太监模样的前来拜见,从兜里掏出一封信,说他们主人想来拜访,不过为避嫌不方便直接登门,希望罗龙文屈尊到门外船上商讨拜访事宜。这罗龙文和他们的主人向来没打过交道,显出很为难的样子,但经不住来者多次请求,只好跟了上去。只见那大船上侍从仪容整肃,官吏列侍。一个穿麒麟服、系花金带,将军打扮的人出来迎接,只见此人相貌魁梧、礼度娴雅,说是奉主人相托,有事商议。大船停泊郊外三里路的地方,具体是什么事到了之后就会明白的。于是,他立即让人开船前往。此时的罗龙文哪里好意思不去,不得不勉强坐下聊天。船行驶了约十里才到湖边。远远就看见一条大船,上面彩旗飘飘,兵器闪亮,鼓声大震,还对天放了几炮。上船后,罗龙文受到将军热情款待,且接待规格非常高,但他心里却越来越恐惧。很快,大船就驶进大江,罗龙文再也坐不住了,就想问个明白。却得到将军一样的回答:无劳多问,一会儿有快船来接,到地方就知道了。直到傍晚,大船才靠岸。罗龙文又坐上大轿,前面有一百多人开路,只见山路很险峻,不知走了多少里地,忽然有骑马的过来报告,说大王晚上与贵宾相见,不符合礼数,让将军安排贵客去住所歇息,第二天清晨才另做打算。次日清晨,终于到了一个地方,只见宫殿巍峨,仪从森严,似乎王者气象。进入大殿后,远远望见殿上有身穿绛衣、头戴大冠的人朝南坐着,罗龙文认为他应该就是大王了,就向他行四拜礼。大王赐坐于殿上,双方说了一番客套话后,还相互探讨了一些朝廷的事,又宴请他。直到晚上才回到住所。原来,这位大王请他来,是因为处在荒僻之地,缺乏粮饷,听说严世蕃十分富有,希望托他作保,借一百万两白银,当做军饷,日后一定如数归还。看来罗龙文是遇到江洋大盗了。但为了保命,罗龙文赶忙答应回去随即禀报严公,绝不敢少付一丝一毫,还告知了严世蕃窖藏银子的秘密……

还有一个故事,说一个李千户擅长变魔术,经常给公卿王侯表演。礼部尚书顾鼎臣每次设宴都会请他在酒席上作一番表演,如让酒杯自己走到客人面前,不喝完,杯子不走;手里拿一壶酒,斟了几十杯,仍然喝不完。临池饮酒时,不小心将金爵掉进池中,他假装慌张。顾鼎臣让水性好的下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却能瞬间出现在他的衣袖里。

一次,严世蕃过生日,一些人就开始趁机巴结,李千户也献上一个金元宝作寿礼。严世蕃非常高兴,奖赏他。后来因要制作酒器,将金元宝给了银匠,谁知刚点着火,金元宝就化作一股青烟不见了。严世蕃诘问李千户,李千户说:“我不过一个贫士,哪儿来跟你一样多的金子?我是变了一个魔术,好玩罢了。”严世蕃就是权势再大也拿他没有办法,更不能迁怒顾鼎臣。

实际上,严世蕃有不少过人之处,如资性强记,善揣主意,精神壮健,能胜任艰苦繁杂的事务。好读经史的明世宗,晚上读到不懂的地方,就写在纸片上,让内侍送交内阁,等答案。严嵩、徐阶等都不知道。严嵩随即写了密信,从门隙传出,飞马询问严世蕃。严世蕃答在某书第几卷第几页上。众人连忙将书找来一看,果然正确。

严世蕃读过的书很多,各部院有疑难事向严嵩请教,严嵩不能解答,就试着询问严世蕃。严世蕃立即博古通今,合于律例,所采取的方法,让人信服。

一次,明世宗晚上传旨,问某事该如何处置。严嵩会同徐阶、吕本二老仔细商议,反复斟酌,直到四更天还难以定夺。严嵩立即请儿子帮忙。刚派人传令出去,接到禀报:世宗等得急,嫌他们太慢了,都想龙颜大怒了。严嵩很犹豫。徐、吕二老劝他说,这件事我们裁度再三,应该差不多了,就是世蕃再有高见,可能也不会超过这些,还是快点呈报给皇上吧。

正当严嵩拿不定主意时,严世蕃赶到,观看他们拟的揭帖后,摇头,说:“不妥,不妥。”随即,他动手将揭帖用朱笔涂改,然后请他们再看。后来皇帝果然同意他们所拟的方案。严世蕃善于揣摩皇帝意思的能力,连徐、吕二老都非常佩服。

但是,正因为这样,严世蕃经常在皇帝那儿阴奉阳违,寻找机会将那些行贿的人升上去,却排挤异己、诛戮忠良,屡试不爽,逐渐被称为“万古奸雄之魁”。

每天,严世蕃要做很多事情,加上饮宴御女,没一刻闲工夫。有时酒醉后睡着了,严嵩有重要的事情想问他,喊都喊不醒。下人就端来一盆滚烫的热水,把毛巾放进去,立即提起,围在他头上,很快就可以将他弄醒。说来也奇怪,此时的严世蕃没有任何醉态。

不管是动笔答问,还是处置各种事务,都可以迅速得到令人满意的方案,连严嵩都十分佩服。所以,严世蕃被人称为“鬼才”。

第4个回答  2020-03-02

严世蕃和他的父亲严嵩一样被列入了奸臣传中,可见他的聪明才智不弱于严嵩,那么,严世蕃到底有多聪明?

其一,严世蕃的记忆力非常好,可谓是过目不忘。严世蕃有个好父亲,严嵩将他送进了国子监读书,他也不怎么学习,尽管如此,他还是凭借着超凡的记忆力,让老师们非常惊讶,严世蕃不仅熟记四书五经,还精通当朝法律,甚至连官员们的履历都倒背如流,可以说是非常厉害。

严嵩也对儿子严世蕃的记忆力叹为观止,他认为严世蕃是一个政治人才,于是想方设法走后门在朝廷中给他谋了官职,从此,严世蕃顺利进入明朝官场。

其二,严世蕃理解能力非常强。我们知道,嘉靖皇帝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他不仅喜欢写青词,还喜欢猜谜。为了迎合嘉靖皇帝,严世蕃疯狂地练习写青词,在青词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严世蕃写的青词辞藻华丽,深得嘉靖皇帝喜爱,当然,不仅严世蕃的青词写得好,他的父亲严嵩也被称为“青词宰相”,可见父子二人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不少。

除此之外,嘉靖皇帝还喜欢猜谜,不管是干什么事,他都不喜欢明示,而是将真实意图藏在文字里,让人去猜。严嵩等一众内阁大臣都非常头疼,就连严嵩都感到头大,不过,好在有严世蕃在,严嵩每次猜不出皇帝的真实意图,就会让严世蕃帮忙,严世蕃总能予以解决。

比如,有一次,嘉靖皇帝给内阁大臣们递了一张纸条,结果他们根本猜不出其中的意思,最后,内阁大臣们只好来找严世蕃。这时,严世蕃正好烂醉如泥,于是下人们便用滚水将他弄醒,严世蕃醒后,接过了纸条,马上提笔写出了答案。此后,严嵩将答案呈给了嘉靖皇帝,嘉靖皇帝看过之后,顿时龙颜大悦。

由此可见,说严世蕃是“鬼才”,一点儿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