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宝宝是不是O型腿?

如题所述

判断宝是O型腿的方法为:孩子的腿部弯曲明显不符合自身的年龄的正常变化即为O型腿。

孩子O型腿的情况突然就有所加重了;孩子的腿型明显出现了不对称,比如只有一边是弯曲的,或者是两边腿部弯曲的角度以及方向都明显不对称。腿部弯得非常严重,双膝的距离太大已经超过了十厘米左右。

其次,预防小孩O型腿,就要从平时抓起,要定期带小婴儿体检。专业的儿科医生是可以帮助宝爸宝妈及时发现小婴儿的腿型是否已经出现了病理性的变化。一般情况下,一岁左右的小婴儿,每个月应该去体检一次,一岁之后三个月体检一次。

扩展资料:

宝宝O型腿的介绍如下:

宝爸宝妈要注意及时给小婴儿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有大部分宝爸宝妈们都会以为给小婴儿补钙就已经足够了,通常就会忽略了给小婴儿补充维生素d。实际上维生素d才可以促进钙以及磷的吸收,还可以预防小婴儿患佝偻病。

宝宝o型腿对宝宝的危害大,如果不进行矫正,会影响宝宝的一生。因此当妈妈发现宝宝有O型腿时,应该去医院求助医生。当宝宝站立或学步的时间过早时,就容易导致O型腿。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 3岁内婴幼儿常有O型腿 主因是缺乏维生素D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担心宝宝O型腿可补充维生素D,千万不要绑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8

O型腿也叫罗圈腿,是指3个月以上宝宝在双踝关节并拢并伸直膝关节的情况下,两侧膝关节不能靠拢。那么到底怎样判断宝宝是不是O型腿呢?宝宝O型腿怎么辨别,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详细了解了解吧~

怎样判断宝宝是不是O型腿

O型腿也叫罗圈腿,是指3个月以上宝宝在双踝关节并拢并伸直膝关节的情况下,两侧膝关节不能靠拢。那么到底怎样判断宝宝是不是O型腿呢?O型腿家庭自测方法如下:

准备姿势:让宝宝处于仰卧或坐立姿势,然后用双手轻轻拉直宝宝双腿,向中间靠拢。

正常状态:宝宝的踝关节能够碰触在一起,而膝关节碰不到一起,两腿之间的距离小于8厘米,就属于正常。宝妈们不用太担心,宝宝长大后腿会变直的。

异常状态:同样的方法,如果宝宝的两腿距离超过8厘米,那就很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引起的佝偻病,导致的罗圈腿,或是其他疾病导致的骨骼变形。家长应马上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骨科矫正治疗。

特别提醒:当发觉孩子是O型腿时,家长应先咨询医生,听取医生给的治疗方案。千万不要自己在家用土方法给孩子做矫正,比如绑腿或垫矫正鞋垫等,如果方法不对会给孩子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造成宝宝O型腿的常见原因

1.缺乏维生素D

造成罗圈腿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缺乏维生素D,宝宝缺乏维生素D容易引起骨质钙化不足而质地松软,肌肉关节松弛,宝宝的腿部在直立行走时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变形。值得注意的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也需要补充维生素D。

2.过早站立或学步

宝宝过早站立或学步,也是导致罗圈腿常见原因。很多家长过早让婴儿在大人腿上蹦跳,过早“训练”孩子站立、行走。一般情况下,宝宝6个月后,才可以适当进行撑站练习,1岁左右训练牵手走路,孩子学站和学步是水到渠成的发育过程,过早干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生活习惯不当

如果宝宝生活习惯不当,例如喜欢跪着玩耍、趴着睡觉。或是选择了不合适,不贴身的纸尿裤。再者是喂养不当,添加辅食时间不对,造成宝宝营养跟不上,这都会对宝宝造成o型腿。

宝宝O型腿的矫正方法

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O型腿相当常见;在3~4岁的儿童中,20%有轻度O型腿;到7岁时,这一比例下降到2%以下,也就是说,O型腿绝大多数都会自行矫正,除了非常严重的畸形需医学矫正外,其他的均可通过运动锻炼来纠正或弥补。

具体方法:

1、压腿运动:通常采用直压腿和侧压腿。

2、踢腿运动:采用小腿外踢法。

3、夹腿运动:双脚、踝、膝同时靠拢夹紧,坚持数分钟后放松。然后重复平时走路,注意姿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