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防历史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如题所述

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孙子则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是强兵之本,强兵之急。这一观点抓住了国防强大的根本所在。

我国古代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王朝,无不强调富国强兵。秦以后的汉、唐、明、清各代前期国防的强盛,都是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结果;与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由于经济的衰落导致政治腐败和国防孱弱所至。无数历史史实证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二、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良好的政治是固国强兵的根本。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晚清都是如此。

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人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是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

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残酷的镇压,最终造成对外作战中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军费有限,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必须有自己的“撒手锏”。

扩展资料:

我国国防的性质:

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卫祖国是全体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即我们的国防是全国人民的国防。

二,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的国防不受外国势力的影响,不与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即我们的国防是独立自主的国防。

三,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永远不做超级大国,不搞霸权主义,我们不要任何国家的一寸土地,也不允许任何国家侵占我国的一寸土地。即我们的国防是积极防御的自卫型国防。

全民国防教育日的来历

2001年8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防教育的主题节日。

国家之所以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一是针对和平时期人们国防观念淡化,需要加强国防教育;二是为全民参与国防教育活动提供一个大众化、社会化的载体。

依法确立一个每年都能让全体公民共同接受国防教育的时机,可以更好体现我国国防教育的全民性、全社会性的特点。此时学校普遍已经开学,便于学校和社会组织活动,不选择历史上的某一国耻纪念日,为的是不针对特定国家。

四次“倒逼”的国防现代化之路

第一次“倒逼”是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需要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医治战争创伤。但是,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为了保家卫国,进行抗美援朝。这一仗,打出了我们的国威、军威,也“倒逼”了中国军队的发展。

1954年,中国军队在装备上学习苏军,共装备了106个步兵师、18个地面炮兵师、8个高炮师、3个坦克师和23个航空兵师。苏联当时援助中国项目156个,落实了150个,其中44个与军工有关,这为我们三军主战装备的工厂打下了基础。

中国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几十亿的人民币,建造了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创造了世界上用时最短、成本最低的国防建设奇迹。可以说,敌人的步步紧逼,促使我们打下了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第二次“倒逼”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我们进行的“核讹诈”和“核威胁”。1952年,艾森豪威尔上台,把核武器部署在关岛。1955年,海峡两岸发生危机,艾森豪威尔说:没有任何理由不使用核武器。这明显是对中国进行核讹诈。

中国领导人认识到,如果我们没有核武器就会被别人欺负。于是请求苏联帮助我们建立核工业设施。然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声称,中国不愿意加入他们的核保护伞,他敢断言,中国不仅造不出原子弹,而且很可能连裤子都会输掉。

这时,毛泽东同志说了句掷地有声的话:“那好吧,就让我们自己来干一干,我们也来试一试。”陈毅元帅说:“即使我们把裤子当了,也要生产出自己的原子弹。”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次核试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三次“倒逼”是1999年的“炸馆事件”和2001年的“撞机事件”。2000年,我到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当访问学者,参加一次学术报告会,正好美国将军、前北约驻欧盟军最高司令克拉克回来述职,讲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的武器装备打击目标如何精准。

我问克拉克先生:“既然你们的武器装备打击目标这么精准,怎么把我们驻南联盟大使馆给炸了?”克拉克无言以对,美国前国务卿黑格只好站起来圆了一个场,说那次确实是一次误炸,希望中国朋友对此能予以谅解,并再次向中国表示歉意。

这一“炸”一“撞”使我们得到了两个战略启示:一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二是“落后就要挨打”。

于是,我们调整了改革开放之初制定的“军队要忍耐,军队要勒紧裤腰带,国防建设要给经济建设让路”的方针,制定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协调发展”的方针政策,现在又进一步发展为“军民深度融合”的战略。

2009年,在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上,我国亮相了很多新型装备,这就是“十年磨一剑”。

第四次“倒逼”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问题凸显,我们的岛礁被蚕食,资源被掠夺,海域被瓜分,主权受到侵害。2012年的“黄岩岛事件”,2013年的“仁爱礁事件”,2014年的“半月礁事件”,都使中国忍无可忍。

然而,我们的国防能力和国防需求之间还有差距。我们不得不加强自己的国防建设。于是,我们自力更生,研发出了自己的预警机,这对增强我们的国防力量有很大帮助。在某些技术指标上,我们的预警机甚至超过了美国的预警机。

美国的预警机(美国E3预警机)是一个机械扫描,而我们的预警机(中国空警2000预警机)是电子扫描。因此,我们的预警机也叫“争气机”,给我们中华民族争了气。目前,我们的052C、052D导弹驱逐舰,054A导弹护卫舰以及我们的加油机、预警机都已开始装备部队。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齐德学:切实加强新中国国防史、军队史的宣传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9
  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孙子则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是强兵之本,强兵之急。这一观点抓住了国防强大的根本所在。我国古代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王朝,无不强调富国强兵。秦以后的汉、唐、明、清各代前期国防的强盛,都是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结果;与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由于经济的衰落导致政治腐败和国防孱弱所至。无数历史史实证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二、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良好的政治是固国强兵的根本。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晚清都是如此。

  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人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是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

  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残酷的镇压,最终造成对外作战中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1
中国的国防历史对我们的启示是国家一定要强大起来,军队一定要强大起来,才不会被别人欺负
第3个回答  2019-12-21
中国的国防历史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答: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强军强国才能自保
第4个回答  2019-04-10

军队文职考试:中国的国防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原则以及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