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提高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

如题所述

  提高竞争优势具体内容
1、梳理自己企业是否具备创新的技术。企业是否具备创新技术往往对其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技术创新,它要求实现的是产品的功能性、独特性以及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尖端性。这种优势的技术,会为企业带来超过普通企业的客户关注度以及市场广泛度。
2、企业是否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即便是在信息时代,各种智能化设备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但是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依旧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财富。因为创新技术,最终也必须是有创造才能的人才来完成开发设计。所以,在一个企业中,创新人才始终是一个企业能否引领行业潮流最重要的因素,它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3、是否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同样属于抽象意识的范畴,与一些生产要素相比,企业文化的价值往往是很难被评判的,尽管如此,在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中,企业文化的地位却是被普遍认可和尊重的。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水平等较为具体的方面。当前,一个企业是否具备优秀的文化,已经不再是企业内部员工重视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会考虑到一个企业的文化。这是因为,一个有着优秀文化内涵的企业,它会在社会责任承担、质量安全等方面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这是企业建设重要的软实力。
4、是否具有品牌影响力。品牌是市场竞争加剧的产物,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品牌战略的打造。在商品高度趋同的今天,消费者已经很难从使用价值的层面来判断究竟哪一种产品是满足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已经成为一种较低层次的需求。品牌是一个企业的产品区别于其他企业产品的重要标志,它也是表示企业文化、价值、特色的符号。在现代社会,品牌影响力意味着财富的积聚程度,拥有广泛影响力、口碑良好的品牌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品牌的建立是一条漫长积累的道路,但是毁灭品牌却是朝夕之间的事,所以,品牌影响力的打造,需要企业长期的坚持。
5、以核心竞争力为主的战略导向性建设。确定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的战略规划。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它不是指某一项技术上的优势,它需要支撑企业在其持续发展过程中有占据竞争优势的能力,所以,在进步中不断完善,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必经的历程。这项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战略规划是长期的,它对企业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目标和任务都有着规划,每一个阶段任务的分布都应该与核心竞争力挂钩,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根据现实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对战略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核心技术要有转换的准备和能力,只有这样,企业才真正地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占据市场优势。
6、准确的定位企业的突破口。当企业发展陷入困境时,找准突破口,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打开僵局。对于企业来说,突破口的选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企业需要寻找到一个有成长空间的领域作为自己的突破口。成长空间,意味着可以以此为基础延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每一个企业,都有着自身的劣势和优势,如何有效的利用自己的优势,将这种优势转化成一种特点,将原本求生存的突破口巩固成一种领域优势,这是大部分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必经的程序。
7、打造核心技术与培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始终是核心竞争力培养的重中之重,品牌战略、营销方案、融资能力等都与核心技术密切联系。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要取得一项核心技术并不容易,基本上都需要通过内部研发完成。所以,核心技术与创新能力是两个不能分割的方面,一个企业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条件,那么才有核心技术出现的可能。当然,这并不是说企业要闭门造车,在一些行业,国家有相关的技术政策性支持,有各种技术论坛和展览会等平台,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现实需要,结合这些外部条件,攻克技术难关。为了保持这种创新的能力,企业应该将自身打造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在一个学习型的企业里,会形成一种优秀的文化氛围,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而不是机械地应对市场环境发生的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7
中国的制造企业出口,除了少数实力强大的知名企业外,一般都是选择代加工的模式。无论是OEM还是ODM企业,随着人民币升值,新的劳动法的实施,众多中小加工生产型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但是,在夹缝中,仍然有很多企业还生活得很好,那么,什么的因素决定加工生产型企业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呢,笔者刚好有幸与好几家生命力较强的企业经常保持沟通,并且也喜欢向专家请教,大家一致认为,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着手可以培养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 一、产品线丰富 1、技术上满足要求: 首先,必须保证产品能够跟上业界的技术发展趋势,这是从事代加工企业能够生存的根本,也是获得相对较高利润空间的保证,在业界,能够获得技术上的领先的企业总是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其次,要给客户预留可供选择进行组合的机会,客户一般不一定要求所有产品都要求技术一样,而会根据市场要求进行适合的技术组合,所以,只要是与产品的功能相关的技术,厂家都必须进行储备,客户可以按照技术分类,一样一样的付款。 2、规格必须齐全: 除了技术上的区别以外,产品的规格也必须齐全,这就要求企业准备多种规格的模具,各种通用规格的产品都可以生产,这样可以保证客户产品线的完整,否则,客户无法在一个厂家找到充足的东西,就会导致客户资源的浪费与流失,有些厂家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认为我就做我最擅长的东西,最好大家都找我做一个规格的东西就好了,但是专业化的厂家强调的是在某个产品品类领域为客户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这样,可以保证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的形成 3、外观可供选择机会多: 对于终端产品,产品的外观的多样化也是厂家必须考虑的问题,无论是外观的形状还是外观的颜色,作为厂家都必须尽可能的完善,并且,由于厂家面对的不是终端客户,而是各个品牌商,那么,厂家还要比单个品牌商拥有更多的颜色、外观可供选择,这样才能满足更多品牌商的需求,与竞争对手比较,有更多的外观可供选择的企业肯定更有竞争力 二、交货速度满足客户交期 1、及时性: 无论是加工企业本身还是委托加工者,最郁闷的都是交货的及时性问题,作为加工方的营销部门,最怕的事情就是生产部门无法及时交货,而委托方的采购人员,也是怕自己的生产线无法等来对方的配套部件而被迫停工。 及时性问题给加工方的资源整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整个生产系统、采购系统、物控系统、品质系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整个体系运转健康,而且还要求大家都高度的富有责任感。一个环节错位,整个交货泡汤。所以考虑到这些,有经验的业务人员与采购人员都会给自己留一些空间,而不将话说满。 2、多变性: 对于很多行业来说,委托方的信息也是多变的,由于他的下游以及其他合作方的原因,有时候会出现委托方自己不可控制的情况,于是会随时都有可能变化他的需求,这对于加工方的生产部门来说,又增加了很多麻烦,很多生产企业被这种客户信息的多变搞得无法适应,而绝大部分企业都会将这种客户信息多变导致的生产系统混乱迁怒到营销部门的头上,因为营销部门是接口部门。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只有几个: ⑴、营销部门尽量充分、及时的了解客户信息变化,保证生产部门的尽量打有备之战,例如接到大订单时可以向客户了解分批出货的详细情况,生产部门了解后,就可以视为多个订单安排,增加灵活性。 ⑵、生产系统要能够使自己的计划、采购能够尽量的科学、系统,减轻客户多变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例如甲客户的定单推迟,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就可以将甲客户的物料用到乙客户那里去,而不是非要在仓库再进另外一批 ⑶、增强公司实力,尽量选择实力匹配的客户,因为越是实力大的客户,其本身操作也更加规范。 三、质量稳定、可靠 很多企业的失败原因都是质量问题,对于刚成立的企业更是如此,作为长期负责企业营销体系的职业经理人,笔者的切身体会是很深的,营销人员不怕人说自己的产品价格高,就怕人说自己的产品质量差,因为好产品价格高,客户能够接受,质量老出问题的产品,企业、品牌,客户都是避而远之的。但是,质量稳定、可靠,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体上,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去点滴积累,最终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 1、科学的设计: 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这对于只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的人,也许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在实业界,也许的大家都不会反对这种观点。科学的设计是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根本,不合理的结构、不合理的电路设计,给产品质量留下的隐患也是是最致命,也最冤的。 2、负责任的采购: 产品质量也是买出来的,基本上,有什么样的原料对于产品的质量也是有根本性的影响,有些企业为了贪图便宜,有购买伪劣产品,虽然成本下降了,但是,由此带来的返工、客户退货、客户流失、品牌受损,却不是企业省下来的这点采购费用可以理解的。 3、生产过程: 生产设备尽量使用自动化设备,再好的人也不如机器,以贴片为例,最好的工人贴的也不如自动贴片机,因此,尽量的减少人的因素对生产产生影响对于质量很关键的。 必须有严格的标准体系来检测所有的工序所输出的工作成果,现在流行的标准体系越来越多,但是不管什么标准,最终的执行是最关键的。 四、生产成本低: 客户总是想要以最低的成本来购买产品,生产厂家想要获得市场份额,也会尽量地以低成本的策略来挤占同行的生存空间。想要在这个行业生存,有两个成本水平是对企业的发展生存影响颇大的。 1、低于客户自己生产的成本: 这是从事这一行的基本要求,如果委托方自己做成本更低,那么委托方就根本找不到理由要由外协厂来代加工。 2、低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成本 针对同行业的不可避免的低价竞争,企业能够采取的办法就是比竞争对手的成本更低,因为,无论行业竞争如何激烈,最终的价格都不可能使最后一个生存者面亡,因此,尽一切可能降低企业的运作也是每个企业必须遵照的基本原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