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的管理者有没有格力的名气大?

如题所述

当然是格力集团的副董事长、总经理董明珠,名气比美的的高层管理者更大!
董明珠: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
1990年--1994年,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安徽片区业务经理。
1994年--1995年,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部部长。
1996年--1997年,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经理。
1997年--2001年,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36岁南下打工,15年间董明珠从最低层的业务员一直做到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还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2004年全球商界女性50强。
  因为董明珠的"难缠",竞争对手形容她"走过的路难长草"。
  在1990年进入格力时,竟连营销是何物都不知道。但董凭借坚毅和"难缠",连续 40天追讨前任留下的42万元债款,成为营销界茶余饭后的经典故事,令当时的格力电器总经理朱江洪刮目相看。那年她的销售额竟达到1600万元,打开了格力在安徽省的销售局面。随后,她被调往几乎没有一丝市场裂缝的南京。隆冬季节,她神话般签下了一张200万元的空调单子。一年内,她的销售额上蹿至3650万元。
  正当南京市场蒸蒸日上之时,格力内部却出现了一次严重危机,部分骨干业务员突然"集体辞职"。董明珠经受住了诱惑,坚持留在格力,被全票推选为公司经营部部长,可谓受命于危难之时。1996年,空调业凉夏血战。已升为销售经理的董明珠宁可让出市场也不降价,她带领23名营销业务员奋力迎战国内一些厂家成百上千人的营销队伍。8月31日,她宣布拿出l亿元利润的2%按销售额比例补贴给每个经销商,促使该年格力销售增长17% ,首次超过春兰。
  此一役,助她迅速登上格力副总经理之位。
  自1994年底出任经营部部长以来,董明珠领导的格力电器从1995年至2005年,连续11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在长期的市场实践中,董明珠摸索出 一整套独特的经营方式,销售模式连年创新,被空调界同行及新闻媒体誉为“格力模式”,其独创性的区域销售公司模式还被经济界、理论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革命”,并被评为“广东省企业管理现代化优秀成果”。
  十多年的迅猛发展,格力电器业绩斐然:从一个当初年产不到2万台的毫不知名的空调小厂,一跃成为今天拥有珠海、丹阳、重庆、巴西四大生产基地、员工人数25000多人、家用空调年产能力超过1500万台、商用空调年产值达50亿元的知名跨国企业;目前格力电器的净资产达20多亿元;1995年以来累计销售空调4000多万台(套),销售收入近700亿元,纳税超过35亿元,连续11年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均居行业第一(据国家轻工业局、央视调查中心等统计资料)。 同时,格力电器在技术、营销、服务和管理等创新领域硕果累累,深情演绎了一个中国企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让业界为之动容。
  董明珠卓越的经营才能和管理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并屡获殊荣: 2003年1月,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5年11月,再次荣登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榜;2006年3月,荣获“2005年度中国女性创业经济大奖”。 还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殊荣。
董明珠很简单,简单得只要跟她合作的经销商,完全不用挖空心思去考虑双方的利益博弈,因为她总是把你的利益和她的利益均衡考虑,任何一方的利益受损失,她都会拒绝合作;
  董明珠很倔强,只要她认为是对的,没有人可以说服她,即使成为众矢之的,她也不会退让半步;
  董明珠坚守原则,为了原则,她可以和哥哥反目成仇,可以弃自己的职位不顾而和公司领导对抗,甚至不惜在媒体面前大谈公司领导的得失;
  董明珠很霸道,霸道得无论和谁谈生意,都时刻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此,她不惜开除公司最大的经销商,甚至和国美“叫板”;
  董明珠很漂亮,漂亮的她从不穿职业装,高贵典雅的形象使她在获得“女强人”的称号之外,还获得了诸如“铿锵玫瑰”、“满脑子绝招的美丽女人”、“营销凤凰”等荣誉称号;
  董明珠还有一颗母亲的慈爱之心,工作上无论受到多大的困难和打击,她都一如既往地表现出女强人的风范,可只要一谈起儿子,她锐利的眼睛就会笼上一层母性的光辉;
  董明珠身上的每一个特点,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
  可是,董明珠的成功仅仅是因为她身上表现出的这些个性吗?显然不是,个性的背后,是她对人性的关怀,对社会的关注,还有她提出的“大工业精神”。
  董明珠的成功,在于她对信仰的坚持,对梦想的追求,在于她那追求“立功”的人生目标。
  一个拥有高尚信仰的女人,在浮躁的社会里,坚定不移地实践着自己的信念,可敬、可佩,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经济萧条期--重读松下幸之助
  前几天采访某家电产业观察家了解其对金融危机余波中各家电厂商未来走势的看法时,接触到两个看似陌生的词汇。其一是“张黄陈费”,其二则是“明珠之助”。后经其一番解释,不由莞尔。
  该人士称:所谓“张黄陈费”系由苏宁、国美、永乐、顺电中国四大家电连锁张近东、黄光裕、陈晓、费国强等四位创始人的姓氏组合而来。而所谓“明珠之助”系指董明珠、松下幸之助两位时代不同、性别不同、国别不同,但个性类似、观点类似、追求类似的两位实业家。
 日前,董明珠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达出:“玩资本格力就完了”、“格力提倡的是一种工业精神,而非商业精神”、“工业精神是一种吃亏精神”、“不拿消费者当试验品”、“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全心全意关注消费者需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用企业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所有行为都必须对未来负责任的精神,简单说就是‘吃亏精神’”等类似的观点。
  语曰:“格物惟力,致利惟义”。简单的理解便是从事生产必须有一股心无旁骛,全力以赴的韧性和“傻劲”;而追求利润则需要坚持一种“义利兼顾,舍利取义”的隐忍和大度。
  2006年9月,董明珠女士曾经撰写过一篇题为《企业的工业精神可以缺失吗?――阅读<福利�6�1亨特自传>感言》的短文,首倡“工业精神是一种吃亏精神”。
  “格力致利”,看似“靠力气吃饭,靠本事发展”的朴素观点。但却隐含着精益比精明更重要、质量比销量更重要、诚信比成本更重要、顾客比渠道更重要、口碑比广告更重要、利益比利润更重要、价值比价格更重要等企业经营过程中“义利”取舍的准则。既是对“不义且富贵,与我如浮云”的传统继承,又是一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坚持与自信,同时更是对“蝇营狗苟,唯利是图”等投机心态的勇敢舍弃。
  去年10月更名为Panasonic公司的原松下电器产业,创业90年来松下幸之助精神一直被奉为圭臬。尽管,近年来大坪文雄社长高举“创造与破坏”大旗,致力于百年战略,不遗余力地推进公司变革。但是,并不意味着松下幸之助精神已经过时,而恰恰是对松下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