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先灭了赵国,为何不先灭魏国呢?

如题所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家分晋后,魏国的形势实在不容乐观,四面强敌环伺,基本无险可守。迫于形势,魏国最先开始变法,走上了强国之路。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兴修水利,奖励耕战,国力大增。各国优秀人才听说魏文侯贤明,纷纷来投,特别是吴起的到来,为魏国建立起一支高度职业化的军团——魏武卒。此时,秦国正处于百年衰落期,还没有得到完整的关中平原,崤山、函谷关天险还在魏国手中,东进之路被三晋彻底堵死。第一次河西之战时,魏军以步步为营的方式一点点向西深入,秦国无力抵抗,魏军一直深入临晋(陕西华县)才停止,距离秦都栎阳不过200里。秦军节节败退,一直退到洛河沿岸才稳住阵脚。魏国完全占据了河西。

秦国失去河西后,秦都栎阳再无险可守,只要吴起愿意,完全可以一举突袭拿下栎阳,秦国将成为战国第一个被灭的国家。为了夺回河西之地,秦国发动第二次河西之战,派五十万大军进攻阴晋,打算把魏军赶出河西。面对强大的秦军,魏军主将吴起激励士卒,仅用五万魏武卒就把秦军打得大败。

此时,秦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危机,稍有不慎就是亡国的下场。就在此时,魏武侯昏招频出,先是逼走了西河郡守吴起,又和赵国反目,魏国的战略目标从西线移到了东线,秦国压力大减。魏武侯错误的战略方向,把魏国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魏国忙于争霸中原,吊打燕赵,痛殴楚齐,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已是强弩之末。魏国四面树敌,胜仗虽然不少,却没有实质性的战略进展。马陵之战,十万魏军精锐被齐军歼灭,主将庞涓自刎,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回头看看魏国的衰落之路,倘若魏武侯、魏惠王继续执行魏文侯的西进战略,结好韩赵,趁秦国未崛起之前将其消灭,占据关中地区,把魏国原有的土地作为东进之路,那么,统一六国的就不是秦国而是魏国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魏武侯父子亲手葬送了先王留下的大好基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6

战国时期,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特别是秦国非常强大的时候。那么,秦国在东出的时候也就是在秦国准备统一六国的时候。为什么要统一六秦国不先消灭邻近的魏国,然后是比较强大的赵国呢?那为什么呢?

当时,由于赵武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赵军势力十分强大。这是一支可以在其他六个国家与秦国竞争的军队。所以当秦准备统一六国时,赵是最大的绊脚石如果赵能被打败,那么消灭其他五国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是,秦国进攻赵国时,由于出兵人数众多,魏国与秦国最为接近,魏国与秦国也是恩怨。当时秦国并不强大,魏国几乎毁灭了秦国。那么当秦国攻打赵国的时候,难道不怕魏国攻打秦国吗?

其实,这件事并非不可能,但秦国也有自己的准备,因为当时魏国的国力,因为魏国的皇室昏庸无能,国力耗尽,而军力又很差,完全经不起一场大战,如果魏国进攻秦国,它将被秦国毁灭。因此,当时魏国的自我保护是不够的。它怎么能攻击秦国。

秦朝攻打赵国后,六国中最强大的赵国将被摧毁,所以攻打其他国家会更容易,但魏国可能会在城外投降。

再看,魏国,从地图上看,魏秦相聚最近,按说不该舍近求远。但是你看看那个时候的魏国已经成为了什么样子,在老魏王的多年统治下,魏国占据着整个战国时期最大的面积,却拥有最少的士兵和田地,秦国忙着变法,忙着扩充军备,魏王居然想着是安顿民乱,修筑宫殿。秦完全可以先打完赵国,然后等着魏国自乱阵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0
第一闪电战,疾风灭韩国器

秦决定第一步就灭韩国,不仅仅是因为在地理位置上,韩国阻挡了秦国东进得步伐,还因为韩国本身军队中的战士在诸国中算不上强大,但其武器装备却极为精良。这样得韩国被秦国如不及早灭亡,在诸国联合后,足以为联军提供大量精良得武器,是秦国得心腹大患。

第二反间计,挑拨灭赵国军

而第二个灭国的赵国则是将秦完成统一大业进行到了最重要的一步。昔日,《史记·赵世家》记载:“四年,秦攻番吾,李牧与之战,却之。”讲的是赵国名将李牧,率领着赵国军队,在面对强大的秦国时,临危不惧。他指挥下的赵军,来去如风,充分发挥骑兵的优势灵活战斗,先给进攻番吾的秦军以沉重打击。在将秦军逐出赵国境内后,毫不恋战,迅速撤离。

赵军在李牧统率指挥下,一再战胜。《史记·赵世家》记载:“七年,秦人攻赵,赵大将李牧、将军司马尚将,击之。李牧诛,司马尚免,赵怱及齐将颜聚代之。赵怱军破,颜聚亡去。以王迁降。”赵王迁最终被秦的反间计所迷惑,罢免了李牧,帮助秦灭赵摆脱了阻碍。赵国亡国,赵王也开城投降。

第三四轻易进魏楚的大门

之后的魏国、楚国,早在多年前就被秦始皇远交近攻的策略所迷惑,再加上以前多年征战已经国力空虚,民不聊生。所以当秦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魏国、楚国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仓惶举国投降。

第五愤怒的举国灭燕国

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杀来,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但是刺杀行动最终失败,秦王嬴政差一点死于荆轲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燕国,燕太子无奈亡国逃亡。

第六间谍计,麻痹灭齐国

在秦军并灭赵、韩、燕、魏、楚战争时期,齐国一直置身度外,坐视各国灭亡。后来各诸侯国虽几度联合对秦作战,齐都避免参加,或者参战不力,企图讨好于秦。齐国相国后胜又是一个贪财无厌之徒,秦多年来用重金贿赂后胜,后胜就为秦远交近攻的策略效劳,终日规劝齐王建臣服于秦,导致后期齐国朝野上下已无丝毫斗志。当秦国王贲率领的军队,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齐则毫无作战准备,举国投降。

秦国灭六国,既是国家实力的差距。也是历史发展“分久合、合久分”的历史规律。秦灭六国这段历史,一直被世人所谈论,原因是它教会人们许多的策略和为人处世原则
第3个回答  2019-12-25
赵国太强、还有战国后期山东六国第一将李牧,是一颗定时炸弹,三晋关系很复杂,如果先去灭魏赵国必然和魏国合纵抗秦、胜负难料。(韩国太弱,没有支持多久就灭了,赵国没时间救援。)而魏国当时君主昏庸、没有良将、国力弱,仅能依靠城池固守而没有了主动攻击的能力,先灭赵国没有国家可以救援、不会引发连锁反应。(魏国无力救援、燕国齐国是世仇、楚国太远。)
第4个回答  2019-09-19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力大大增强,综合国力一举超过其他六国,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具体原因来说的话,一:远交近攻的策略,由近及远,一个一个灭掉。二;先易后难,在距离都比较近的情况下,先挑选国立弱小的国家下手比如,韩赵魏三国里面先挑实力相对弱小的韩国。三;随机应变,相机而行,在灭国的过程中,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而动,比如赵国国内法伤灾害,比如荆轲刺杀秦王导致的燕国优先进入灭国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