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如何拉出下旋球?

如题所述

导语:乒乓球怎样发出高质量下旋球?怎么练习?

关于“乒乓球怎样发出高质量下旋球?”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多个来源的用户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1、精彩回答:

1.球拍触球部位是旋转的关键发强烈下旋球的秘诀:用拍头接触击球。发球时,不管用多大力量,发出多快的速度,如果是靠近球拍的内侧(拍柄部)接触球时,则不能发出旋转球。用正手发球时,球拍接触球的部位应是球拍的左侧(也就是球拍的中下部)。因为接触球拍的右侧(也就是球拍的中上部)制造球的旋转很难,一定发不出下旋球。2.加强摩擦是制造旋转的关键初学者及中等水平的选手发下旋球时,应注意右肩及上肢向前用力转动,这样球在球拍上“吃球”时间会加长,旋转也会增加。优秀运动员在发球时,引拍拉手后,在球拍与球接触的瞬间手腕用力。初练发球时,肘关节和手腕不能用力太多,先注意肩和上肢的用力,然后练好摩擦球,渐渐把速度发出来,最后注意在接触球的瞬间,利用手腕与身体的协调用力把旋转速度发出来。要想发球质量高,引拍拉手后,球拍与球接触时的位置是在身前击球;在抛球的同时引拍,然后直接向前用力摩擦,球的旋转也会强烈;发急球(快球)时,利用引拍的惯性力量,向前加速撞击,这样球的速度就会相应加快。发下旋球时,球拍与球接触时摩擦球要薄,方向几乎平行,用力时要有爆发力,也就是突然性。

2、精彩回答:

当动作能够放松流畅完成之后,这时候就要注意了,摩擦球的位置也是影响发球质量的因素,摩擦球的部位越接近球的底部摩擦出来的球下旋越强。用多球来进行发球练习,浅握球拍,尽量使球拍水平(平行球台台面),把球抛起来,等球落下至胸口左右的地方,保持球拍水平并且手腕往前往下发力用力摩擦球的中下部甚至是底部,把球发出去使球落台过网后回跳,当练习到达了过网后马上回跳过网的程度,证明发球摩擦的功夫已经到家了。当能够熟练掌握球的旋转、速度和落点这些关键点之后,这样发过去的球就算是比较有质量的了,对,是比较有质量,不算是最有质量,众所周知比赛中的发球是每人发两球然后交换发球权,如果每个球都按一样的套路来发,这样就很容易被对方适应,所以要想发高质量的下旋,最好就是配套不转球来迷惑对手,这就是发球的最后一点——迷惑性。高质量的下旋有旋转速度和落点,但是如果都是千篇一律,那么对手适应了自己就处于下风了,跟下旋最好的配套发球就是不转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转不转发球,如果能做到这两种发球动作相似,但是旋转差异大,下旋看上去不是很转,轻飘飘的,实际上是没力可借,旋转也不差。

3、精彩回答:

对于体育竟技一窍不通,只知道乒乓球是国家体育竟技世界赛强项。怎样使乒乓球发出高质量旋转,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学问,看起来你只有请教这方面的专家了,谢谢邀请。

4、精彩回答:

第一:高质量下旋球的关键就是要有强烈的下旋,这才能给对手造成接球的困难。第二:高质量下旋球除了球本身的旋转外,落点的选择也很重要,好的落点也将提高对方接球的难度。传统意义上发球落点为9点,因此练习下旋球也同样要覆盖这9个点位,这其中极短和极长的6个点位应该加强训练。一般来讲,极短落点的台内高质量下旋球主要用于控制对手的正反手起球,将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极长落点的下旋球,经常用于突袭对手,但对于职业选手来说用途不大,毕竟他们的移动速速和正反手起球的能力十分强。第三:在熟练掌握高质量下旋球的基础上,一定要配合同样落点和动作的不转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迷惑对手。这一点主要从实战出发,如果你只会发下旋球,对手只需要2、3个球就能适应你的旋转和速度,如果配合上不转球,就能增加对手接球的难度。这里有两个方面一定要注意,一是下旋球和不转球的发球动作一致性,也就是说尽量让对手看起来,你发这两种球的时候的视觉感受是一样的;特别是左站位发球时的直线台内配合下旋球和不转球的选择,毕竟业余选手的移动有一定局限性,一旦向前的步伐不够,都会造成接球的失误。

5、精彩回答:

发球的旋转根据旋转方向不同,大致可分为下旋球、上旋球和侧旋球等,其中最为常见的发球是下旋球。下旋球由于其旋转方向的特性,令对手在第一板更难进攻。高质量的下旋球注意三个方面,分别是其旋转度、隐蔽性以及落点。首先下旋球的旋转度是根本,只有先发转,才能考虑转不转的变化。发下旋球时,先将球抛起,当球落至球网等高附近时,快速引拍触球。手腕的抖动是发球旋转度的关键,在触球瞬间利用手腕的爆发力迅速作用到球上,是发出强烈下旋球的重点。其次,在发出转球的基础上,配合不太转的下旋发球能够有效对手,增加整体发球的威胁性。发不转球时,引拍动作和发转时相似,但是出手瞬间摩擦的程度要远远小于发转球,转不转发球结合起来能够帮助选手快速在前三板中建立优势。由于业余选手上步的能力较差,因此正手短球是个发球的好去处,但是发下旋球时不能只盯住一个点发,否则容易被对手抓住。发球时,要试着练习“九点发球”:正手短球、正手半出台球、正手底线长球、中间短球、中间半出台球、中间底线长球、反手短球、反手半出台球和反手底线长球。发球变换落点能够有效控制住对手的上手,打乱对手的站位,能够严密控制发球落点,也是高质量下旋发球的表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6

部分球友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4种:左侧上、左侧下、右侧上、右侧下。

严格从理论上说,侧上侧下旋球确实只有这四种。但实际上,我们所说的、所看到的、所打出来的侧上侧下旋球,所包括的旋转球种类远远不止这4种(而是12种!)。我们先来看一个动画图1。

图1右上旋球示意图

粗粗一看,这显然是一个右上旋球,因为球中部那个TTF图标连续不断地向右上角旋转。它的旋转轴是从左上角到右下角。

如果再追问一句,这根旋转轴的左上端是指向前面(屏幕里面)还是指向后面(屏幕外面),或者是不前不后处于横立面(平行于球网的平面)之内呢?光从这个图片很难看出答案,因为它只是一个二维动画,只能看出上下左右关系,无法移动前后视角,几乎看不出旋转轴的前后关系。

但这个问题恰恰包含着右上旋球种类的关键,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乒乓球不是在一个平面里面飞行,而是在三维立体的空间一边旋转一边飞行的。无法回避,就必须解答。其实,右上旋球不止一种,至少包括三类,即右顺上旋、右逆上旋、右上旋。

下面,我们来详细考察一下这三种情况。

1,右上旋球

如果旋转轴从头到尾完全处于横立面平面之内(参见图2),这个球就是右上旋球,也叫右侧上旋球,属于二维复合旋转球。严格来说,我们日常打球,几乎打不出这种旋转球。道理很简单,很难保证旋转轴头尾两端分不出前后,完全处于横立面这个平面之内。想想看,球飞过来的方向是斜的,迎球拍型角度是斜的,挥拍路径是斜的,打出去的球飞行路线还是斜的,凭什么来保证球旋转轴一定会在横立面之内呢?旋转轴总会有一点偏斜的,哪怕偏斜1度,或者斜向前面,或者斜向后面,都会脱离横立面。

图2右侧上旋球的旋转轴

所以,我们日常打球,打出的右上旋球绝大多数是旋转轴前高后低的右顺上旋(参见图3)和旋转轴前低后高的右逆上旋(参见图4)。它们都是三维复合旋转球。

图3旋转轴前高后低的右顺上旋球

图4旋转轴前低后高的右逆上旋球

2右顺上旋球

如果旋转轴左上半段向前倾斜,其右下半段必然向后,相应的旋转球就是带顺旋成分的右上旋球,称为右顺上旋球(参见图3)。

注意观察,右顺上旋球的旋转轴前端指向左上方,后端指向右下方。要打出这类旋转轴前高后低的右上旋转球,大致对应的技术动作就是左手持拍者的正手拉球、攻球、快带、挑打;右手持拍者的反手拉球、拨球、快撕、推挡等等。右手持拍者的正手上位砍发球也是这类旋转。此类旋转大致对应的代表性拍型是左上斜拍型(参见图5,拉右顺上旋球)和右上斜拍型(参见图6,砍右顺上旋球),前者是摩擦来球的左上部位,后者摩擦的是来球的右上部位。挥拍方向一般是从左后下方挥向右前上方(紫色箭头),总的效果都是使球围绕着这根代表性的28轴作右顺上旋转。

图5拉右顺上旋球示意图

图6砍右顺上旋球示意图

右顺上旋球其实就是我们最常见到的右侧上旋球。

3右逆上旋球

如果旋转轴左上半段向后倾斜,其右下半段必然向前,相应的旋转球就是带逆旋成分的右上旋球,称为右逆上旋球(参见图7)。

注意观察,右逆上旋球的旋转轴前端指向右下方,后端指向左上方。要打出这类旋转轴前低后高的右上旋转球,大致对应的技术动作就是右手持拍者的中远台正手侧身低位拉球(低于球台平面),反手发右侧上旋球;左手持拍者的正手发右侧上旋球等等。此类旋转大致对应的代表性拍型是右下斜拍型,挥拍方向一般是从左下方挥向右上方(紫红色箭头),总的效果都是使球围绕着这根代表性的35轴做右逆上旋转(参见图4)。

图7产生右逆上旋球示意图

两相比较而言,右顺上旋球比右逆上旋球要常见很多。如前所述,正反手的拉、攻、带、挑、拨、撕、推、弹、挂等等常见技术动作都能打出右顺上旋球。因前倾性拍型很容易打出旋转轴前高后低的、攻击性强、球速快、力量大、球路短、有威胁的上旋球。而右逆上旋球则出现较少,除了低手发右侧上旋球之外,几乎很少见到它的踪影。主要因为后仰性拍型不太利于打出有威胁的上旋球(反倒是更有利于打出高质量的下旋球)。

据说,这类很少出现的旋转轴前低后高的右侧逆上旋球(当然也包括左手持拍低位拉出的左顺上旋球)就是鼎鼎大名的“下旋弧圈球”。它们的制造技术曾保密了一段不短的时间,作为克敌制胜的“秘密武器”(可参考百度百科“下旋弧圈球”词条)。有兴趣的球友可以试试看:在低于球台面以下,以后仰拍型向右上方挥拍发力摩擦来球的右下部位,拉出几个秘密武器试试。强调一句,必须使球在低位脱拍(最好低于台面),才能保证前低后高的旋转轴。如果把球兜上来在高位脱拍,那就变成正常的拉侧拐弧圈球了。

如果用反胶球拍平挡,这两种右上旋球似乎差别不大,球都会向接球者的左上方弹飞。但因为对付右上旋来球,接球者一般都会采用左侧立拍型和左上斜拍型,以便抵消其右旋和上旋。此时两种球性质的差别就显现出来了:右顺上旋球向右上方弹飞更强烈,右逆上旋球则更倾向于向右侧甚至右下方弹飞。右逆上旋球(和左顺上旋球)的这种性质正是被称为“下旋弧圈球”的主要原因。

弄清楚了右顺上旋球和右逆上旋球是两种不同的右上旋球,也可以很好解释为什么大多数初级球友能接好对方反手低位正常发过来的右侧上旋球,却完全接不好对方正手高位大力砍过来的右侧上旋球,一碰就飞!因为二者的旋转性质毕竟还是有蛮大差异的。虽然都属于右侧上旋球范围,但一个是顺旋,一个是逆旋;一个力量大,一个力量小;一个旋转强,一个旋转弱。

根据同样的道理,我们很快就可以得出结论,左侧上旋球也应包括3类:左侧上旋球、左顺上旋球、左逆上旋球。其分类依据、命名规则、击球拍型、挥拍方向、飞行弧线性质、落台反弹现象、触拍弹飞状况均与右侧上旋球相同,只有一点不同:左右方向相反。

左侧下旋和右侧下旋球也都是各分成3类:左下旋、左顺下旋、左逆下旋;右下旋、右顺下旋、右逆下旋。

小结:

1理论上,侧上侧下旋球共有12类;其中右侧上、右侧下、左侧上、左侧下旋各有3类;3类中旋转轴在横平面内的为侧上侧下二维复合旋转球,旋转轴前倾或后仰的均为带顺逆旋成分的侧上侧下三维复合旋转球。

2实践中,可将旋转轴偏离横立平面角度不大(例如一二十度)的都近似叫做侧上侧下旋球。

3前倾类拍型打出的多为侧上旋球,后仰类拍型打出的多为侧下旋球。前倾类拍型打出侧上旋球比较容易,后仰类拍型打出侧上旋球有一定难度。

4以右侧上旋球为例(多向右(前)上方发力摩擦):横立拍型打出的是右上旋球,如侧身拉(挂)高吊弧圈球;大多数是前倾拍型拉出的右顺上旋弧圈球,少数是后仰拍型撩、拧出来的右逆上旋球。

5常见的低手发球发出的是右逆上旋球,高位砍式发球发出的是右顺上旋球。二者性质不完全相同。

本文是笔者对三维复合旋转球的首次原理分析及实践应用探讨。其中错漏难免,重大谬误亦不能绝对排除。

欢迎球友讨论、批评、指正!

第2个回答  2017-12-26

打乒乓球怎么发旋球呢?乒乓球是我们国人非常引以为豪的运动,中国乒乓球的水平是数一数二的。乒乓球中,旋转球是比较有杀伤力的,打过一段时间乒乓球,略知一二,下面简单说一下发旋转球的方法。十个发出旋转球的要素使发球更旋的10个要素:1、引拍距离。2、暴发力。3、腰与手的结合。4、磨擦。5、拍型。6、触球点。7、触球时机。8、手指发力。9、合力。10、一块粘性好的胶皮。详解10个方法1引拍,这是一个很多人忽略的问题,我看过很多人发球引拍的距离小的可怜。这就像打拳一样,你把拳先伸到别人身前10厘米处,再直接出拳用尽全力打他,估计他连痛的感觉都没有,但是你如果把拳头先后引,再一次打过去,那力量可能会大上几十倍,发球时的引拍是一样的道理。2暴发力,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就不作太多强调。3腰与手的结合,这也是很多人忽略的,很多人知道拉弧圈时要用腰才有力,可是发球时却没想这个问题,没有侧身动作,腰几乎不动,单纯靠手腕力量是肯定不够的。

4磨擦肯定是发下旋的重中之重,我把发球时好的磨擦称为“非常实的薄磨擦”,但是很多人不明白,其实用另一句话来讲就是球吃得很深,磨擦很充分,当你感觉你用了很大的力量,但球却不是很快的被打出去,而是在球拍上有一个滞留时间,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做到了非常实的薄磨擦!5拍型,这个不用讲太多,基本上大家都明白,发下旋时拍型一般是比较平的,这样才减少击打增加磨擦。6触球点讲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球在球拍上的触球点,另一个是拍子击球上的哪一个部位。当你挥出拍时,拍头是最有力量,而且发下旋拍是平着挥过去的,球拍的最左边,也就是离球近的那一端是磨擦空间最大的,所以和起来后,在拍上的最佳触球点是,球拍的左上端(你把球拍拿手里,拍面朝自己)。而球拍磨擦球上面的最佳部位,当然是球的底部了!7触球时机,想要球最转,除了你自己发得转,还要考虑球在台上运行时的旋转损耗最少,所以你要选一个合适的触球时机以让球在台上跳得比较低平,这样就有三个好处,一是球在运行时的损耗减少,二是跳得低平那球速相对就会加快,更有攻击性,三是球低平对方下网的概率就会增加!

8手指发力,这是很多人忽略的,也是前国家队教练陆元盛比较强调的,所谓手指发力指的就是直接接触拍面的几个手指在发球时要发力顶住,如果手指不发力,那即使你用尽全身的力量球也不会转,因为力量根本不能集中。这也是平时大家说的,有些人发转不转球动作完全一样,只靠手指来调节,他手指不发力就是不转球,手指发力就转。9合力,也就是抛球后,球下落时有一个向下的重力,但是你的目标是要把球往前发的,所以你要把向下的力变成向前的力,也就是你发力时要掌握好方向,与这个向下的力合上,产生一个更大的向前的力。所以很多人发球都用半高抛而不用低抛(不好意思,这个合力我自己在打球时有体会,但是在这里用文字又不太会描述)。10粘性的胶皮的好处我想不用我讲大家都清楚。

第3个回答  2018-01-17
怎么可能拉出下旋球。拉球拉出下旋的这种技术如果真的有的话那你怕是新的世界冠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