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方官员任满后一般会何去何从?

如题所述

古代官员任满之后,国家会根据现有律例与法规决定他们的去留。干得好的擢升,干得差的贬谪,甚至是处刑。年龄大的就让他们“致仕”,也就是今天说的“退休”。

一、任期一满,回京述职

在中国古代,国家制订有对官员的考察制度,叫做“考课”,用来检察官员在任期间对国家的法令执行得怎么样了,有没有达到效,这项工作一般由吏部主持。“考课制度”在上古三代已经有了,唐宋也有零星的法条,但是成形完备,还是要到明朝。在明代中后期,每一年国家都会把各方官员的工作成绩刊印成小册子,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到。

明代有所谓“八法考制”,分成八个大的方面,来考察一个官吏称不称职。比如一名县官的任期是九年,并不是说他任满,自己就可以随时走掉,而是九年之后,自动进京述职,汇报自己干出了什么成绩。

根据相关的考查结果,吏部批示:年纪大的,退休;办事不力的,回家闲着。办事浮躁的,能力不足的,视情况把他调到适合的部门去等等。如果那些干事特别能干的会有奖励。比如任期之内,盗匪案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粮食生产得到提升,或者有治河的功劳,可以上报朝廷,给他们升官。

一般通过科考出来的人,先外派去地方为官。再通过这种“考课”的制度,一步一步地从地方走向京城。当然,干得差的自然一步一步地向下贬谪了。

二、任满“退休”

明初的时候,洪武皇帝朱元璋规定,官员任满,70令其“致仕”,也就是说70岁就退休。过了几年,他又改成60岁退休,后来几任皇帝也一直在修改。

比较高级的官员退休的时候,皇帝一般会赏赐一些良田与金银。但是普通的官员“退休”过后,国家一般不发全工资,改由官员所在地方政府发一点点退休补贴。这就造成了古代很多当官的人,临退休之前还要拼命“捞一把”的现象。

明朝对官员更苛刻,退休到地方上的官员,不但拿不到钱,明朝在任的海关官员都会穷得出去卖画,而且退休的官员,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要出来协助地方官办事。唯一的好处是,不用再服“徭役”。清朝的官员退休,要好于明朝。一般会得到在任时一半的工资。但是满汉有别,还要看上方的脸色。

由于国家并不是一直“强制退休”,所以朝廷中经常会看到七老八十还赖着不走的大官。国家虽然因为他们年老,不能任事,就安排了他们担任闲职,但是这就等于留着他们在朝堂里“白吃饭”。长久下来,国家财政负担也不小。

于是,从宋朝以后,国家每年都会开展一些“劝退”活动。鼓励年老的官员们主动退休,并赠予他们肥牛、美酒和大量的金银财宝。当然,这是针对京官的。地方上的小官,任期一到,各自请便,回家不送!

除此之外,明代中期还有“内退”的制度。官员在四十岁的时候,也可以主动向皇帝请求“致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7
古代官员任满之后一般会回到京城叙职,等待发配,做得好就能升官,做不好就贬官
第2个回答  2020-12-07
古代地方官员任期满了之后就会去外地做官或者调去中央做官。等到60岁时朝廷就会准予退休。
第3个回答  2020-12-06
如果没有被调往其他地方,那么只能回到京城述职,或者直接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