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的“同道中人

如题所述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与不同的人共事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好的搭档可以使工作事半功倍,而选错了搭档则可能前功尽弃,这一点,曾国藩早已看到。不能共事的人,有两种;和生性多疑的人共事,必不会成功;而和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罔顾他人的小人共事,一定受到连累。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

多疑与自私、自卑本是一体,源于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害怕失去对事情的掌控,于是疑神疑鬼、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特别是在有利益牵扯的情况下,更免不了在大脑里树立起一大批的假想敌,在内心排满刀枪剑戟,你和他共事,今日是同伴,明日便是靶子,无异于“与虎谋皮”。同时,多疑人往往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总觉得自己会被伤害或者失败,不止不能成为推力,反而会成为成功路上的阻力。

“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史记》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在世不过一个“利”字,逐利并不可耻,但凡事都将自己的利益放在最前面的人,都会有一个毛病,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别人的利益。这样的人自私而又贪婪,可以为了得到自己渴望的名誉与金钱,弃他人、道德、大局与未来于不顾,也犹如井底之蛙一般目光短浅,没有卓识远见。最后,必然连累你这个同事的人,也连累整件事的走向。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这句话是曾国潘的六戒之一,意思是利益要共享而不能私吞,谋略要隐蔽而不可公之于众;独享利益必然招致失败、招致嫉恨,而定谋略、做决策前如征求太多人的意见,七嘴八舌、众说纷纭,反倒容易动摇信心,以致无法果断行事。

“利可共而不可独

曾国藩早期以道义号召众人与他一起抵挡太平军,却慢慢发现最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那里,于是问幕僚赵烈文:“众皆出我下,奈何尽归胡公?”赵烈文答:“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财,不走何待?"逐利是人之本性,你不给名不给利,跟着你干嘛?从此曾国藩就明白了,想要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首要的是要舍得分享名利。亦如曹操所说,“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守着眼前的利益不放的人很难得到同伴或下属的拥护,而聪明人更愿意通过付出和分享,来换取未来更大的收获。

“谋可寡而不可众”

曾国藩认为,参与决策的人数并不等于质量,低层次的智慧累加并不能产生高远的智慧。集思广益的前提是对有价值的看法而言的,做决策时,与少数有真知灼见的人合谋即可。尤其是很多时候,机会稍纵即逝,得失就在须臾之间,如充分考虑每个人的立场和意见,只会优柔寡断、错失良机。任何一家大企业,公司的战略规划,都是由管理者和高层商量决定,不可能与全体员工讨论。而所谓“众谋则泄”,另一方面也是指,一些谋划是不宜让很多人知道的,“你把秘密告诉了风,就别怪风把它告诉整个森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