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如题所述

信息技术是当今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它也是的渗透力最强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一门新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下,将渗透到数学、语文等其他学科。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的培养途径、人才的鉴别方法等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也对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发展起来,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就要求老师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设计教学时,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我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遵循本学科的学习特点。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懂得操作技能,还要懂得相关的理论。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有别于其它学科,其原则有:(1)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学习者能力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2)充分利用软件及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3)学方法主要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为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4)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协作。⑸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 “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进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宜。然而,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任务”的选择与设计。这些年来在高中教学实践中,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教材规定的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些不同类型的“任务”,要求教师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将总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课程,当讲到《给文档插入图片和艺术字》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到因特网信息检索、计算机图文编排、计算机文件存储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版板页——“任务”。在设计这个综合性的“任务”时,要考虑到应该包图文混排的一些知识。以及设计版板时制作所涉及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然后将这个任务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指导学生分步骤去完成。
任务”分解、编排要注意分解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每个“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学生的知识点的含量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前后“任务”之间的连接等多方面的因素,一点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三、在教学设计时要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已经提倡了好多年,但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是经常摸不着头绪,放不开手,找不到下手点。而且还要明白人信息技术课不等同于“计算机”课,要在平时的理论及操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课时要灵活的运用课本,例如:在讲解C语言的求一个班级的每个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在讲解循环语句时学生就已经知道这道题的程序设计思想。在讲数组时,我便让学生自行解决此问题。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充实素质教育所需的活动。这符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最大目标——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培养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的能力。
四、老师要有教学评价设计
传统教学的评价重结论,轻过程,只注重教学设计的结果。评价的形式和要求各学科都一样。这样不适合新课改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有学生学习在促进者,协作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知识的研究者。既然是知识的研究者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评价时,不能一律统一的方法,要强调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表达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务,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这体现评价的相互性。这样师生可以更好的互动,教学评价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改需要。
五、教师要注重教学模式的设计
目前,在各个学校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的旧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不利于学生的自身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我们应积极、大胆地尝试和探索多种教学模式。比如:探索式学习,教师设置一些适合由学生来解决的问题,协作式学习,让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方,任务驱动式教学。
改革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契机。做这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渗透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6
信息技术是当今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它也是的渗透力最强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一门新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下,将渗透到数学、语文等其他学科。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才的培养途径、人才的鉴别方法等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也对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发展起来,并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就要求老师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设计教学时,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我认为在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遵循本学科的学习特点。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懂得操作技能,还要懂得相关的理论。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信息技术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有别于其它学科,其原则有:(1)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注重学习者能力的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2)充分利用软件及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习。(3)学方法主要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为主,学生自主进行学习。(4)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协作。⑸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 “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中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进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宜。然而,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任务”的选择与设计。这些年来在高中教学实践中,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教材规定的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一些不同类型的“任务”,要求教师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上,将总目标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课程,当讲到《给文档插入图片和艺术字》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到因特网信息检索、计算机图文编排、计算机文件存储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版板页——“任务”。在设计这个综合性的“任务”时,要考虑到应该包图文混排的一些知识。以及设计版板时制作所涉及的知识、方法与技能。然后将这个任务分解为几个较小的任务,指导学生分步骤去完成。
任务”分解、编排要注意分解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每个“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学生的知识点的含量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前后“任务”之间的连接等多方面的因素,一点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三、在教学设计时要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已经提倡了好多年,但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还是经常摸不着头绪,放不开手,找不到下手点。而且还要明白人信息技术课不等同于“计算机”课,要在平时的理论及操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讲课时要灵活的运用课本,例如:在讲解C语言的求一个班级的每个学生的总分和平均分。在讲解循环语句时学生就已经知道这道题的程序设计思想。在讲数组时,我便让学生自行解决此问题。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充实素质教育所需的活动。这符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最大目标——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培养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播的能力。
四、老师要有教学评价设计
传统教学的评价重结论,轻过程,只注重教学设计的结果。评价的形式和要求各学科都一样。这样不适合新课改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有学生学习在促进者,协作者。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知识的研究者。既然是知识的研究者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评价时,不能一律统一的方法,要强调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表达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务,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这体现评价的相互性。这样师生可以更好的互动,教学评价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改需要。
五、教师要注重教学模式的设计
目前,在各个学校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主的旧的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这不利于学生的自身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我们应积极、大胆地尝试和探索多种教学模式。比如:探索式学习,教师设置一些适合由学生来解决的问题,协作式学习,让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方,任务驱动式教学。
改革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契机。做这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渗透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2个回答  2018-07-27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仍然偏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都已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显得陈旧落后;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得不到广泛推广,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教师课堂授课,依赖于教科书,知识来源单调,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匹配。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职业院校的现代教育设施得到了逐步完善,但学生不能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及网络来学习知识,而容易沉迷于电脑游戏及网上聊天,不仅没有提高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还耽误了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创新,避免现代信息爆炸对学生及教学的不利影响,是我们面对21世纪发展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