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趋走红的“中式英语”是创新还是奇葩?

如题所述

  我认为渐趋走红的“中式英语”是创新。



  首先,我认为所有的事物都是存在即合理的,一样事物的问世及出现都一定会有他出现的背景及条件。在这个信息交流极快的世界,地球已经变成了地球村,不论那个国家的信息都会进行交换,文化也会进行传播。在清朝末年,我们就已经派出了留学生学习外国的先进知识和外语,到现在英语也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中国广泛流行并且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和交流工具。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中国的汉字和汉语也越来越受到了外国人的喜爱,学习汉语的浪潮也愈发高涨,于是乎,汉英两大语种的碰撞就擦出了火花。所以许多的中式英语也层出不穷。
  其次,近些年中国不断推出了一些专有名词,例如:土豪,大妈等新词,在英语中并没有这样的形容词汇,所以这些词英文版的出现就是一种创新,也让外国人可以充分的了解我们的社会,将中文和英语完美的切合在了一起;另外,近些年汉语本身也不断趋向简易化和流行化,所以英语也同时被人们推向了简易化和流行化,因此“中式英语”也就不断的进化发展。
  因为英语被中国更多的阶级所接受,所以它越发的接近大众化,就使得英语更加的“接地气”微微带些幽默因素的“中式英语”就被我们创新了出来,使英语越发的本土化,也让我们更加的喜爱英语。所以我认为渐趋走红的“中式英语”是创新而非奇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5

‘N o zuo no die(不作不死)’‘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我要给你点眼色看看)’……”网络热帖说的“中式英语”近年来十分走俏,甚至已经走出了国门,获得了老外们的关注并模仿。一个新创造的“Chinglish(中式英语)”也登堂入室,它指的是带有汉语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例如,明显带有中国人寒喧特征的“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还有诸如“We two who and who(咱俩谁跟谁)”“You ask me,me ask who(你问我,我问谁)”等。
这样的中式英语终于有出头之日了啊!这样用中式英语来考四六级,我觉得肯定不会有人会刷好几次才过的。什么时候咱们中式英语有出头之日了,哪敢情才叫好啊!这既是奇葩又是创新哦!假如不是创新的话,哪能有如今这样令人捧腹大笑的奇葩效果呢?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人走遍世界的同时,也将“中式英语”推广成热门。如果说,像“Know is know,no know is no know,is know too(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Watch Sister(表妹)”这样的表达基本上还算是搞笑的话,那么,像“gelivable(给力)”“Tuhao(土豪)”“Dama(大妈)”等词汇,在现实生活中的确已被老外所认可,甚至于“lianghui(两会)”“Bu zheteng(不折腾)”等政治术语,也已被西方专业词典收入并广泛使用。
其实感觉中英文结合也没什么,就像咱们也经常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结合啊!偶尔来几句文言文,说点诗词的也是极有味道的。好比写字的话,咱们也有的是繁体字和简体字一起写的。偶尔单词不会写了也是乱拼的,哈哈,想到了之前小学三年级刚开始学念英语单词时包括之后学单词 都是按拼音来度单词记音标的,哈哈,中英结合才不累啊!



虽说中式英语太不规范,但是偶尔用用还是可以的。毕竟学习英语是很枯燥的啊!语言的掌握和学习哪是一朝一夕的事啊。毕竟英语是外语,不是咱们的母语啊!偶尔也得有点生活小调味的啊!中式英语火起来,哈哈!


第2个回答  2017-05-05

在全球一体化的客观背景下,语言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性极高的语言,无论是口语还是语法都是需要潜心学习才能确保应用的熟练性和实用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商业气息过于浓厚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为了制造宣传效应,衍生出了所谓的“中式英语”这一奇葩教学模式,甚至自诩为英语教学的创新,殊不知这种四不像的教学方式,不但对学员的英语能力提升无济于事,反倒会影响日后的实际应用和交流。



英语教育的普及,说明这方面的需求量是相对较大的,尤其是中外交流的全面放开,使得职场环境中的英语应用极为广泛,而缺乏英语基础的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注定会非常吃力,这就使得培训机构为了提升招生效率而自创各种教学方式,但这些方式已经被证明是山寨方式,对学员的语言能力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很多时候只能在应试教育的情境中有所发挥,但学习英语的很多人都是为了掌握这门语言技能,因此标注汉字用来纠正发音的教学方式是极为荒谬的。学习英语的很多人都是为了强化职场竞争力,而不是跟学生一样为了应付考试,那么这种学习需求就应该按部就班的系统学习,任何所谓的创新教学都是不靠谱的。



语言能力的强化学习,需要从各方面去做出改变,尤其是对英语口语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汉子标注发音方式作为创新,毕竟这对学员的语言能力的掌握是没有任何实质性帮助的,如果能够潜心研究教学方式,并且设身处地的为学员考虑,才能在教学质量上有所提升,这也是未来的英语培训需要改进的环节,而中式英语则只能作为概念性的炒作,对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是毫无益处的,相信很多参加过社会培训的学员对此都会有切身体验,毕竟语言能力的掌握最终还是要服务自己的实际应用,而奇葩教学方式则无法满足这方面需求。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5-05

中式英语的兴起,我认为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首先来说中式英语的兴起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大量的中国人拥有基本的英语能力。因为很多的中式英语是按照汉语的语法和构词生搬硬套的直接换成英语单词,这本身需要英语知识。另外就是中式英语要兴起还必须有受众,当然最能理解这里边的幽默味道的当然还是中国人自己。因为很多外国人因为思维的不同,听起来完全是一头雾水。所以有很多外国朋友专门请华人来讲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的兴起还需要另外一个前提就是国家地位的上升。国际社会希望了解中国,除了国人的衣食住行,还有就是国人之间的玩笑,比如说中式英语。当然也不排除是为了更好的融入中国的社交圈子,这本身也离不开国家的强大。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的话,这其实算不上创新。因为中式英语的产生就是汉语的框架下,诸字的寻找英语来代替。顶多算是一次尝试。如果说奇葩的话,可能有点小题大做。因为中式英语的使用场合绝大多是口语环境,而且是熟人之间的幽默的展现方式。如果你在英语考级考试中使用中式英语,相信阅卷老师会毫不留情的扣分。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你能掌握正确的英语语法习惯,在开玩笑的时候使用中式英语,这样未尝不可。因为毕竟无伤大雅。

中式英语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是国人英语水平的提升。至少掌握了单词,如果根本不知道单词的含义,中式英语便没有生存的可能。如果牛津词典愿意挑选一些吸收的话也算是丰富了语言,当然这就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了。就像豆腐和沙发这两个词语的诞生本身就是简单的音译。


第4个回答  2017-05-0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在,世界各国这间的交流沟通就变得更加紧密,而沟通最重要的就是语言了,但是像如今将中文简单的用几个组合起来的英文单词表达出来的中式英语的出现就是一个奇葩。语言虽说是拿来做沟通使用的,但是语言也是一门严谨的艺术,这也就是在不同场合人们讲话所使用的措辞都要求不一样的原因。



虽然说如今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文也成为很多国家必须要学的一门外语,但是在国内我们不能够将中式英语作为规范或者是一种创新的英语形式存在。很多人认为中式英语的出现能够使得中国的学生学英语不用那么辛苦了,其实这样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中式英语只会在教育方面给学习的孩子带来困扰,而不是帮助他们。若是这些中式英语存在太多,现在孩子在学习英文的时候,就会在不经意间陷入中式英语的陷阱,这对于以后他们学习英语很不利,想想若是在一场很重要的国际大会上,我国有人去讲话,然后说出来的英语全是中式英语,那么不说外国人能不能听得懂,就是其讲话的说法也会让人家将中国看扁,这样的中式英语只能作为网络玩笑一笑而过,不能当真。


从语言的角度来说,任何语言的发展及存在都是一种历史的演变,是经过无数人的努力形成的,如果我们直接这样说中式英语,其实是对英语这种语言的一种不尊重,也是对中文的一种不负责任,本来中文中很含蓄的表达被用中式英文表达出来后只能是引人发笑的说法,因此中式英语只是网络上一种奇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