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格利茨的成长历程

详细一些的,从小开始的

他的努力过程,细节越多越好

  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1943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那州一个叫做加里(Gary, Indiana)的小城, 此城以生产钢铁闻名,但除此之外,这个小城还诞生了两位当代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一位是萨缪尔森,另一位就是斯蒂格利茨。

     24岁时,本科毕业仅三年的斯蒂格利茨就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此后在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69年,年仅26岁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鲁大学聘为经济学正教授,三年后他被选为计量经济学会(Econometric ociety)的会员,这是一个经济学家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1979年,36岁的他获得了美国经济学会两年一度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该奖项用于表彰对经济学做出杰出贡献的40岁以下经济学家,1988年他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院士,同年起-在斯坦福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993年,斯蒂格利茨步入政界,成为克林顿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Presidential 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成员,并从1995年6月起任该委员会主席。1997年起,他又担任了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自2000年至今,斯蒂格利茨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2001年,因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息经济学的创立做出的重大贡献,斯蒂格利茨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对于斯蒂格利茨博士在2001年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我和有些学者一样,还是感到有些失望。林毅夫教授认为他应该早在1982年就获得诺贝尔奖,因为他几乎对经济学的各个领域都做出了贡献,而且还不仅限于经济学领域,还包括另外一个重要领域——经济政策。萨缪尔森在一封推荐信中说,“斯蒂格利茨是印第安纳州加里市出来的最伟大的经济学家。”显然,伟大的萨缪尔森认为斯蒂格利茨比自己还要伟大。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典礼上特别说明,在当年的三位获奖者中,斯蒂格利茨博士对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理论的贡献最大。斯蒂格利茨曾多次强调假如不考虑信息的不对称性的话,那么经济学模型很可能是误导性的。他的这一警示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因为就不对称信息来说,不同的市场会有不同的特征。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公共管理的研究领域。可见斯蒂格利茨的一系列论著不仅是进一步探索信息经济学理论的主要文献,而且也是有关领域深入研究的重要基础。他的有趣的理论,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听起来就和非经济学的常识一样。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在自由的不受管制的市场中,个人追求各自的利益会使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斯蒂格利茨认为现实世界并不是那么回事,相反,他认为,因为市场参与者不能得到充分的信息,市场的功能是不完善的,常常对人们的利益造成损害。所以政府和其他机构必须巧妙地对市场进行干预,以使市场正常运作。

     斯蒂格利茨博士在信息经济学文献中堪称是被人们引用得最多的经济学家,在更广泛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领域内也是如此 。他所倡导的一些前沿理论,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已成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标准工具。 他所著的《经济学》在1993年首次出版后,一版再版,被全球公认为最经典的经济学教材之一,成为继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之后西方又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

     斯蒂格利茨博士注重发展中国家的状况,常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阐述问题。他曾尖锐地指责引导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有关国际机构漠视贫困人群的利益,在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正方面无所作为。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消灭贫穷计划”——自由贸易,斯蒂格利茨的观点是,“与19世纪一样,欧洲人和美国人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到处冲破壁垒打开市场,却阻碍第三世界的农产品进入他们的市场。鸦片战争中,西方用战争来推行他们的不平等贸易;今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组织使用的金融和财政手段几乎一样有效。”

     斯蒂格利茨博士提倡突出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认为获得持续增长和长期效率的最佳方法是找到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适当平衡,使得世界经济回到一个更加公平、更加稳定的增长进程中,使人人都受益。

     如果追溯斯蒂格利茨这些思想的起源,可以先了解一下他的成长过程,他会提到他的父母和他生长的小城,在那里,他的同学们----那些钢铁工人的子女们,使他了解到破产和解雇带来的苦痛。他有一个勤奋的家庭,他的父亲95岁才从保险代理人的岗位上退休,他的母亲,在67岁时按规定从小学教师的岗位上退休后,又开始教人纠正阅读,一直工作到84岁。斯蒂格利茨博士在大学的时候,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对社会活动也很感兴趣。1963年,也就是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成了学生会主席。那期间,美国民权运动正如火如荼,斯蒂格利茨博士在华盛顿参加了马丁.路德.金博士领导的大游行,那次游行的高潮就是金博士名垂青史的演讲《我有一个梦》。这些社会活动对于塑造他为人和善、天性乐观的性格和他成名后的力倡公平、公正的市场思想应该说都具有很大影响。
  斯蒂格利茨出生于1942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1960年考入美国东部著名大学---阿赫斯特学院( Amherst College),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师从保罗·萨缪尔森。此后在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69年,年仅26岁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鲁大学聘为经济学教授。1979年,他获得了美国经济学会两年一度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该奖项用于表彰对经济学作出杰出贡献的40岁以下经济学家。1988年起他在斯坦福大学任经济学教授,自1993年开始成为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的主要成员,并且从1995年6月起任该团主席。在此期间,他是克林顿总统顾问班子的关键成员。1997年起任世界银行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2001他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斯蒂格利茨博士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息经济学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所倡导的一些前沿理论,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已成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标准工具。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他所著的教材是世界上最通行的教材之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斯蒂格利茨教授是数以百计的学术论文和著作的作者和编者, 包括十分畅销的本科教材《公共部门经济学》(诺顿公司)和与安东尼·阿特金森合著的《公共经济学讲义》。1987年,他创办的《经济学展望杂志》降低了其他主要经济学杂志所设立的专业化障碍。他曾经担任美国经济协会副主席。 斯蒂格利茨博士是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教育者之一。他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牛津大学,并从1988年开始在斯坦福大学任教。他主讲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金融学和组织经济学,包括在该校最受欢迎的《经济学》。他的数十名博士在世界各地任要职。 2008年,他在CNN专栏针对由于华尔街房产泡沫出现的经济危机提出了几个预防经济危机再度出现的措施(见《斯蒂格利茨:如何防范下一个华尔街危机》)。相关的中文版书籍:《经济学》第二版,《经济学》小品和案例 《经济学》第一版,《经济学》第二版导读
  1943年,斯蒂格利茨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市。
  1964年,获阿墨斯特学院学士学位。
  1967年,在他24岁的那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哲学搏士学位,此后他先后工作过的大学包括:耶鲁大学(1970—1974年)、斯坦福大学(1974年—1976年)、牛津大学(1976—1979年)、普林斯顿大学(1979—1988年)、斯坦福大学(1988—2001年)、哥伦比亚大学(2001年至今)。
  1970年,年仅26岁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鲁大学聘为经济学正教授。
  1979年,他获得了美国经济学会两年一度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该奖项用于表彰对经济学作出杰出贡献的40岁以下经济学家。
  1993年,开始成为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的主要成员。
  1995年,6月起任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在此期间,他是克林顿总统顾问班子的关键成员。
  1997年,到2000年任世界银行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2001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贡献

  斯蒂格利茨博士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息经济学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所倡导的一些前沿理论,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已成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标准工具。他是世界上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最著名的专家。 他所著的教材是世界上最通行的教材之一,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斯蒂格利茨教授是数以百计的学术论文和著作的作者和编者, 包括十分畅销的本科教材《公共部门经济学》(诺顿公司)和与安东尼•阿特金森合著的《公共经济学讲义》。1987年,他创办的《经济学展望杂志》降低了其他主要经济学杂志所设立的专业化障碍。他曾经担任美国经济协会副主席。

  斯蒂格利茨博士是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教育者之一。他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牛津大学,并从1988年开始在斯坦福大学任教。他主讲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金融学和组织经济学,包括在该校最受欢迎的《经济学》。他的数十名博士在世界各地任要职。

  ●斯蒂格利茨与他的《经济学》

  自从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第一版于1948年问世以来,新古典主义学派已经主导西方经济学界达半个世纪。时至今日,其权威地位正面临新的挑战。

  新古典主义认为,微观经济学是以充分就业为分析前提,宏观经济学则着重研究各种不同水平的就业量的情况。这一体系很好地把当时两种不同的理论(传统的自由放任和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纳入同一系统,弥补了西方经济学内部的漏洞,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派。自80年代末以来,一些经济学家对把经济学分割为微观和宏观两部分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宏观的变化必须以微观经济学的原理为基础,经济学的理论只有一套而非两套。于是在美国一本新的经济学入门教科书诞生了,那就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它最重要的特点是试图推翻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主义的理论体系。

  身为美国新一代经济学家中的佼佼者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洞悉和把握了西方经济学的新潮流和发展方向。首先,斯蒂格利茨打破了新古典主义的微观与宏观的壁垒,他认为总量不过是个量的总和,宏观经济学必须建立在微观经济学之上,也就是说把宏观经济学分析基于坚实的微观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足以解释宏观现象,从而宏观经济学没有单独存在的理由。其次,书中大量产生、引用和阐述了许多新观点、新例子以证明用微观也可以解释宏观现象,如“搜索成本”、“不完全信息”、“隐含合同”、“技术变革与不完全竞争”、“自动稳定器”、“李嘉图等价”等。最后,《经济学》一书延展了经济学的领域与视角,涉及环保、激励、产权、教育、广告、法律甚至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丰富了经济学的学科内容与研究方向。

  虽然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能否代替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成为第四代权威教科书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我们对该书是一本极其优秀而新颖的经济学著作的结论却可以在阅读后立即做出。斯蒂格利茨独立完成了全书,而不是像其他经济学原理书籍那样由一位微观经济学家和一位宏观经济学家共同完成,所以全书体系完善,层次分明。而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更使本书变得深入浅出。其目录编排就与以前的经济学教科书大不一样,更不用说打开第一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汽车与经济学”了,尤其是第一节(竟然是“汽车简史”!),丝毫没有阅读经济学书籍的枯燥与紧张,而是一次全新的精神体验与探险。

参考资料:http://finance.sina.com.cn/economist/jingjixueren/20060315/13092419313.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