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

如题所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式。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弃城而逃走了。这作战中人的因素比不上作战的地理形式。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主不打仗则已,如果打仗,就一定能取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赏析

1、结构严谨卓有深意:文章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攻守为喻引出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层层推理,步步为营。作者先从天时方面说明有利和不利的情形,再从地利方面说明对战争的影响。最后归结出得道与失道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全文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论证严谨。

2、语言精练优美:文章中多处运用排比句式,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等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词义明确、气势贯通。同时,文章中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将攻城略地的战争比作是狡诈的狐狸不能直接进入大门而要借助堂屋的梯子一样,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3、强调人和的重要性:文章通过论述得人和的益处,进而阐述了如何才能获得人和,这就是统治者施行仁政而使百姓心悦诚服。可见孟子认为人和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战胜天时、地理等方面的不利因素。作者以小见大,把局部和全过程的中心环节联系起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并对其进行了具体阐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