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这么悲剧的日子,为什么会被扭曲成情人节?

如题所述

我认为七夕这么悲剧的日子,之所以会被扭曲成情人节,是因为商家们,不断将之包装成中国情人节,来带动经济,从而获利。

七夕,原本也不是所谓的中国情人节,而是专属于女人们的女儿节。《延禧攻略》中的投针乞巧便体现了部分以前女儿节的习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另外还有吃巧果、喜蛛应巧、深夜和小姐妹一起蹲在黄瓜架下听牛郎织女说悄悄话等活动,但是都是属于闺蜜同乐的活动,不涉及男女之间的感情交流。

七夕虽然会有一系列热闹的小活动,但在古人眼中,七夕却算不上是个好日子。当然还是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牛郎和织女两地分居一年才得一见本就是悲剧,不是夫妻白头偕老琴瑟相合的好兆头。古人涉及牛郎织女星的诗词,底蕴大多是悲凉的。

例如东汉时期著名的《古诗十九首》之一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曹丕的《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都是闺怨之语。

更何况从女性的角度出发,织女的一生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她与牛郎的结合,是违背了她自由意志的强制结合,就算后世再怎么粉饰她和牛郎的关系是爱情,对她本人也不过是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的结果吧,任谁将自己代入了织女这个角色,恐怕都不会羡慕织女的遭遇。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文艺作品和影视作品,都将牛郎织女这对当做是自由恋爱的典范去歌颂,但在民间传说里,牛郎就是个拐走良家妇女并囚禁性侵的罪犯啊!

目前成型的牛郎织女传说大致是这样说的:

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之一,在天上织云彩。牛郎是人间的一个放牛郎,受兄嫂虐待,因为太穷了娶不上媳妇,只能一直打光棍。

有一天,和他朝夕相伴的老牛告诉他,织女们要到屋后的河里洗澡,叫牛郎去偷看,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偷走她放在岸边的羽衣,织女找衣服的时候,你告诉她羽衣在你手里,你把自己的衣服给她穿,并要求和她结婚,她一定会答应。牛郎就照样做了。

织女和牛郎结婚后,男耕女织,生了一男一女,王母娘娘知道了,便把织女捉回去。

老牛又告诉牛郎,他可把它的皮披在身上,追到天上去。等牛郎挑了两个小孩,追到天上去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发簪,在织女后面一划,就形成了一道天河,把这一对恩爱夫妻隔开了。

他们天天隔河相望啼泣,终于感动了王母娘娘,于是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会时,由喜鹊为他们架桥。

所以这样编排过的故事,就让大家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两人差距悬殊,但在七夕还一起见面,属实让人感动,因此延伸为情人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23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郎织女节、中国情人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也来源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爱情传说。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此节日便由此而来。也正是这个原因,一些青年男女便把此节日作为中国的情人节来过了。其实在民俗中,七夕节应是“女儿节”。
综合来说,七夕既是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个文化符号,是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节日。每个人对于节日的理解和庆祝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都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第2个回答  2023-08-24
因为大家都在想挖空心思找日子可以理所应当的出去嗨皮,去一起吃饭,去送礼物收礼物.甚至都可以用来第二天上班迟到做理由哈哈
第3个回答  2023-08-24
愿意过的人就过不愿意过的人就不过你没有必要这么纠结这个节日你如果给不起女朋友钱或者是礼物的话你可以直接跟他分手没必要上顶上来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