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什么为准绳

如题所述

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七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出自哪里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国家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均规定,司法机关办理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原则包含以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1、以事实为根据。要求司法机关办理案件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据客观存在的事实认定案件事实;
2、以法律为准绳。

什么叫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法院在审理案件的基本准则。

法律依据,这个自然是对应相应的法律规定。我们有各种实体法和程序法,来调整和解决当事人双方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这个在所有的法院判决中,都会说明依据判决的法律条文,并且在判决书后面会附上相应的条文。

事实依据,其实就是这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事实是怎么样的?这里就有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的问题。法院或法官基本只能通过证据和经验法则来认定。

这也是不少当事人感到纳闷,为什么事实是这样的,还会输!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这也是常说的一句话。事实这方面,只能尽可能收集并提供证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