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古诗注释及译文

如题所述

菊花古诗注释及译文如下:

菊花古诗译文如下:

秋菊的紫色,暗暗淡淡地描绘出秋菊的色彩,温暖而鲜明。陶渊明的家门前篱笆边,秋菊也在静静地开放,散发出诱人的芬芳。这种美丽的景色,仿佛只有罗含的庭院中才有。

在寒露的滋润下,菊花却显得有些胆怯,害怕夕阳的到来。我愿意将菊花泡在金色的鹦鹉杯中,为君王进献,摆放在豪华的白玉堂中。

菊花古诗注释如下:

①暗暗:深暗的意思。②淡淡:浅淡的意思。③融融:光润的样子。④冶冶:艳丽的样子。⑤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⑥罗含:(公元293年一公元369年)字君长,号富和,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未阳市)人。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

被江夏太守谢尚赞为“湘中之琳琅”。桓温称之为“江左之秀”。官至散骑廷尉。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⑦禁:禁受,承当。⑧重露:指寒凉的秋露。⑨怯:胆怯、担心。⑩残:一作“斜”。⑪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⑫泛:指以菊花浸酒。⑬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⑭升:摆进。

⑮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乃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罗含“菊花香里劝三杯”诗意;⑯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明写菊花(欲)回避夕阳之辞露面,“怯残阳”三字进一步为文章“助秋”“爱秋”的主题充实了内涵。

形态特征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高 60-150厘米。茎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卵形至披针形,长 5-15公分,羽状浅裂或半裂,基部楔形,下面被白色短柔毛,边缘有粗大锯齿或深裂,基部楔形,有柄。

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直径 2.5-20厘米,大小不一,单个或数个集生於茎枝顶端;因品种不同,差别很大。总苞片多层,外层绿色,条形,边缘膜质,外面被柔毛;舌状花白色、红色、紫色或黄色。

花色则有红、黄、白、橙、紫、粉红、暗红等各色,培育的品种极多,头状花序多变化,形色各异,形状因品种而有单瓣、平瓣、匙瓣等多种类型,当中为管状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状花;花期 9-11月。雄蕊、雌蕊和果实多不发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