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里的名胜

最好在前面加上修饰词,越多越好

·圆明园:
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当时悬挂匾额的主要园林建筑约达600座,实为右今中外皇家园林之冠。
·万春园:
早先原是恰亲王允祥的赐邸,约于康熙末年始建,后曾改赐大学士傅恒,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正式归入御园,定名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瑆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成为清帝园居的主要园林之一。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亦称“新宫门”,一直沿用至今。自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经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该园1860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长春园:
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前后,于1751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时,园中路和西路各主要景群已基本建成,诸如澹怀堂、含经堂、玉玲珑馆、思永斋、海岳开襟、得全阁、流香渚、法慧寺、宝相寺、爱山楼、转湘帆、丛芳榭等。其后又相继建成茜园和小有天园。而该园东部诸景(映清斋、如园、鉴园、狮子林),是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大规模增建的,包括西洋楼景区,长春园共占地一干亩。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约为200座。
·西洋楼 :
清帝为了追求多方面的乐趣,在长春园北界还引进了一区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由谐奇趣、线法桥、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和线法墙等十余个建筑和庭园组成。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开始筹划,至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建成。由西方传教土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中国不少传统手法。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恃。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
西洋楼景区整个占地面积不起过圆明三园总占地面积的五十分之一,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而已。但它却是成片仿建欧式园林的一次成功尝试。这在东西方园林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在欧洲引起强烈反响。一位目睹过它的西欧传教土赞誉西洋楼:集美景佳趣于一处,凡人们所能幻想到的、宏伟而奇特的喷泉应有尽有,其中最大者,可以与凡尔赛宫及圣克劳教堂的喷泉并驾齐驱。这位传教士的结论是:圆明园者,中国之凡尔赛宫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28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5200亩,周长近10公里,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圆明园本是明代一个故园。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150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匹的大型皇家宫苑。雍正时,开始把它建成“避喧听政”的行宫,使之成为仅次于紫禁城的政治活动中心。乾隆时,清朝国力强盛,大规模扩建圆明园。在圆明园的东面,拓建长春园;东南拓建万春园。圆明三园的布局,从此基本确定下来。乾隆先后六下江南,每见美景名胜便命人在圆明园中仿造。圆明园里有一个安澜园,长春园里有一个小有天园,还有一个狮子林和一个茹林。这四个景就是仿照江南的海宁隅园,杭州汪氏园,苏州狮子林和南京瞻园“四大名园”建筑的。长春园最北边有一组西式宫殿建筑—西泮楼,则是乾隆时期根据西方传教士郎世宁的设计,由中国匠师精心建造的。西洋楼景区的“大水法”和“远瀛观”多由白石砌成,虽为欧式建筑,但揉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中西合璧,堪称一绝。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三园。园内珍藏着许多中外古今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瓷古玩。西方誉之为“万园之园”,的确是当之无愧的
北京城的西北郊区自古以来风景优美,水泉清澈,一向是吸引游人的好地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为蓟城居民及文人雅士瞩目之所。辽南京时期及金中都时期这里开始建设行宫、寺院等皇家建筑和宗教建筑。逐渐发展成蓟城郊区的风景区。元代之后,古代园林中的行宫建筑已荒圯,但池沼散布,田园阡陌的大片宜人的地方,被墨客们冠以"丹陵祢"之雅号。从此这里成为后来达官贵族们的别墅胜地。如明代武清候李伟在今北京大学西门外对面(昆明湖以东)一带建的清华园就是一座典型园林。
1)"前朝"政治活动区

在101中学以西,颐和园路之北,是圆明园的大宫门。宫门内是以"正大光明殿"为中心的一组宫殿区,围绕前湖,形成一个中轴线,该轴线包括前湖之后的"九洲清宴",包括东面的一组"勤政�NFDBE�贤殿"、"保合太和殿"和"吉祥所";西面的"翻书心"、"长春仙馆"和"四宜楼"等。该组建筑中,中轴线两旁布置着内阁六部等中央机关和保卫圆明园的八旗直房等。

(2)供奉清帝影像的安佑宫

在圆明园的西北角有一组特殊的宫殿区,规模宏大,肃穆端庄。这就是供奉清朝历代帝后影像的安佑宫。该组宫殿始建于乾隆五年(1740)二年后竣工。大殿九楹,左右配殿五楹,宫门五楹,前后有华表两对(现一对在北京大学,一对在北京图书馆),牌坊三座,极为壮观。

(3)万方安和

这是一组建筑形式奇特的建筑,在后湖西侧杏花春馆的西北方,平面布局呈"�"字形,共有三十三间,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要求。这种形式是属于适合建在南方园林"户外室"的类型。目前"�"字形殿基仍清晰可见。

(4)舍卫城

这又是一组特殊建筑,在福海西北方。城内有买卖街,宫监、宫女妆扮店员,商人进行交易,类似颐和园中的苏州街。城内有殿宇、游廊三百二十六间。舍卫城、方壶胜境、安佑宫是园内规模最大的三组建筑群。

(5)方壶胜境

在福海之北的海湾里,有用汉白玉建成"山"字形三层的石座伸向水里,上面建有哕鸾殿、琼华楼、�珠宫等。在现存的园林里,很少有与此景相比的景色。

(6)福海

福海是全园中心,园中最大的水面,海中有三个小岛,中心岛上建"蓬岛瑶台"七间和畅襟楼、随安室等建筑。东南岛上有"瀛海三山"之亭,向西北渡桥到北岛。此建置亦属"一池三山"之格局。

2�长春园

从福海向东,过圆明园的明春门即到长春园。园内主要建筑有淳化轩,左右有廊各十二间,每间嵌石碑六块,收集书帖几十卷,诸家墨迹九十九人。园中最著名建筑就是西楼远瀛观。该园以中西合壁式建筑见长,风景美丽,建筑雄伟,独具一格。其他景观有狮子林、纳景堂、清闷阁,占峰亭、清淑斋、延景楼等。建于湖中的"海岳开襟"为一座二层圆台建筑,上面建有"得金阁",遥望好似海市蜃楼。

3�万春园

在福海东南,前称绮春园。大宫门在该园的东南角,门前有东西朝房。门内主殿是迎辉殿。这座园林是太后、嫔妃们的居住之地,慈禧时重修了该园,改名万春园。园内有"含光楼"、"四宜书屋"等三十景。"露水神台"虽不属三十景之内,但其铜人承露的铸造极有特色。万春园比不上圆明园的富丽堂皇,又不同于长春园的雄伟挺透,但它有着自己的流畅自如的特殊风格。

(三)遗址公园

为了达到整修、利用的方针,政府和当地农民共同努力,在多方面的配合下,首先完成了园内居民的搬迁工作,然后决定以开发中心区福海为着手点,让它首先造福于民。1984年数十万人参加了挖掘福海的义务劳动,同时将挖出的土方堆砌成小山。没能参加义务劳动的人民,自动捐款、支持福海复苏。福海在众人努力下,按原计划修复了"蓬岛瑶台"。湖中清水透澈,水面冒出尖尖的荷舟,200多条游艇泛于800亩湖面上。福海终于在涸竭了125年后,于1985年7月1日开始接待游人了。 继福海的开发之后,还修缮了万春园宫门及其附属建筑,新辟了圆明园展览馆,数座桥梁和万花阵等旅游景区。在新复苏的遗址公园内近年来常举办大型游览活动。如1991年夏季举办了全国文化艺术节,各少数民族来园展示各自的文艺节目,吸引了大量游人。 圆明、长春、万春三园路线图
第2个回答  2008-11-27
万园之园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5200亩,周长近10公里,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相当于北京皇宫的建筑面积)。圆明园本是明代一个故园。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150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匹的大型皇家宫苑。雍正时,开始把它建成“避喧听政”的行宫,使之成为仅次于紫禁城的政治活动中心。乾隆时,清朝国力强盛,大规模扩建圆明园。在圆明园的东面,拓建长春园;东南拓建万春园。圆明三园的布局,从此基本确定下来。乾隆先后六下江南,每见美景名胜便命人在圆明园中仿造。圆明园里有一个安澜园,长春园里有一个小有天园,还有一个狮子林和一个茹林。这四个景就是仿照江南的海宁隅园,杭州汪氏园,苏州狮子林和南京瞻园“四大名园”建筑的。长春园最北边有一组西式宫殿建筑—西泮楼,则是乾隆时期根据西方传教士郎世宁的设计,由中国匠师精心建造的。西洋楼景区的“大水法”和“远瀛观”多由白石砌成,虽为欧式建筑,但揉合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中西合璧,堪称一绝。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三园。园内珍藏着许多中外古今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瓷古玩。西方誉之为“万园之园”,的确是当之无愧的
第3个回答  2008-11-27
北京城的西北郊区自古以来风景优美,水泉清澈,一向是吸引游人的好地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为蓟城居民及文人雅士瞩目之所。辽南京时期及金中都时期这里开始建设行宫、寺院等皇家建筑和宗教建筑。逐渐发展成蓟城郊区的风景区。元代之后,古代园林中的行宫建筑已荒圯,但池沼散布,田园阡陌的大片宜人的地方,被墨客们冠以"丹陵祢"之雅号。从此这里成为后来达官贵族们的别墅胜地。如明代武清候李伟在今北京大学西门外对面(昆明湖以东)一带建的清华园就是一座典型园林。
1)"前朝"政治活动区

在101中学以西,颐和园路之北,是圆明园的大宫门。宫门内是以"正大光明殿"为中心的一组宫殿区,围绕前湖,形成一个中轴线,该轴线包括前湖之后的"九洲清宴",包括东面的一组"勤政�NFDBE�贤殿"、"保合太和殿"和"吉祥所";西面的"翻书心"、"长春仙馆"和"四宜楼"等。该组建筑中,中轴线两旁布置着内阁六部等中央机关和保卫圆明园的八旗直房等。

(2)供奉清帝影像的安佑宫

在圆明园的西北角有一组特殊的宫殿区,规模宏大,肃穆端庄。这就是供奉清朝历代帝后影像的安佑宫。该组宫殿始建于乾隆五年(1740)二年后竣工。大殿九楹,左右配殿五楹,宫门五楹,前后有华表两对(现一对在北京大学,一对在北京图书馆),牌坊三座,极为壮观。

(3)万方安和

这是一组建筑形式奇特的建筑,在后湖西侧杏花春馆的西北方,平面布局呈"�"字形,共有三十三间,可以达到冬暖夏凉的要求。这种形式是属于适合建在南方园林"户外室"的类型。目前"�"字形殿基仍清晰可见。

(4)舍卫城

这又是一组特殊建筑,在福海西北方。城内有买卖街,宫监、宫女妆扮店员,商人进行交易,类似颐和园中的苏州街。城内有殿宇、游廊三百二十六间。舍卫城、方壶胜境、安佑宫是园内规模最大的三组建筑群。

(5)方壶胜境

在福海之北的海湾里,有用汉白玉建成"山"字形三层的石座伸向水里,上面建有哕鸾殿、琼华楼、�珠宫等。在现存的园林里,很少有与此景相比的景色。

(6)福海

福海是全园中心,园中最大的水面,海中有三个小岛,中心岛上建"蓬岛瑶台"七间和畅襟楼、随安室等建筑。东南岛上有"瀛海三山"之亭,向西北渡桥到北岛。此建置亦属"一池三山"之格局。

2�长春园

从福海向东,过圆明园的明春门即到长春园。园内主要建筑有淳化轩,左右有廊各十二间,每间嵌石碑六块,收集书帖几十卷,诸家墨迹九十九人。园中最著名建筑就是西楼远瀛观。该园以中西合壁式建筑见长,风景美丽,建筑雄伟,独具一格。其他景观有狮子林、纳景堂、清闷阁,占峰亭、清淑斋、延景楼等。建于湖中的"海岳开襟"为一座二层圆台建筑,上面建有"得金阁",遥望好似海市蜃楼。

3�万春园

在福海东南,前称绮春园。大宫门在该园的东南角,门前有东西朝房。门内主殿是迎辉殿。这座园林是太后、嫔妃们的居住之地,慈禧时重修了该园,改名万春园。园内有"含光楼"、"四宜书屋"等三十景。"露水神台"虽不属三十景之内,但其铜人承露的铸造极有特色。万春园比不上圆明园的富丽堂皇,又不同于长春园的雄伟挺透,但它有着自己的流畅自如的特殊风格。

(三)遗址公园

为了达到整修、利用的方针,政府和当地农民共同努力,在多方面的配合下,首先完成了园内居民的搬迁工作,然后决定以开发中心区福海为着手点,让它首先造福于民。1984年数十万人参加了挖掘福海的义务劳动,同时将挖出的土方堆砌成小山。没能参加义务劳动的人民,自动捐款、支持福海复苏。福海在众人努力下,按原计划修复了"蓬岛瑶台"。湖中清水透澈,水面冒出尖尖的荷舟,200多条游艇泛于800亩湖面上。福海终于在涸竭了125年后,于1985年7月1日开始接待游人了。 继福海的开发之后,还修缮了万春园宫门及其附属建筑,新辟了圆明园展览馆,数座桥梁和万花阵等旅游景区。在新复苏的遗址公园内近年来常举办大型游览活动。如1991年夏季举办了全国文化艺术节,各少数民族来园展示各自的文艺节目,吸引了大量游人。 圆明、长春、万春三园路线图
第4个回答  2008-11-27
1842年8月29日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

1842年,英国侵略军先后攻占吴淞、上海、镇江后,于8月初将军舰开到南京江面,并把炮口对准南京城。腐败的清政府公开违背广大人民坚决抗敌的愿望,向侵略者屈膝投降。道光皇帝派耆英为钦差大臣和伊里布同去浙江前线,就关于结束鸦片战争问题向英国侵略者试探投降的条件,当时英军兵临南京城下,耆英赶忙来到南京,没有经过一次正式谈判,就全部承认了侵略者提出的“议和条件”。1842年8月29日,在英国军舰“汉华丽”号上,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所以《江宁条约》也称《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共有十三款,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自此以后,香港就成为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和商业基地。)(2)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在这些通商口岸里,英人可以自由居住,英国可以派驻领事等官。(这样,封建中国的门户就被打开了。)(3)中国赔偿鸦片烟费600万银元,军费1200万银元,商欠300万银元,共2100万银元。(这是对中国人民无耻的掠夺。)(4)英国进出口货物纳税,“均宜秉公认定则例”。(就是说,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物的税率,都要与英国共同商议,中国没有权力自己确定,这就是协定关税的开始。英国资产阶级根据这项特权,把大批商品运到中国来,控制中国市场,使中国海关丧失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5)英国商人在各口岸可以自由和中国商人交易,不加任何限制。(从此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和中国商人接触,选择和培养他们的代理人。)
道光23年,即1843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也称《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其中除了具体地规定《南京条约》的一些细则外,还增加了一些新条款,如英国人在中国犯罪,不受中国法律制裁;任何侵略者在中国获得特权,英国也同样可以享受等等。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美、法先后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从此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效尤,通过各种手段,强迫中国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就象套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枷锁,而《南京条约》就是套在中国人民头上的第一具枷锁。《南京条约》的签订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