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位大侠能够发一篇有关金融危机感想的文章给我

如题所述

金融危机就像波涛汹涌的浪头,可能把你打翻打沉,也可能把你托起,送向远方。说白了就是机遇。

最简单的,日本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日元汇率狂升不止,出口业大受损失,导致老百姓都没钱去旅行了。可是,人总要吃饭啊,有钱的时候吃好的,没钱的时候还是想吃好的,但是前提是要便宜。日元如今如此的高,对于日本来说出口受损失,可是进口甜头可大了。现在,花跟1个月前相同的钱就可以买到更多的外国产的鱼肉蔬菜饲料,多好的美事啊。
韩国跟台湾已经抓住机会,一个劲地往日本出口海产品和副食品,虽然全球经济萎靡,有钱赚还有什么好埋怨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01
哈哈哈哈

金融危机是给穷人上位的机会 是缩短贫富差距的必须手段 不是老有人说没赶上80年代改革开放 90年代万元户嘛 不都是金融危机嘛 机会啊 小兄弟 要把握 现在干什么都错不了也不用害怕将来也不用后悔 你照我的理论写保证拿高分 我在美国刚写了个论文结果导师告我可以不用考试了 把这个论文算我总成绩 哈哈哈哈

我在贴吧写了个文章 在下面

言语不雅自己斟酌

太多人知道金融危机这个词了 太多人天天提了 我真cao了 碍不碍你们个事儿

我得嘴欠说两句 别觉得知道现在经济不好 天天把金融危机挂在嘴边就象个人儿了 差老了

金融危机 在我看来其实是天大的好事啊 等着盼着终于来了 口水都下来了 因为金融危机其实是给穷人上位的机会 是缩短贫富差距的必经过程 因为有危机才有复苏 经济不就是做买卖嘛 买卖买卖不就是底买高卖吗 没有危机怎么底 怎么把有钱人的资产变少 怎么让穷人把钱变多点 在说了 全世界都可以说金融危机 中国不可以 中国只是因为政府想控制经济的节奏才铸造了这样的大环境 就象10几20年前一样 中国政府每10来年就来这么一次 世界都在危机 中国在通货膨胀 之所以现在物价下划只是因为政府想避免过度通货膨胀有计划的调整物价 也是巧了 现在经济不好 中国政府的控制手段被遮挡了不少 其实中国的经济完全在政府控制之中 就象90年代万元户的崛起和2年间的迅速衰落 其实和现在一样的 当年92年以前1W存银行利息是百分之10-12 当时的人工资才不到7 8十块一个月 所以万元户才那么NB吃利息都比人挣得多 可是92-94短短两年人均月收入高达3 4百 人人攒两年钱都能当W元户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中国的钱狂升值(我在美国感觉不是美圆贬值太厉害而是RMB上涨太NB) 中国的物价暴涨 和当时是一样一样的 也是短短的两年 你们不觉得奇怪吗 咱们活了20多年物价才长了1倍 这两年就又涨了一倍 其实同样的疑惑在我们父母2 3十岁的时候也有过 中国政府每10几年或者20几年都会来这么一下 所以在败老说中国金融危机了哈 中国TM比哪都不危

不过话又说回来 金融危机还是好地 需要地 而且是要来的更猛烈些地 因为年轻人想上位需要机会啊 经济那么好 有钱人那么多 你凭什么出头啊 现在有很多上一辈的人说自己没赶上80年代改革开放90年代下海经商 其实都不是没赶上 只是当时没看明白 觉得经济这不好那不好的 都没下手干点什么 都没把握住啊 现在想起来觉得是机会过去了 其实当时一个个吓的象狗似的 觉得经济完了要崩溃了 这样人一点都不值得可怜 不过大家应该也发现了 一到经济不好的时候一旦有了复苏的势头马上就有一批人和一批新兴事物崛起了 类似94以后玩股票 股甾以后玩网络 现在要网络在下去了呢 反正中国政府是精 经济在不好也控制得住 如果有一小部分人跑到前头了 先人一步富起来了那荣誉全归于政府了 都说是改革开放好 草 其实是那些人看得明白 博了一下大环境 博对了就先富起来了 博错了早就死了 他们没死说明中国金融完全没有什么危机嘛 根本就是 改革改革在改革 控制控制在控制 那还怕什么 在说了金不金融危机管你个XX事 你挣多少钱啊 还是做多大买卖啊 一天到晚金融危机挂在嘴边 非把自己弄的象个人儿似的 我怎么就看不起呢 没有文化的还没事问问我前景怎么样 我cao我哪知道 我学经济的我就可以主导经济啦 我是谁啊 我觉得这些人要是明白经济危机什么意思就应该感到高兴 做梦都带着微笑 而不是整天不该自己的事一个两个都愁死了 尤其是在美国的中国人 论经济实力你们是全美最狗的 受影响也是最小的 人家不怕你怕什么 都说光脚不怕穿鞋的 可是中国人呢 光脚的非说我好几万块的大皮鞋穿着不舒服让我给扔了 你装给谁看啊 说你们别不愿意听昂 更有些装懂的还说 美国都这样了中国怎么办 我还就告诉你了 俺们中国他就没危机过

好了 发完牢骚了 最后该说一点正面的话了 其实现在危机也好 正是为咱们这代准备的 大家就尽量把握吧 现在干什么都不用怕 投资什么都不能赔 将来怎么地都不能后悔 如果看完了我的文章了 那些有点脑子的能赶紧研究研究能干点什么 别让这10几20年才一次的大潮过去了 那些觉得是自己是个人儿的贱人们也都闭了吧 别让人瞧不起了 更别在美国丢咱中国人的脸了 还有些人可能觉得我说的不对 在biang说 你也别发表你那X意见 我就是这观点 我问题就是这么看的 你看着不爽自己研究去 别各样我
第2个回答  2008-11-28
您好,

在国际环境的影响下 单纯从经济操作层面上看,我们国家一直提倡产业升级是必经和迫切之路,但在中国还处在低效劳动力人口的基本国情下,当前国民消费升级要优先于产业升级。在中国没有消费升级,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买不起高附加值产品,也就无能为力享受潜在巨大增值的第三产业。而靠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又会遭遇所谓西方发达国家早就设置好的政治壁垒,那么在国内,企业家们要进行产业链整合更是要面临各种不可逾越的制度性障碍,再看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由于服务产业本身特有的本土性和政治性,尤其是本土强势优先性,致使中国走出去的大部分行业服务有的铩羽而归,有的折戟沉沙异常狼狈。因此,只要中国内需不旺,所谓产业链整合以及要走出去发展,也就像个说服力不强的孤单论证。

要真正做到产业结构升级,关键还离不开相对应的市场需求,也就是放大内需,更在于国民经济的良性内在循环,若靠国家的强制和累积来进行产业升级,在短时内虽有利于国计,但根本还是损害民生;回顾从前,原苏联的科技实力并不逊于美国,中国也是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搞出了“两弹一星”。但即便有如此的样板成就,就是无法改变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低下。说到底,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产业升级,其内在的根本和机理还是在于市场需求,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在于内需旺盛。没有相应的内需放大,就没有支撑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基础,缺乏了市场的支持,有些事情搞出来也是花架子,也不一定中看更不一定中用,而要将产业结构升级必须还原内需启动,但当前要想启动放大内需,就会带来一个国民财富的分配问题。如果像近些年那样,国民财富不是被政府拿去就是被外商拿去,剩下的大部分又让少数人挪移去当了新贵暴富,所得甚少的普罗大众怎么有力扩大内需,买得起的不需要,急需要的买不起,怎么有力支撑市场,这个问题说起来简单,背后却涉及如何伸张公民权力的政治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问题,涉及政治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和谐。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管理者不仅要管理经济数据,更要管理“人心指数”,尤其要盯住国民大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对前景的预期和信心。所谓“前景预期”主要是“市场预期”,也就是对未来市场的看法。看法如果乐观,人们就“敢投资”、“敢消费”,企业也就有了源头活力,经济也就会良性循环;反之,民众看法如果悲观,那么人们就会拒绝消费、拒绝投资,企业也自然会收缩战线,经济也就自然会走向低迷。可遗憾的是,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某些政府掌权者管理者,依然保持着“只管数据不管人心”的习惯,两眼紧盯着所谓的统计经济数据,高了就“压”,低了就“捧”,不是忽略就是忽视“人心”管理,更无视普罗民众对未来前景和经济信心的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软肋,甚至是致命弱点,其结果必然是:由措施、手段被动滞后,而导演、导致中国经济一次次大起大落。

而发达欧美国家政府对宏观管理向来是两只眼看两个数据,一只眼紧紧盯住“人心”,一只眼看准经济“数据”,但关键是看涵盖社会各个方面的“信心指数”,也就是“人心”指数,这种“人心”指数在制订宏观决策的时候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超越政治需要和经济目标的作用。正因为欧美政府对“人心”、对民众“市场未来”的预期高度重视,才使得它们在多次经济灾难和自然灾害乃至恐怖袭击的面前总会显得十分有度,才使得欧美的各种实业企业没有受到一些突发灾难的过度拖累。

当前,中国面对广大民众的心理要求必须有所作为,那就是压制通胀,压制房价,因为这都是先前发展模式所掩盖的积累矛盾,遏制通胀不能单靠一策一役,中国有它的特殊性,因为人口巨大,通胀降下来了反而消费就会升上去,这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性,那些虚假的乐观主义言论用来安抚一时的“民心”仍然管用,但用之决策,就会把若大的中华民族陷于被动。

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