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欲伐荆

说苑中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吴王欲伐荆是什么时候的事

春秋时,吴王欲伐楚荆.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

(译文)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2-24
原文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
编辑本段翻译
吴王想要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近臣们说:“敢进谏的人要处死!”吴王的门客中的一个年轻人想进谏(可是又)不敢,于是每天他都在怀里揣着弹弓、泥丸到王宫的后花园,露水湿透了他的衣服,像这样过了三天。吴王对他说:“你过来,苦于什么事要把衣服沾湿成这样啊”(年轻人)回答说:“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个都只考虑到眼前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祸患。”吴王说:“您说得好啊!”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
编辑本段注释
吴王:指吴王阖闾。荆:指楚国。
谏:规劝。以下劝上为谏。
如是:像这样。是,这样。
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国王的侍从官员。
少孺子:年轻人。
怀丸操弹:怀揣子弹,手拿弹弓。
操:拿着。
再三:三天。
其:树上。
居:停留。
附:同“跗”脚背。
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附,同“跗”,脚背骨。
傍:同“旁”,旁边。
延颈:伸长脖子。延,伸长。
务欲:一心想要。务,一定,必须。
顾:考虑。
患:灾祸。
伐:攻打。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吴王欲伐荆 伐 吴王想要讨伐楚国。 攻打;讨伐 (2)如是者再三 再 像这样许多次。再一次
(3)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子 你过来,何苦要让衣服这样湿;你(4)黄雀延颈 延 黄雀伸长脖子;伸
2.翻译下列句子为现代汉语
(1) 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
(2)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身后的祸患。
3.文中舍人少孺子和吴王分别是怎样的人?阅读启示:孺子规劝吴王罢兵,巧妙地利用蝉,螳螂,黄雀,人拿弹弓这一潜在的危险,让吴自悟其中的奥秘。达到说服吴王罢兵的目的。
4.从原文中找出“螳螂捕蝉”和吴王欲伐荆这二者最根本的相似点。
编辑本段道理
说明有的时候人往往只抓住了事物的一面,造成对事物本质的错误认识。如果想正确地认识事物本质,就应该多角度分析问题。
编辑本段成语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形容行事仅顾前而不顾后。 或喻目光短浅, 仅视眼前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常用此语。
第2个回答  2012-10-23
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告诉他的臣子说:“敢有劝阻(我攻打楚国)的,我就处死他!”有一位年轻的侍卫官想劝谏而不敢,于是就藏着弹丸,在后园绕来绕去,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就这样一连三个早晨。吴王说:“你过来,为什么自寻苦恼,把衣服弄湿成这样。”他回答说:“园中有树,树上有蝉,蝉高高地呆在树枝上,叫声很悲饮着露水,不知道螳螂就躲在他的身后呀;螳螂弯曲着身子紧贴在树枝上,要想捉蝉,而不知道黄雀正躲在身边;黄雀伸长脖子,想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它的下面呢。这三个东西都想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它们身后的隐患呀。”吴王说:“好啊!”于是就停止了出兵。
第3个回答  2008-12-10
公元前519年,吴国攻打楚国,胡子又随楚国抵抗吴国的军队。据《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记载:吴公子光在战前曾分析形势,说“胡、沈之君幼而狂,陈大夫蔷壮而顽,顿与许、蔡疾楚政,……七国同役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无大威命,楚可败也”。吴国采用了骄兵之计,麻痹楚、陈、胡、蔡、顿、沈、许七国的联军。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胡文启/blog/item/6f8ff11d8dc74c8d86d6b64e.html

第4个回答  2008-12-10
(译文)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
第5个回答  2008-12-11
公元前5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