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急求一篇关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于中国经济有哪些影响的文章,字数越多越好 200分+50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07
  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整的影响分析
  1、对货币信贷总量的影响
  拒分析,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余额是1.6万亿元,上调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大体将冻结商业银行1500亿元的超额准备金,是一项温和的政策措施。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适当影响基础货币的扩张乘数,但不会引起货币信贷下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商业银行仍将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水平,依然具备平稳增加贷款的能力。98年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了很大发展。目前,金融机构持有20000多亿元流动性较高的国债、金融债等债券,还持有4000多亿元中央银行票据。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过程中,有流动性困难的商业银行可根据相关规定向人民银行申请提前赎回其持有的中央银行票据或卖出债券,用于弥补存款准备金。同时,人民银行将根据实际合理需求,适当安排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保持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因此,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会引起货币信贷总量的下降,货币信贷仍保持平稳增长。
  另外,人民银行将继续督促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保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和居民的合理资金需求得到满足。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企业和居民经济活动没有影响。
  2、对资金状况的影响
  10月份的金融指标显示,广义货币M2增长2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长23.6%,基础货币增长率19.7%。反映商业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头寸的备付金率回升到了4.11%,比上月末回升了0.6个百分点,国家外汇储备继续快速增长。从这些指标来看,国民经济在高速增长,物价在回升,货币信贷等一系列指标反映出来的资金并不紧。
  3、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第一, 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对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则意味着银行增加存放在央行的准备金金额,这将直接导致其可以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减少。由于商业银行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因此商业银行实际减少的可以用来创造利润的资金将比增加的准备金数额成倍放大。
  目前,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以及获利能力来看,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通过发放贷款来赚取利息收入。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1.89%,而人民银行再贷款利率3.24%,央行票据年利率约为2.30 %,贷款一年期利率5.31%,这三项与准备金利率的利差分别为:1.35;0.41;3.31。那么如果在现有存贷款规模上,经过测算:假设增加存款准备金1个百分点,冻结商业银行可用资金1500亿元,因此减少由于发放贷款而获得的利差收入为3.31%*1500=49.65亿元。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存款的综合筹资成本大于2.0%,银行上存存款准备金利率1.89%还需要倒贴部分利息支出,补贴息差支出达2亿元。因此,仅此一项就将影响到商业银行利润50亿元以上。
  第二,促进商业银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商业银行的新增存款之中可用资金比例比原来降低1个百分点,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自我约束管理体制下,促使商业银行更重视存款工作,以便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商业银行一方面要交纳更多的存款准备金,另一方面又必须向央行借入再贷款或回购央行票据弥补信贷资金缺口,增加了再贷款或票据的利息支出。从流动性的角度看,国有商业银行本身流动性比较充足,具有很强的吸收流动性的能力,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中央银行票据的主要持有者,通过出售或回购可以及时满足流动性的需求,最后当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还可以从中央银行取得再贷款。因此,此次准备金率的上调客观上促使商业银行更能够灵活使用各种资金运用渠道,提高资金调拨和使用的效率,促进了资金的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三,促进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有效地降低不良贷款。根据货币乘数理论,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决定乘数大小从而决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派生存款和货币供应量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弹性系数很大,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化将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创造货币信用主要靠贷款的发放进行的,此次政策调整将使商业银行更加审慎地发放贷款,在同业拆借市场更加审慎地运作,首先保证自身的流动性需求。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分工越来越模糊,对资金需求就越来越具有趋同性,当一家商业银行资金偏紧时,其他的商业银行也随之偏紧。所以,全社会的流动性抽紧,其结果将会是,在随后的几个月商业银行将更加谨慎地发放贷款,从而导致贷款增幅出现明显回落。同时,部分银行出售债券,还将改变商业银行现有的资产结构。从长期看,新增贷款减少,贷款投向更加审慎,新增不良贷款也将有所减少。
  4、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高,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较为间接,但对债券市场的利空影响相当直接,且较为长远。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威力最大的猛药,在快速平抑货币增长过快的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高,使得社会有利率将趋高的预期,导致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走高;而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抽紧,又会促使其适当提高贷款短期利率的上浮幅度,这必然加大贷款人的借款成本。正因为如此,宣布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后证券市场所有品种即刻都有反应。除此之外,对证券公司的影响更加明显,证券投资基金原本股票下跌,已形成资本损失,现在国债、企业债的下跌,更使证券机构雪上加霜。存款准备金率的调高,必然使这些机构的资金进一步紧张,因此对证券市场构成系统性的风险。其中相对来说,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较为间接,但有些行业的股票评级将作调整;对债券市场的利空影响相当直接,且较为长远。
  5、对上市银行业绩的影响
  此次准备金率提高对个别不良资产比率较高的银行影响较大,而对大多银行来说,由于它们手中尚掌握一些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随时可以变现,所以调高一个点减少商业银行1500亿元的头寸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体来看,以年为单位,法定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对已上市银行每股收益的影响约1分钱,再加上政策出台的时间,2003年已过去了大半,这种影响将进一步缩小。 下面我们通过两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做进一步分析 。
  (1)招商银行
  2002年底,招商银行存款余额3004亿元,2003年底接近3700亿元,年均约3350亿元。为简化处理,假设2003年度招商银行按平均存款增加法定准备金的上存。由于法定准备率上调1%,这等于招商银行必须再把33.5亿元(3350*1%)的资金存放于中央银行。假设增加法定准备金存款后,等额地减少了高收益的贷款。
  2002年招商银行平均的贷款利率为4.80%,平均存款利率1.21%,存贷差3.59%。以此为基准,如果不是增加法定准备金,则年均33.5亿元的正常类贷款带来的税前利润(利润总额)约12000万元,约合净利润8000万元。
  由于目前的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为1.89%,法定准备率上调1个百分点后,招商银行增加的法定存款准备金33.5亿元将获得约6300万元的利息收入。
  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看,其全年税前利润约减少6000万元(12000-6300)。招商银行目前的总股本570681万股,扣除所得税后,法定准备率上调对招商银行每股收益的影响不会超过1分钱。所以法定准备率的调整对该行2003年度每股收益的影响微乎其微。
  【注:每股收益= 净利润 — 优先股股利
  发行在外的加权平均普通股股数
  该指标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比率越高说明每股收益能力越强 】
  (2)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2002年底存款余额为1847亿元, 2003年底存款余额将超过2900亿元,年均约2400亿元。2002年,民生银行平均存款利率1.71%,平均贷款利率5.64%。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法定准备率上调1个百分点后,民生银行全年税前利润减少约4000万元。目前,民生银行总股本336274万股,不考虑民生转债转股因素,法定准备率调整对民生银行每股收益的影响同样不会超过1分钱。
  其他几家上市银行(如深发展、浦发银行、华夏银行)也大体如此。
  四、未来发展趋势
  国外中央银行通常不为准备金支付利率,中国央行下调准备金利率也是大势所趋。但是,准备金利率的下调可能带来宏观经济过热,因此预先调高准备金率防止经济过热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铺垫。
  在2003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上,行长周小川继续强调,要保持贷款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的“适度”。
  目前市场对于准备金率二度上调的预期变得极为强烈。也就是说如果央行还是继续实行盯住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那么随着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升温,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如果货币供应量没有压下来,那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的机会相当高。
  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可以采取提高利率的方法吸引货币回笼。但也有人认为,央行再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概率远比上调银行利率要来得大,因为上调利率只会使得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更为强烈,人民币外汇占款问题依然严重,提高利率只能为海外“热钱”提供更大的套利空间。
  另一方面,目前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特别是在钢材和有色金属等一些“重头”行业,在它们的最终需求方,如住房和汽车产品市场都开始明显有了积压现象。“投资热潮”并没有伴随强大的消费热潮,随着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工业品市场价格指数的稳定,企业利润率面临着直接挑战,利率上调会导致更多负面因素。
  事实上,存款准备金率是否二度上调的决定性因素是:决策部门对整体经济是否过热做如何判断!对此许多学者众说纷纭。
  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制定货币政策,应同时对汇率、通胀率、货币供应量等要素进行综合衡量,各有权重,不能仅仅盯住货币供应量。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重新定位。货币政策的重要的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已经不作为主要目标,目标将调整为保持币值稳定,重点是维持总量平衡;维护金融运行和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以及防范系统性风险。财政政策则担负着“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品结构、防范金融风险”的职能,可见一国的经济调控将更多地依赖于财政政策。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
  中国央行在一年之内第七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求从市场回笼资金从而使中国经济免于过热。

  中国央行周日宣布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1%,该决定将于5月15日起生效。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加快、通货膨胀指数攀高。中国政府四月份公布,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的增幅达到了11.1%这一高于预期的水平。

  经济学家此前曾预期在五一劳动节假期前后政府将有可能采取进一步措施收紧货币供应量。经济学家还预计,在未来数周,中国央行可能将采取包括加息在内的更多举措来缓解价格上行压力、并使经济从第一季度的火热增长中减缓下来。

  中国央行周日在其网站上发布声明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在于加强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管理,引导信贷的合理增长。

  但经济学家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在目前为止尚未取得预期效果。最新宣布的举措将把大多数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至11%。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理论上将会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资金量,但实际操作中许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已经高于央行的最低要求。

  在周日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的决定公布后,高盛(Goldman Sachs)驻香港的经济学家梁红发表研究报告称,从过去两年的经验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控制货币扩张的政策工具,它限制不了银行的贷款能力。

  资金流动性过剩的背后是中国不断上升的贸易顺差以及政府对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干预行为。中国央行为避免人民币升值过快,向各商业银行购买美元,从而使得人民币大量流入市场。

  许多投资者相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体现了中国政府继续采取从紧政策的决心,这可能会在中国股市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拖累股市走低。但分析师表示,无论怎样,跌幅都会有限。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迫使政府自去年起采取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此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本月的第二次。
  http://www.stockstar.com/info/darticle.aspx?id=GA,20070430,00517957

参考资料:http://www.studa.net/zhengquan/060210/08471372-2.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2-07
存款准备金率对经济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 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 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保留的准备金占全部活期存款的比率。从形态上看,超额准备金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具有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在中央银行账户上的准备存款等。
2006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存款准备金率与利率的关系: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会有上升压力,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
简单的说,存款准备金率对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有影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相应的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利率就会有上升,这样人们的CPI指数就会下降,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降低通货膨胀率。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86715.htm#6

第3个回答  2008-12-07
1.这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6年7月5日起,提高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现执行7.5%存款准备金率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执行8%的存款准备金率;城市信用社和现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水平同步上调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继续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

2.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主要出于什么考虑?

答: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近年来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不断提高,协调性逐步改善,呈现出活力较强、增长较快、物价较稳的态势。今年以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但当前经济运行中仍存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增长偏快、对外贸易顺差扩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目前情况看,银行体系增加流动性的因素仍然较多,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扩张增加盈利的动机较强,各地上项目扩大投资的积极性也较高,今年5月份M2增速超过19%,前5个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78万亿元,同比多增7939亿元。虽然消费物价指数还比较低,但如果货币信贷继续加快增长,可能有刺激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在继续坚持总体稳健政策取向的同时,适度加大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

3.这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答:新的存款准备金率将从7月5日开始执行。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商业银行在人民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余额约2.3万亿元,并持有7万多亿元流动性较高的国债、金融债券和央行票据等资产。由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大约将一次性冻结流动性1500亿元,商业银行有充分的调整时间和流动性管理空间来满足新的存款准备金要求。中央银行还将针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需要,在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前后适当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因此,银行体系可用资金数量仍会相当充裕,商业银行将继续保持正常的支付清算水平和平稳增加贷款的能力。

4.为什么对农村信用社没有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答: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正处于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还需要巩固改革成果。同时,总体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刚刚起步,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仍承担着绝大部分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因此,为了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决定本次暂不上调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执行的存款准备金率。
第4个回答  2008-12-08
一次与经济大师的全方位接触,一场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自由畅谈,一番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权威预测,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叶航教授于11月15日晚在东二104教室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宏观调控三十年” 学术讲座。近3小时的时间在叶教授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讲解中飞逝。他带领同学们走近宏观经济,遨游于经济学的智慧殿堂。

在讲座开始和结束之时,叶航教授阐明自己的立场:我不会用歌功颂德的形式回顾这三十年,而更愿意与政府保持一定的距离,站在批判角度和理性立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批判性解读,目的是使共和国经济更好地运行。这一声明体现了叶航教授的独到见解和鲜明个性。

“波动”,国家经济的一贯表现

为使在场来自不同专业,拥有不同知识结构的同学们都能对中国经济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叶航教授采用形象的曲线图完整地介绍了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几十年中我国的经济波动及宏观调控状况。

叶教授以1993年为界,前三十年经济波动较大,后三十年经济波动趋缓。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政策,他指出80年代的双紧缩政策给经济带来了巨大伤害,而进入90年代中国又进入了“一紧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1993年政府面对通货膨胀,吸取前两次教训,对宏观调控的方式方法做了重大调整,经济手段和市场手段并用,比如调整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些手段使经济在一定时期内达到了软着陆。

通过对我国经济涨落与通货膨胀周期的比较,可以得出基本结论: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一直经历着“发展——通胀——抑制——紧缩——再扩张”式的循环。可见,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过程必然伴随着不断的“波动”。理解了这条普遍的规律,我们便能对宏观经济变动有一个大体上的把握。

在大家的眼前,经济波动曲线不再抽象,而是一条由许多故事和事件串成的线。

“失去了月亮,星星也不会存在”

“失去了月亮,星星也不会存在”,叶航教授用这句话来说明,如果决策者缺少提前做决策的能力,那么他通常无法执行最理想的政策。“调控机会稍纵即逝,一旦发现不正常的现象,政府应立即做出反映,该出手时就出手。”叶教授强调一旦经济回归到正常轨道,政府要及时退出,否则会产生负作用。他建议学习原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利用微调来解决经济问题。

“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就像是医生给病人看病,真正高明的医生是要在病人发病之前就对症下药。”“中国政府就如同刚刚拿到驾照的司机,经常在红灯前紧急刹车,这也就是中国经济曲线总是急剧变化的原因。”叶教授讲解中妙语如珠,台下不时响起掌声。

关于本轮紧缩的基本判断(2003.9~2008.9)

叶教授认为:调控本轮紧缩已经丧失了最佳时机,这决定了调控政策的“强硬性”;它可能会成为引发新一轮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今天的宏观经济形势是昨天宏观经济政策的延续,而今天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的却是明天的宏观经济形势;由此决定了本轮紧缩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高位运行的趋势难以得到有效控制。高位运行的趋势一时难以扭转,将导致调控当局出现政策误判,不断加大宏观经济的紧缩力度。叶教授分析说:考虑我国调控政策的“时滞效应”和“综合效应”,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将进入新一轮“衰退”期。

预测——经济衰弱至少将持续到2010年

总结了以上种种,结合中国实际,叶航教授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提出了如下预测:

首先,2008年将是我国宏观经济持续8年之久的上升趋势出现逆转的一年。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将比去年下降1-2个百分点,回落至10%左右。

第二,2008年的物价水平将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上升。尤其是一、二季度,CPI将出现加速上扬趋势,最高水平将接近8-10%左右。全年CPI上涨的幅度将达到6-8%左右。

第三,受国民经济回落的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增幅将出现明显回落。这将不支持已经高速上扬几年的中国股市继续创出新高。因此,沪指07年10月17日创下的6124点,可以确立为我国近期股市的牛熊分界点。

第四,受国民经济回落的影响,我国连续高速增长将近10年的房产、地产业,也将出现明显回调。全国平均房价将出现10-20%左右的下降,而个别地区的房价将出现30-40%的下降。

第五,此轮经济衰退最乐观的估计将持续到2010年。经济增长率调整的目标位大约为8%或略低于8%;2009年经济增长率大约为9%左右,CPI为4%左右;2010年经济增长率大约为8%左右,CPI为2%左右。

宏观经济不再是媒体上经常出现的高深艰涩的词汇,不再是印象中的海市蜃楼,叶航教授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深刻地体会了宏观经济的魅力。近三个小时的讲座上,叶航教授独到精辟的讲述不断赢得场下阵阵如雷的掌声。结束后,许多同学想要与大师再多多交流,纷纷围住他提出各种宏观经济问题。

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说宏观经济是“母系统”,那么股票、房地产市场等“子系统”都逃不出“母系统”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不自觉地用经济学分析问题而不自知。为了让同学们更了解经济学,更好地运用经济学,开办经济学的讲座就显得意义重大。这次讲座的圆满成功一方面说明经济学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开办这样的讲座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资料:http://www.gqsw.net/website!list.action/website!view.action?id=698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