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对济南会产生什么影响

如题所述

《国务院关于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明确济南的城市定位: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相比年初对青岛的批复,此次批复,济南的城市定位变成了“山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济南历届规划中不变的定位,毫无争议;但这一次国务院的批复中,删掉了哪些表述呢?
  在上报给国家住建部审批的济南城市总体规划中,济南的城市性质是“山东省省会,著名的泉城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显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表述被遗弃了。
  这样的改变其实意味深长。
  黄河中下游地区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从地理上济南毫无疑问是这个地理区域的中心城市。但地理上的区域并非就是经济上的发达区域。所以,我们看目前全国确定的13个重点经济发展带中,黄河中下游地区并不在经济规划中的区域概念里面。
  济南抛弃了地理上的概念分区,转而进一步强化进入国家级的经济发展区,并定位为环渤海地区的南翼中心城市。
中国有三大经济中心隆起带,分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从区域增长上看,南快北慢,珠三角和长三角发展较快,而环渤海作为经济增长上的第三极,近年来发展缓慢。
  在这个区域里,环渤海的地理概念上囊括了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其中北京和天津是两个国家级的主中心城市,两个副中心城市一个是青岛,一个是大连,济南和沈阳则是南北两翼的区域中心城市。
  但此次济南被明确为南翼中心城市,而在沈阳的城市总体规划中还暂未见到北翼的表述,沈阳的城市定位是“辽宁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沈阳的城市规模则定位为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735万,城市建设用地730平方公里。
  就环渤海地区近年来的发展而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无形中掩盖了环渤海经济区的光芒,这也就导致了济南在融入经济发展第三极的国家战略中没有沾到太多的便宜。
  《经济学人》对2020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13个都市区的研究中,把山东半岛城市群列入其中,这一城市群的人口规模将来可以达到2000万。从这个角度上分析,济南与青岛的城市错位发展,某种程度上是在正视发展差距,不搞拔苗助长。
  青岛的发展优于济南,这是不争事实,济南可以不服,需要的是见贤思齐的勇气和迎头赶上的担当精神。
  而就山东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而言,青岛又是落后的。山东是全国GDP前三甲的大省,青岛和济南在全国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排名却不过是15名和30名。相反,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的发展速度,却远远超出了人们的习惯性认知。
  就这一角度而言,青岛向特大城市进军,无形中也是国家对山东这个经济大省的特别期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