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和拖延症哪个更可怕?

如题所述

拖延症和强迫症常常被网友戏谑地诊断为“穷、懒、贱”,甚至被很多人当作“时髦”或有趣的标签,拼命往自己身上贴,却忘了真正的强迫症患者活在什么样处境之下。

左右睫毛数量要一样,两杯水要倒得一样高,两只鞋要一样齐,甚至怀疑自己:我会不会去杀人?

2010年,伦敦大学的一项研究告诉我们,78%的强迫症患者有侵略性念头:怕自己是个连环杀手,哪天就把爸妈给杀了,怕自己跟动物性交,怕自己是个压抑的恋童癖……所有这些念头都在他们脑子里翻滚。

害怕自己哪天真的失控,他们选择了自杀。瑞典心理学家访谈了36788名强迫症患者,研究结束时1.48%的患者已经自杀了,11.68%的人试图自杀过,女患者的重复自杀率竟然高达30.3%。

2010年3月24日,在经历过杀人事件后,福建南平实验小学复课,经过心理辅导后一名学生在纸上画下了这幅画/视觉中国

还活着的强迫症患者,大脑就像脱轨的火车,在苦恼、自责、不安中飞速狂奔。

强迫症并不是一种玩笑就可以搪塞过去的“完美主义”,它的致病因素非常复杂,最重要的是,在中国,对精神疾病讳莫如深的我们几乎堵死了所有强迫症的治疗途径。

失控的大脑

很多人在半开玩笑间,把“处女座的龟毛”、强迫性人格障碍和强迫症混为一谈,事实上三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或许你遇到过这样的同事,只有工作才能带给他成就感,一起工作时,几乎没有同情心,只遵从自己的一套行为逻辑,一旦出了岔子,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检查细节,不断重复推翻重来。

说白了,就是极端完美主义者。

有人机智地总结出来了:“这不就是处女座嘛!”其实不是的,这可能是种人格障碍,叫强迫性人格障碍,跟你几月份出生没有半毛钱关系。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群发病率约为1.7%,而根据1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强迫型人格障碍约占人格障碍总人数的5%。而且他们觉得自己没病,在追求变态型完美的道路上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影响人际交往?不care的。

河南古镇30年教书先生苗长强陶瓷

作品烧成后有微小的瑕疵,他都会毫不吝惜地毁掉

这也是强迫症和强迫型人格障碍最大的区别。强迫症是一种从大脑到行为的失控,患者知道自己病了,很痛苦,甚至自我厌弃,严重程度远超处女座的想象。

在中国,强迫症的终生患病率达2.6%,多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发病,而且强迫症与其他焦虑障碍的共病率高达35%-70%。在强迫症患者中,抑郁症和社交恐惧症占了1/3,酒精滥用和某些特定恐惧症占了1/4。

那么究竟强迫症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强迫症很重要的一条诊断标准就是是否出现了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或两者皆有。什么是强迫思维?就是你可以正常生活,但在某些时刻,你的大脑会被莫名其妙涌上来的想法支配,停不下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1
是拖延症。原因:1 抑郁症和拖延症常常同时发生2 “不考虑任何与自己课题相关的事情。开始感觉有点责任感缺失了”是典型的拖延症自责的心理。顺便说一句:我非常不赞同用“不考虑任何与自己课题相关的事情” 来治疗抑郁症,因为那样会给你造成一种错觉——只有你在没有责任感的时候你才能够摆脱抑郁。事实不是这样,你可以既有责任感,努力工作,同时又快乐。3 “当事情不能按照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或者遇到自己非常不愿意去接触的人时候,就很容易想到先放一放。”正是拖延症的认知根源——缺乏控制力和恐惧感。但是你要知道这种拖延并不一定是病,而可能是正确的处事策略。事情不能按照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当然要等等看,等事情明朗化了再有针对性地行动。遇到自己非常不愿意接触的人,当然要敬而远之,免得“热脸贴了冷屁股”。有时候你不得不面对你不喜欢的人的时候,拖延一下至少可以缩短同他相处的时间。但是关键是你如何拿捏拖延的时机。4 “客户催我,越是着急,我就越不想做”。这是拖延症的常见外在表现(内在表现是恐惧与自责并行)5 “心里经常会寄希望于利用周末加班然后突击完成所有的事情”这是拖延症的错误认知所在——你觉得周末会轻松一些,会更有精力去完成没有完成的事情,事实上,周末你已经放松下来,更不可能去完成紧张时都完不成的工作。6 “交了女友,周末又抽不出时间,事情堆积如山了”这就是拖延症的通常结果,事情越积越多。拖延症的人通常把这个坏结果归结于自己拖延,而不愿意承认,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这么多事情。有些争强好胜的拖延症的患者会说:我看见×××,他也同样时间完成了那么多事情,我如果不拖延,我也可以完成。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用数据说话,算算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完成。很多拖延症的患者,确实做事情缓慢一些,加上他们从小被告知——别人能做到的你一定能做到,所以没有真正根据自己的做事速度合理安排时间,缺乏合理时间安排,不拖延才怪。但是做事情缓慢的人自然也有他的优点,除了做事情比较细致,比较有耐心之外,还会不断修正自己,使自己做得更好,甚至有一种“等待最佳时机才出手”的狙击手风格。
第2个回答  2020-03-10
不要结果导向,强迫症同样可怕。

本人曾经有段时间心理状态差到想死,去心理科室检查轻度抑郁重度强迫。强迫症是强迫与反强迫并行的,这点没有相关经历的人往往忽视。就个人病史来看,强迫症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或努力都用在对抗折磨上,所以哪怕是就结果而言,也往往并不乐观。
想做成某件事,特别特别想,怕有心无力结果越想越无力,一步一踟蹰,且踟蹰占大部分,也就是强烈对抗自我精神折磨,如果结果好了好点,最多不过是抹抹冷汗心有余悸,然后再纠结,遇到下一个挑战,日复一日,讲真的,不治好,也许真的自己已经疯掉了。
椅子不摆正不舒服,这不是强迫症,其实强迫症这些年真的一直在被玩笑化。
强迫症真的必须治好,因为换种方法逃避折磨只会让强迫症患者精神空虚然后再把自我折磨的焦点转移到越来越微不足道的小事上,真的最后,变疯不是梦。
拖延症诱发的原因很多,我个人清楚强迫症患者有拖延症一般都属于逃避状态,很危险的一种,一定要治。
综上,拖延症我了解有限,但强迫症我深有感触,别被结果导向所蒙蔽了,好好做事,别再拖延了,手机一锁,小黑屋一关,专注当下,不念过去不纠未来,少想多,什么这个时间该做这个该做那个都是小事,专注本职无愧于心,该干什么干什么,对自己狠一点,还有什么能做不到的?
第3个回答  2020-03-09
强迫症的严重程度远超拖延症,没有专业知识请不要妄加评论。
没有绝对的拖延症,拖延症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心理疾病。而强迫症是绝对的精神疾病,而且会给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带来很大的困扰和痛苦。很多人认为强迫症只是生活井井有条循规蹈矩,这是绝对错误的。做事井井有条遵循规律并不是强迫症,真正的强迫症患者也绝对不是生活井井有条这么简单。他们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正常人看来毫无意义的事物上,例如一天洗上百次手,进门后反复锁三十二次门,说话的时候反复重复词句等等常人难以理解的行为规律。强迫症患者能意识到他们在重复这些毫无意义的生活规律,但是他们必须去做到,因此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到强迫症患者的正常生活。这是极为痛苦的。部分强迫症患者甚至需要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而拖延症事实上只是心态问题而已。
这两样东西本身就不在一个层面上,如果我们要讨论的话,应该侧重于强迫症状而并非强迫症或强迫型人格障碍。将这两者混为一谈是很可怕的,很容易导致社会普遍对强迫症和强迫人格障碍的严重程度认知不足。甚至会许多人萌生主动想要患强迫症的想法(这确实是十分愚蠢的想法)。
第4个回答  2020-01-21
强迫症。明知道自己不停在做的事或在想的问题毫无意义,却无论如何也停不下来,而且越想抵制便越紧张、痛苦。”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督导王国荣说,这就是典型的强迫症,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

学会减弱强迫思维至关重要。美国精神病学会给出了一个“15分钟法则”:当出现强迫想法后,努力将强迫行为的发生推迟至少15分钟。以洗手为例,当你又想洗手时,不妨先问自己:“且慢,我真的需要洗手吗”,过5分钟后,再告诉自己“我没有立刻去洗手,好像手也没那么脏”,再过5分钟后,告诉自己“这是强迫症在作祟”,最后5分钟可以试着转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