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十九 遥感褶皱构造解译

如题所述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山西曲垣县ETM+遥感影像岩性解译,获得褶皱构造遥感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的感性认识,学会在遥感图像上分析褶皱要素和判断褶皱类型的方法,初步掌握运用MapGIS软件在遥感图像上勾绘褶皱构造解译信息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①通过对已知地层影像特征分析,建立岩石地层条带的解译标志,分析岩层形态特征和褶皱构造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②基于MapGIS的褶皱构造解译;③制作褶皱构造解译图。

三、实验要求

①实验前复习褶皱构造的遥感解译标志及影像特征;②以曲垣县ETM + 7、5、4波段假彩色合成影像作为解译影像,在遥感影像上识别、解译和分析褶皱构造的存在标志、形态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地质成因,从区域构造轮廓分析着手,解剖褶皱构造,总结其褶皱构造特征;③编写实验报告。

四、技术条件

①微型计算机;②山西曲垣县ETM+遥感影像;③ENVI软件;④MapGIS软件(ver.6.6以上)和ACDSee软件(ver.4.0以上)。

五、实验步骤

褶皱构造是遥感图像中常见的形态之一。它是由成层性的岩石或地层在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而形成的。因此,成层的地层条带或条纹的褶曲形态是褶皱构造的主要标志之一。在遥感图像上确定褶皱构造,必须判断和量测各种构造要素的产状、构造形态特征和构造要素的组合关系,以及它们在空间的分布特征和规律,编制构造解译图。解译褶皱构造时应从区域构造轮廓分析着手,解剖典型褶皱构造或单个褶皱构造,总结区域或局部地区褶皱构造特征。

在航空像片和卫星图像上观察区域或局部的褶皱构造比较好。但是,并非都很理想,有易有难。一般情况下,裸露区、沉积岩区的褶皱构造标志明显,容易被解译,而覆盖区的隐伏褶皱或变质岩系的褶皱,其标志隐晦或不清晰,解译难度大。具体步骤如下:

(1)将山西曲垣县ETM+遥感影像作假彩色合成处理,输出为JPEG格式,假彩色合成方案为R(TM7)、G(TM5)、B(TM4)。

(2)用MapGIS打开山西曲垣县ETM+假彩色合成遥感影像,建立点、线图层,进行遥感褶皱构造解译。

(3)建立岩石地层条带的解译标志,合理划分影像地层单元。岩层产状包括水平岩层、直立岩层、倾斜岩层,各类产状岩层解译标志见表29-1。

表29-1 各类产状岩层解译标志表

(4)根据岩层对称性,确定中心核部地层,从核部地层向两翼解译影像地层单元界线,同一影像地层单元在两翼应具有相同的解译标志。

(5)分析影像地层单位对称重复出现的规律和岩层条带转折特征,确定褶皱构造的存在。常见褶皱构造解译标志见表29-2。

表29-2 褶皱构造的解译标志表

续表

(6)做出解译图,画出影像地层单元界线,写出各地层的解译标志。输出到作业文件夹。

六、实验报告

(1)简述实验过程。

(2)回答问题:①本次实验中,你实际感受到哪些褶皱构造的遥感影像特征?它们与理论上的特征是否完全一致?②影响褶皱构造遥感信息提取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报告格式见附录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