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免疫是什么?

如题所述

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其措施是根据人群的免疫状况和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以及各种生物制品的性能和免疫期限,科学地安排接种对象和时间。小儿计划免疫是根据儿童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利用安全有效的疫苗,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有计划地预防接种,可以提高儿童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免疫程序是对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剂次、次序、剂量、部位及有关要求所作的具体规定。我国规定的计划免疫包括两个程序: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

1.基础免疫

基础免疫是指在一周岁内必须完成的初次接种。

(1)乙肝疫苗可预防乙型肝炎。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预防脊髓灰质炎。共接种4剂次,其中2月龄接种一剂灭活脊灰疫苗(IPV),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一剂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

(4)百白破疫苗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5)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接种1剂次,儿童8月龄时接种。

(6)乙脑疫苗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儿童8月龄时接种第一剂次。

2.加强免疫

加强免疫是指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和人群的免疫水平以及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疫苗接种。

(1)甲肝疫苗可预防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时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

(2)乙脑疫苗可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儿童2周岁加强1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3)麻腮风疫苗可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接种1剂次,儿童18~24月龄时接种。

(4)A群流脑疫苗可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接种2剂次,儿童6~18月龄时接种。

(5)A+C群流脑疫苗预防A群及C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接种2剂次,儿童3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6)白破疫苗预防白喉、破伤风。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注意事项
1.接种不宜空腹进行。

2.通过问诊及体格检查,了解儿童有无接种禁忌证。

3.严格执行免疫程序,掌握接种的剂量、次数、间隔时间和不同疫苗的联合免疫方案(一般接种活疫苗后需隔4周、接种死疫苗后需隔2周,再接种其他疫苗)。

4.接种时,需要仔细核对儿童姓名、年龄、疫苗名称等内容,以免出现差错。

5.接种疫苗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说明:上述内容仅作为介绍,药物使用必须经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3
计划免疫名词解释:是指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种传染病的疫情监测情况,并参考该疾病免疫工作在人群中的开展情况,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从而提高人群对该类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最大限度的控制该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计划免疫和免疫接种的概念区别
  所谓免疫接种,从广义上讲,是指包括所有疫苗对人群的使用,涵盖了计划免疫接种与其他疫苗的接种,涵盖了成人常规接种和应急接种免疫血清制剂的临床治疗以及免疫预防。可以这么说,免疫接种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它包括了计划接种。计划接种是免疫接种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特定化的免疫接种。计划免疫所用的疫 苗只是免疫接种总体疫苗中的一部分而已,同样计划免疫也是免疫接种工作中的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工作,而并非全部。因此,免疫接种是一种临床手段,它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计划免疫则是实现免疫接种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式,通过计划免疫可以将免疫接种做到更好。所以说,免疫接种和计划免疫是存在较大关联性的,但是二者的概念还是有着本质的明显区别。
第2个回答  2020-10-13
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其措施是根据人群的免疫状况和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以及各种生物制品的性能和免疫期限,科学地安排接种对象和时间。小儿计划免疫是根据儿童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利用安全有效的疫苗,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有计划地预防接种,可以提高儿童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