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10-16岁叛逆期的孩子?

如题所述

教育叛逆期的孩子需要适当对其引导,给予自信和尊重等,具体如下:

1、适当对其正确的引导。

由于升学、人际关系等压力的增大,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孩子很容易在认知、理解、运用等环节产生技能和心理上的障碍,尤其在一些非正常的外界因素影响下,往往会激发他们潜意识的反抗,刺激他们对外界采取抗拒行为,形成逆反心理。

2、尊重孩子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

3、给予孩子自信

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应尽量给予表扬。

4、学会换位思考

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自己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注意事项:

1、家长切忌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带着情绪,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2、孩子具有“自我意识萌芽,走向独立的欲望滋长”这样一个必然的发展阶段,家长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这个阶段对孩子成长带来的积极意义,就可以从容些,更多的时候不会被激怒,转而寻找多种应对的策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05

青春期的孩子是很渴望被成人社会所接纳的,就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需要来指导他们,指导逆反期的孩子,所使用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一定要用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的想法,无论这些想法有多幼稚,但这毕竟是来自他们独立的思考。

在这一点上一定要予以尊重,然后指出其中幼稚的成分,告诉他们怎样做才是成人的态度,教会他们把眼光放远,把心胸放宽。一般说来,经过这样的对比,孩子发现和理解了自己想法中不成熟的地方,他们便会主动调整和按照教师所指导的去做。当然这样做老师们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具体做法如下

1、多关心子女在学校的情形,但不要让孩子有“家长和老师串通一气”的感觉。

2、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

3、避免“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口头禅”。

4、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同您交流,不必过于强迫,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5、在与孩子接触时,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您的抗拒心理。

6、不要再和孩子交流时总以学习成绩为话题,这样只会让孩子有心理压力怀疑您的“诚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7-09
第一、多和孩子沟通,要了解他们的问题,并及时为他们解决;
第二,要适当给孩子历练的机会,让他们展现自我,适当满足他虚荣心;
第三,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多夸赞,多鼓励,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不要斥责,打骂和埋怨,要多夸奖和鼓励他们。
第四,要避免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不要用严肃的语言批评责备,进行语言上的攻击。
第五,要多关爱孩子,多花时间陪他们
第3个回答  2020-03-25
孩子处于青春期,不要强硬的将家长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慢慢引导孩子,多些耐心,多和孩子沟通,多理解他的想法,如果孩子的想法不涉及原则性问题的情况下,建议支持孩子,如果确是不合理的话那就慢慢沟通。
第4个回答  2020-11-18

对孩子叛逆,首先应予以接纳,把它视为孩子逐渐成熟的过程。其次,在教育中要深入了解孩子行为或者想法的逻辑是怎么样的,针对孩子那些不成熟的;或有害于成长的想法,选择给予耐心的指导。青春期孩子的叛逆的确会给孩子们带来一定的危险,但是科学的角度来看,逆反实际上是孩子心理成长的必要阶段。如果孩子不经历逆反期,那么他们就无法长成一个有独立思维能力的成年人,换句话说,太乖的孩子往往会形成依赖性人格,对他们将来的独立生存带来更大的危害。如果从成长的角度看逆反,逆反不仅不是坏事而是一件好事。青春期的孩子是很渴望被成人社会所接纳的,就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来指导他们,指导逆反期的孩子,所表达的态度很重要,一定要用平等和尊重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的看法,无论这些想法有多幼稚,但这毕竟是来自他们独立的思考,在这一点上一定要予以尊重,然后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教会他们把眼光放远,把心胸放宽。一般来说,经历这样的对比,孩子发现和理解了自己想法不成熟的地方他们便会主动调整和按照教师、家长所指导的去做。当然这样做家长和老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