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王朝灭亡了国家还能统一,西方就难以统一?

如题所述

第一,中国王朝虽然灭亡,但制度一直不断延续,而西方国家不仅国家灭亡,制度也发生变化,这是难以统一的根本原因。

先举一个例子,在两汉时期,我国是一个非常动荡的国家。在东西汉的时候由于诸侯争霸比较厉害,因此思想也比较活跃,因此天下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邦国和制度。而这些制度在经历过长达几十年的战争和较量下,终于得出了一个最具有生命力最具有延续力的封建体制制度。并且这个制度在很多朝代不断更迭的时候得到保留和完善,因此总体上看变的只是掌权者,而不是整个封建制度。我们再反观西方国家,从最初的古罗马建立到最后的罗马共和国,再到最后的罗马共和国灭亡,这几个阶段,西方国家经历了不同制度的更迭。而这些制度的根本点都没有得到一个确定的形式。使得每一个掌权者上台以后,推行自己的政治制度,导致这个政治制度的生命力和延续力都比较短暂,因此也是很难统一的根本原因。

第二,中国朝代更替的原因是由下至上,而西方国家是由上至下。

在历史课本当中经常看到一个国家特别容易统一,而另外一个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的斗争,仍然没法统一。这背后的原因跟这个国家权力更迭的方式有极大关系。纵观中国几千年的王朝发展史来看,中国朝代更替一般都是由于掌权者施政不当导致民心涣散,最后导致民间起义,从而完成权力的更迭。而西方国家大多都是由于贵族社会对当时的权力不满,而采取的由上至下的改革,这样的变革方式,让平民百姓很难接受,并且也经常会造成社会动荡。这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一个国家真正的统一方式,要得民心,顺从民意。

第三,经济发展程度是国家政治更迭的重要根基,这也决定了统一的难度。

俗话说得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方国家一直把工业文明作为发展的目标。因此在适应工业文明和开创工业文明过程中会聚集大量的资本,而这些资本就是决定政治形势和权力掌控方式的重要依据。中国几千年的经济都是小农经济,因此对权力的影响并不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因为当时中国的结构属于凝聚型结构就是这个结构注定了中国朝代即使更替但是依然会走向统一,但是西方的结构是扩散型结构,如果国家一旦发生冲突的话就非常难统一。由于当时古代中国与西方的结构不同,所以才出现了不同的局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的东汉灭亡以及西方的罗马灭亡。当时罗马之所以会灭亡,主要是因为罗马的社会出现了分化的现象,当时社会阶级非常明显,罗马的一些官员已经与平民老百姓出现了严重的思想差异。由于当时罗马人受到的文化思想不一样,所以才让整个国家的文化不能统一起来。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不能统一,那么就离灭亡不远了。罗马在当时的那个情况之下产生了一种奴隶生产制度,而这个制度让罗马直接走向灭亡。当时罗马由于常年进行战争,所以对百姓的剥削是比较严重的,当时几乎每个罗马百姓都有非常大的生活负担。让罗马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当时罗马还得想尽办法去筹集资金攻打外族,但是罗马本身人民的生活就无法保障,所以由于这些矛盾不可调和,让罗马最终走向灭亡。东汉走向灭亡的最主要原因,其实是地方和中央没有及时沟通。在地方有不少家族的势力逐渐发展起来,并且由于时间一长就逐渐掌握了地方的权力。这些地方氏族会对皇权产生非常大的威胁,也对当时东汉君主的封建统治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再加上当时农民起义非常多,百姓根本就不信任东汉君主,所以才让整个东汉走向灭亡。罗马当时形成的统治体系是扩散体系,而汉朝形成的体系是凝聚体系。由于统治体系的不同,所以让这两个国家出现了不同的局面。


第2个回答  2020-05-26

因为中国大地上早已统一文字,而且摒弃了分封制;在西方,并没有统一文字,且一直使用分封制。导致中国王朝即使灭亡,还会出现另一个统一王朝,而在西方却一直处在小国纷争。

在世界历史上,自有文字记录,使人类便处在分裂与合并的道路上。在东方,中国这片土地上,一个又一个的王朝,随着时间或分裂,或统一;在西方,欧洲大陆却自罗马帝国后没有再出现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是如何发展成这样的情况。在2200年前,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紧接着便下令“车同轨,书同文。”至此在中国大陆上第一次出现了统一的度量衡以及统一的文字。这样的制度让中国的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个统一标准,即便是因为地方差异而导致的口音不同,也可以通过书写来进行沟通,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统一国家的成本。

统一的文字也促进了思想交流,致使中国出现了极多的思想家,他们的精神乃至坚持随着文字传播。其中就有被后世帝王奉为圭臬的儒家思想,并且统一的文字更加使民众具有极强的民族认同感,这样的民族认同感也造就了极强的民族荣誉感,同样也造就了极强民族的向心力。

而在遥远的西方大陆,并没有出现一个如同秦始皇一样雄才大略的帝皇,也就没有人为西方大陆设置‘车同轨,书同文’的政策。各地语言文字差异较大,严重影响了统一的脚步,而且没有出现一个帝王可以依靠的信仰。虽然有宗教,但是并不是为了帝王服务,甚至会削弱帝王权势。

自周以后,各个朝代纷纷摒弃落后的分封制,而采用郡县制。这样的制度极大地增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势力,杜绝了国家分裂的隐患。而在西方,分封制使用颇久,中央政权毫无力度。虽说有臣属附庸关系,但是地方政权各自为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分裂统一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也许我们认为统一是好,但是谁知西方会不会认为分裂才是他们所希望的?

第3个回答  2020-05-30
宗教的力量。宗教具有排他性,封建王朝以前,宗教是促进人类团结合作的唯一信仰。但是宗教信仰具有排他性,就是当你信仰一个宗教,你就只能在这个宗教内部交流,不会和外部进行交流。只有共同信仰的人才可能相互合作社会分工。不同地区,往往有不同的宗教。一个地方统治另一个地方往往就要灭掉那个地区的原始宗教。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那么多的民族就有不同的礼法宗教,相互之间是不包容的。
中国之所以能统一,源自两千多年钱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的灭教政策。秦始皇统一六国,六国其实是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即便被强行拽在一起,但是心还是不统一的,分裂的。秦始皇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推行法治,废除六国的礼制。这是最早的皇权代替教权的行为。在这之前,都是宗教是主宰政治的。祭祀具有很高的地位。

秦朝之后,历代王朝,基本都效仿这个政策。就是用皇权压制教会的权利。废除祭祀的地位。这样更有助于全国各地的团结,和社会化生产的分工合作。
皇权高于叫教权,是中国王朝的共同特点。皇权和教权对政治的争夺,是中西方社会共同存在的,只是斗争的结果不同。在中国,皇权赢了。在西方,教权赢了。即便是今天的西方社会,宗教依然控制着西方国家,这是西方世界不可能统一的主要原因。你不可能在现代社会允许一个国家灭绝另一个国家,宗教也不允许其他的宗教进入自己的宗教体系内。
第4个回答  2020-05-2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王朝灭亡了一般是被另一个王朝给代替了,西方国家如果灭亡了那不是王朝而是民族的灭亡,所以难以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