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如何赏析?

如题所述

赏析: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

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内容相关的七首诗形成连章,反映了复杂丰富的边塞生活。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古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3

《从军行》本来是乐府旧题,写军旅生活,但是杨炯这首诗,却不是乐府的古体诗,而是一首标准的五言律诗。律诗又叫做沈宋体,到武则天时期,才基本定型。而杨炯是唐高宗时代的人,早于武则天时代,却已经能够写出这样成熟的五言律诗,真是非常了不起。

但是这首诗最了不起的地方,还不在于格律严整,而在于内容的壮阔。杨炯是所谓“初唐四杰”之一,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个人。这四个人诗风不同,但是都反对浮华艳丽的宫体诗,也反对上官婉儿的爷爷宰相上官仪所倡导的典雅空洞的上官体,主张刚健古气。

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把诗歌从宫廷转到了市井,从台阁转向了边塞,给唐诗奠定了一个雄浑阔达的基调。杨炯的这首《从军行》,正是这种雄浑之气的典型代表。

扩展资料

杨炯(公元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唐高宗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

武后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死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