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懒学生好好学习

如题所述

一、分析懒惰心理的成因

1、因依赖性导致懒惰现在的很多孩子依赖性强,什么事情都要依靠他人。表现在学习上,碰到需要动脑筋的题目时,不肯独立思考,总想问老师、同学、家长等。回家做作业时,总要家长“陪着”,如果家长还没回家,就不肯做作业,一定要等到家长回来后才肯拿出作业来做。特别是在学习数学时,一碰到难题或题目叙述长一点的题就不想做了,更不会独立思考,总是想请求家长的帮助,还有的学生学习上一遇到难题就烦躁不安,静不下心来,放弃学习,孰不知这种长期依赖他人,缺乏最起码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将导致学习上的惰性。

2、因缺乏上进心导致懒惰上进心是前进的动力。缺乏上进心的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的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总认为自己不是班上最差的,常抱着“应付”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考试时碰到不会做的题目也不急着去解决它,反正不差这一题,及格就行,这种缺乏上进心的表现必将导致懒惰心理的产生。

3、因对某科的厌恶而导致懒惰现在的中学生其实在学习上压力真得很大。老师为了推动和加速学生更好地学习,把该科课弄得很“难”,经常给学生布置过多过难的作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花了很长时间去完成的题,发下来还是错的,一到考试,个个成绩低的不得了,这难免会打击到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再加上为了完成这一“高难度”的作业,自己爱好的活动都很少有时间参加。久而久之,自己的爱好没有得到更好地施展,该科成绩也是一塌糊涂,越想越气,懒得去学该科了,就这样,此科就越学越差了。

二、治懒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摆脱依赖性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从内心发出“你行,我也行”的自信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有心理研究指出: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有坚强的自信心和不屈的竞争意识,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自信心是一种非智力因素,间接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摆到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教学是教师教好书的毕生追求,兴趣学习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动力引擎。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深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地诱发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个体中枢神经的兴奋,自觉集中注意力增强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心情,从而达到治懒的目的。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能够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且能够以此来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老师,才是一名合格称职的好老师。

3、体验成功的快乐“懒”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经常遭受到挫折与失败。为了帮助他们,就是要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正如教育家霍姆林斯提倡的:“不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不过分否定学生,失去信心比什么都不利于学生提高成绩。为了重拾“懒”的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向他们提供一些可及的目标,让他们克服一些自己能够克服的困难。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抛给他们,让后进生来回答,如果答对,教师可以适时加以狠狠地表扬,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享受学习的乐趣。再比如课堂上,后进生能做的题目,教师尽可能让他们独立的完成。如果有需要板演的话,教师应积极的提供平台,让后进生来做,对于板演中的一些“低级”错误,老师绝不能做到嘲笑与讽刺,而是在分析错误的同时,应去肯定其正确的部分。课后,帮助他们掌握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不怕失败,勇敢战胜困难的优秀品质,后进生也会从心理上得到满足。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没有把他们遗忘在角落里,而是时时刻刻的在关注关心着他们的成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13
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跟他自己的学习习惯息息相关。学习习惯较差的孩子通常懒惰、马虎、粗心,上学时丢三落四,作业不按时完成甚至不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仅供参考:
一、帮孩子寻找学习乐趣并恰当奖励。可以跟孩子做个小游戏,您当学生,让孩子当老师决心非要好好“教你”不可;还可以跟孩子搞比赛,谁进步谁得小红旗。此外,要善于抓住孩子的“闪光点”,用正当的方法奖励他,让他觉得学习有无究乐趣。
二、制订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学习计划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法,应注明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最好让孩子自己制订,家长监督执行。
三、密切联系老师并耐心说服教育。多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如果表现良好,可以要求他在家也如此做到;如果在校表现不算好,要与老师一块儿教育孩子,端正学习态度,认识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自觉改正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
四、巩固好的学习方式并逐步养成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孩子一旦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后,应不断巩固完善,使之成为习惯。这时,可以放手让孩子自觉学习,但要时刻提醒,坚持到底。
第2个回答  2015-04-13
别的不说,懒得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对知识的不懂,恶性循环,变得对学习没兴趣,,,让他感受到学习的重要和乐趣这是第一步,也就是要让他迈过思想这一关,没有懒惰的身体,只有懒惰的思想
第3个回答  2015-04-13
我以前也是一个很顽皮的孩子。
但是我还是能分得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老师家长对我们好,我学是能理解的。
只是在学习的那段年纪里也正是我们逆反心量比较强的时期。
种是训斥我,不能平和的和我说话的人要我们做什么我都会反抗。
所以你要尝试的去和他做朋友,理解他、鼓励他、陪他们欢笑。
他把你当做朋友了,也就好办事了。
第4个回答  2015-04-13
学生懒惰怎么办
文章摘要:懒惰会让聪明伶俐渐渐消失,俗话说:大脑越用越聪明,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习惯有时就是一种效率,好习惯会让人更快成功。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关键词:找原因 寓教于乐 家校沟通 多种方式教育 在实习期间我就发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学生的惰性。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更是深有感慨------那就是学生的惰性,如今的孩子怎么了?现在的学生很聪明,但很懒惰,读书懒的动口,作业懒的动手,问题懒的动脑思考,怎么办?尤其是胖的孩子。多数胖孩子越懒越胖,越胖越懒,都快形成恶性循环了。不仅仅是学习上懒,就连课外活动游戏都懒得参与懒得活动。懒惰会让聪明伶俐渐渐消失,俗话说:大脑越用越聪明,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习惯有时就是一种效率,好习惯会让人更快成功。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曾经我把这样的问题所在归结在孩子或是其父母身上,但仔细想想我们教师有怎能逃脱责任。而今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产生问题的原由。要从各方面去衡量,不能只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许多问题是多方面原因合力积成的。找到原因才能因材实教有一句话相送给你,输入等于输出,当你认为你的学生是懒惰的时候,他就会更懒惰,当你的评价变成勤奋的时候,他就会向勤奋的方向发展,所以请你对你的学生多鼓励多肯定。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看你们现在使用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吗?有时候主观上的不努

力,很多时候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其实读书懒的动口,恐怕是让学生读的东西,学生不感兴趣。要知道学生爱读都什么。作业懒动手,恐怕是学生没有兴趣,而问题也恐怕是老师提出来的吧?就连我们成人都不愿被人支配,何况孩子了?要培养孩子的主动精神,从兴趣入手,主动发展才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率的如果能让他明白读书是他自己的事儿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啦。观念的引导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啊,怎么调动学生的兴趣呢?老师应该好好考虑考虑,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怎么算是好老师呢?
既然您已经定义是学生懒了,那就挥起鞭子赶吧!都曾经做过学生,也都明白当学生时的那点事!我坚持认为世界上没有懒人,只有不够吸引的目标!摘下有色的眼镜,仔细看清楚学生们都在做什么想什么,才能真正找到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向没有哪个学生懒,只是教育的方式有不同罢了,要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认真听讲是一件难事啊!所以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不同的学生。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实,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世界的进步是懒人推动的你问这个问题,说明你本身已经先入为主的认为学生懒。你不将旧的思维模式清除。我们回答你的内容也不会有太大的意义。我的学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孔老前辈说要因材施教,真的能够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那就能好办。不过非常困难。我现在的做法是,先全面鼓励,尽量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重点培养确实有潜力的孩子。学校应该注意

下作业的量,试想想一个学生读几门课程,每门课程都布置作业,量多了,学生一想就不想做了,有了一次不做作业的经验后,本来遵守纪律,很负责任的学生就会开始慢慢变,很多东西都是后天慢慢养成的,只有从小养成一个好习惯,这样才能维持,俗话说学好十年,学坏三天,不要让学生的负担太多,人的本性还是善良的。都是从学生那个时候走过来的,那是不爱学习主要是缺乏目标,没有目标也就没有学习的源动力,如果老师能给学生建立这个目标,那么他们自然会主动的学习了。其次,学习气氛是关键,这就看老师怎么去营造了。二者缺一不可。赶着学生学那是没有效果的,引导才是关键。寓教于乐。首先要和学生建立互信的感情,再将教育以适当的方式展开。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防治是回归自然;如果你实时·是当地组织学生爬爬山·游游泳,感谢他们喜闻乐见的事情,然后再以书本中的知识所引导,结果会如何?如果能够给小孩们一点点时间,让他们去交朋友,在与朋友玩耍中了解真诚、沟通和乐趣;让他们去游戏,在游戏中学习团结合作;让他们去爬山,在爬山中学习自然和风景;让他们去看一些“闲书”(某些老师们讲的所谓“闲书”),在书中寻找知识和真理;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理解真实的社会和生活,让他们和父母在一起,在与父母的时间中感受家、爱和感恩!希望孩子勤快的人们先让自己聪明起来!这就要看老师您的人格魅力和领导才能了!
给学生分组,每个组都有学习好的和学习差的,然后各个组之间每次考试要进行评比,孩子往往不听家长老师的话,同学之间的话

确是他们最在乎的,何况影响小组成绩的话心理也会难受的。等等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方法,我始终相信语句话: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您肯想。还有我希望老师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他的亮点,只要老师用心去发现。
我个人认为,常同学生家长沟通,先教育家长,再教育学生,你就好办多了!也就是最后达成家长,老师思想一致,再一起来教育学生,效果会更好的!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绝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家长及老师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将爱与严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