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良镇的城区规划

如题所述

镇区规划形成“一心一轴、两廊三片七组团”的空间结构。
1)一心:由新城中心和老城中心构成的镇域中心。
新城以发展行政、文化、体育和商业服务为主;老城依托老镇区建设,打造商业服务和旅游接待等功能的老城中心。
2)一轴:城镇发展轴,依托国道东至潘田镇,西至建桥镇,贯穿老城和新城中心,结合生态休闲区建设和产业园开发,建城镇的发展轴。
3)两廊:西片依托新城及G206国道建设,东片依托丰良河及老城建设,形成城镇的生长走廊,是城镇未来空间拓展的方向。
4)三片:生态休闲片区、生态旅游片区、生态涵养片区。
5)七组团:六个宜居组团和1个产业组团
(1)对外交通
高速公路:在G206处设置高速出入口,连接大丰华高速和梅汕高速,加强区域联系。
国道省道:对国省道进行局部拓宽和优化升级,通过G206往连接丰顺县城、梅州市区和广梅汕客运专线建桥站;通过S334连接仙洞镇和潘田镇。远期对G206进行局部改线南移,减少过境交通对镇区居民生活的干扰,升级S334为国道加强对外联系。
县道乡道:利用现有县道乡道,加强镇区与周边村镇的交通联系,实现村村通公路。通过X028往连接双溪村和龙岗镇,通过Y142连接小椹、布新村,通过Y136连接复兴、成东和成西村。
(2)城区道路系统规划
主干道:红线宽度为24米,通过梳理镇区主干道,完善两河三岸和新老城区的联系,注重与G206和S334(远期升级为国道)的对接,形成“四横三纵”的主干路网结构。
次干道:红线宽度为18米,提高次干路网通达性,服务于城镇用地,是不同土地利用地块出入口、公交线路、行人和自行车交通的集散道路。
支路:红线宽度为9米,强调支路的服务功能,遵循分区控制的原则,针对现有道路系统特征和未来发展需要采用不同的规划思路和控制措施。 结合城镇新区的开发,顺应城镇的发展方向,建设新城中心,包括新的镇区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体育中心等设施,增加新镇区的吸引力。规划按照城镇级-组团级公共设施布局,形成了“两核、多节点”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
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53.31公顷,人均用地指标达到10.05平方米/人。规划完善了各类服务设施配套,重点结合新城的开发建设,强化了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的布局,形成合理的公共服务系统。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9.56公顷,人均用地指标达到5.58平方米/人。规划结合新城开发和老城更新,重点强化各个片区的商业设施,同时完善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的布局。
本次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共计115.6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20.17%,其中公园绿地面积约为102.3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31平方米。
规划利用丰良河、璜溪河等自然资源,建设滨河生态公园;结合建设用地中现有的园地和弃置地布置公园绿地;结合公共设施用地及文物古建布置开敞空间和公园绿地,方便居民的使用与共享;在镇区重要的交叉口、广场、商贸中心等地布置小游园和街头绿地,塑造小城镇的风貌特色。社区公园按照500-1000米的服务半径布置社区公园。

规划以镇区西侧成西校堂水库和西厢村斋公坑水库作为镇区供水水源,水库库容约100-300万m,集雨面积13.2平方公里。规划在水库附近新建自来水厂,并扩容西南侧(西厢村)水厂,供应丰良镇生产生活用水。近期新建自来水厂近期规模为2万m/d,远期规模为3.5万m/d。
近期规划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分散处理镇区生活污水,按规模布置小型一体化(生物膜法)污水处理设备,每座处理能力为500吨/天,占地面积约300m。远期规划预留中小型污水处理厂用地,根据丰良镇区地形,将镇区分为3个排水片区,规划3个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万m/d,占地模约1.0ha,污水经分散处理达标后就近排入丰良河和璜溪河。
按用电负荷预测,扩容现状110kV丰良站,扩容后容量为2×63MVA,变电站用地按3台主变预留,面积约1.3公顷。规划容载比为2.47,可以满足镇区电力负荷需求。保留现状有2回110千伏架空线,走廊控制宽度为30米。
保留现状垃圾填埋场,更新工艺,加强防护。镇区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以卫生填埋为主,堆肥和其他方式为辅,逐步发展无害化处理系统和综合利用技术。
现状已在太平村建设1座液化石油气储配站,远期再将扩建约1ha,储气能力为800m,以满足需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