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庄村的轶事典故

如题所述

藁城市刘海庄村出土石碑,上刻“汉朝刘海大仙”
学者认为刘海的故乡在藁城市刘海庄,刘海庄拟重建刘海寺保护出土文物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刘海戏金蟾……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和传说,被藁城市刘海庄村民认为来源于本村。刘海庄村“刘海庙”、“刘海寺”遗存两块石碑发现后,文物专家认为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考古价值,是研究刘海庄村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对刘海庄的形成溯源及保护和发扬刘海庄村的历史文化均有重要的意义。 刘海庄发现的石碑,上写“汉朝刘海大仙” 去年2月,藁城市刘海庄村民在闲置宅基地里挖掘出一块明代嘉靖二十七年的新海寺石碑。今年四月初,刘海庄村民又在村里一眼枯井里发现一块“汉代”的石碑。
昨日10时许,记者赶到藁城市刘海庄一村民的家中,看到这两块石碑。最新发现的石碑碑身宽约90厘米,长1米有余,中上部有一部分缺损,下部已经遗失,剩余的石碑上楷书雕刻着“汉朝刘海大仙”六个大字,字迹清晰、清隽。据新海寺筹建协会会长谷庆文介绍,他小时候记得,完整的石碑碑身宽92厘米,长2米有余,经历战火与自然侵蚀,才成了现在的样子。
谷庆文说,第一块石碑经文物专家鉴定为明代石刻文物。第二块石碑他们怀疑为汉代石碑。藁城市文物保管所所长、文物专家申玉山则表示:“他还没有见到这块石碑,不过,根据经验判断,汉代石碑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藁城市刘海庄有大量文物遗存
昨日11时许,新海寺筹建协会的组织者之一李兴章带领记者来到藁城二中的操场上查看遗留的赑屃。据李兴章介绍,1995年,电信部门在刘海庄新海寺旧址上建电信大楼时,村民们曾发现四套赑屃背着石碑的石像,碑身上还置有一个二龙戏珠的碑首,因为缺乏保护丢失了三套,现在遗留的赑屃为了防止丢失才存放在刘海庄中学的操场上。
李兴章说, 解放初,村民们在村东头发现一光绪十年间石碑,后来因为藁城修建烈士陵园,作为其石料,成为墓碑碑林的一部分,而在该石碑背面,还存有光绪年代的字迹。
李兴章的说法得到了文物专家申玉山的确认。申玉山表示,“直到现在还有那块石碑在烈士陵园里。”
据李兴章介绍,几十年来,他们在村里寺庙遗址还发现了多件古代文物,椽子、檩、汉砖、石佛,不一而足。 “刘海砍樵”中刘海是藁城人
“家住常德武陵境,丝瓜井畔刘家门”。这是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刘海的两句唱词。
湖南刘海砍樵的传说在北宋时已经成型,至清代中叶已形成了今天流传的刘海砍樵传说的主要版本。
据李春江介绍,刘海庄世代流传的刘海,做过宰相后遭奸臣陷害,被贬湖南。现在还在湖南流传的“刘海砍樵”,也就是那个时候的传说版本。但是,“刘海砍樵”里的刘海是一个年轻人,跟刘海庄民间传说的刘海被贬湖南的年龄无法吻合。李春江表示,“因为传说中的刘海后来得道成仙,返老还童,所以一些出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始终认为,刘海就是刘海庄的人!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的刘海正是被贬南方的刘海庄的先人刘海!”
今年3月30日,藁城市文物保管所致函刘海庄村委会,表示:在新海寺遗址出土的石刻文物,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考古价值,是研究刘海庄村历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希望村委会安排保护场地,以保护和发扬贵村的历史文化。
藁城市文物保管所所长、文物专家申玉山表示:“一份文物记载了一段历史,新海寺明清石碑的出土证明了明清那个时代宗教的盛行,对于刘海庄的形成溯源也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明清时候村里就有了这么大的寺庙,标志着这个村子在当时的规模就已经很大了,有了很多人口,经济情况也不错。”
新海寺建筑风格与大佛寺相同
据刘海庄76岁的李兴章介绍,新海寺坐北朝南,建于东汉时期,重建于唐太宗开元年间,在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年间等经过多次重修。其寺庙建筑与正定大佛寺类似,原殿供奉大佛为木泥结构。千年来香火不断,声名远扬。在解放初期,该寺发展为建筑占地12亩的大寺庙,建有山门、钟楼、厢房、大殿、藏经楼、万佛堂等建筑。常住和尚有20余人,坟地50余亩,耕地180余亩,大车、水车、农具多件,骡马多匹,最后一位住持法号“龙祥”。在距新海寺70余米处还曾建有一座刘海庙。
“我家就在新海寺的对门,我清楚记得新海寺的造型结构等完全跟现在正定的大佛寺一模一样!”李兴章告诉记者,大佛寺被完整保存下来,但是新海寺却被历史的尘烟掩埋。现在,新海寺的遗址上已经建造了新的建筑物。
村民眼中的古人刘海
“老一辈的人都说,刘海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后人,他个性非常耿直,曾经官拜丞相,后来被奸臣诬陷,让皇帝贬到了湖南,告老还乡后回到藁城遁入空门,最后返老还童,得道成仙。现在湖南那边的花鼓戏《刘海砍樵》还有民间传说‘刘海戏金蟾’就是讲的这个刘海。刘海喜欢把额前的头发留下来,就成了今天女孩梳的刘海头。刘海还是最早的财神化身,现在全国好多商店里面还供奉着这样的刘海与金蟾像呢。”刘海庄的老人王振芳指着一本《说道》书上的刘海像,津津有味地向记者讲述了刘海庄有关刘海的传说。 为何女子前额的短发称作刘海?
“刘海”亦作“刘海儿”、“刘海儿发”。 据刘海庄的老人讲述,刘海是源于他们村的古人刘海的发型而得来。
“我们村是刘海的故乡,刘海就是在我们这里得道成仙的。”新海寺筹建协会李春江称。
据李春江介绍,新海寺原先叫做刘海寺,建于东汉年间,在明朝的时候,为了避嫌,将刘海寺改为了新海寺。
据刘海庄村民李建介绍,东汉末年,为躲避战火,寺里的一个疯僧将刘海庙的一尊70多厘米高的刘海铜像砸下来,带到山西,现在存放于五台山上的罗候殿,解放后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这尊刘海铜像可以看出,我们所谓的‘刘海’的称呼也正源于刘海额前的头发式样得来!”
刘海是刘秀的后裔?
易中天讲史时提到一个人物叫郭圣通,称其是真定府人。李春江表示,这个郭圣通就是刘秀的皇后,是藁城市南周卦村人,也就是现在南周卦村里郭姓大户的先人。
“刘秀建东汉攻打洛阳之前就是在河北刘海庄这一带练兵的。” 李春江说,刘秀当年带兵打仗,过黄河之前曾在刘海庄驻足,当时遇到南周卦村的郭圣通,遂纳为贵人,后来成为刘秀的皇后。
“刘秀的大将马武在我们村西南边练过马,那里至今还有个地方叫马场。”李兴章等老人纷纷表示,他们认为刘海就是刘秀的后裔。 关于刘海像。
藁城将重建刘海寺保护出土文物
为了保护失落的古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2009年农历正月十六,刘海庄村10余位退休教师和热心公益文化补救事业的人士开始筹划组织新海寺的筹建工作。2009年10月1日成立了刘海庄新海寺筹建协会。会长谷庆文称,在筹建人员的努力之下,部分佛教人士也参与了进来,至今,新海寺筹建协会人员已达400余人。
“现在各地都要保护历史文物古迹,我们的刘海庄以及刘海庙、新海寺(刘海寺),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现在又发掘出了这么多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物,如果就此消失,就太可惜了。”谷庆文称,为了更好地对出土文物进行保护,新海寺筹建协会已经向刘海庄上级政府反映此事并提交了申请报告书,希望上级部门能够规划出50亩地用于寺庙重建以便对文物进行保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