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

时代、作者、体裁及主要特征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作品:步出夏门行
  内容:步出夏门行 五章 1首
  朝代:东汉 类型:古体诗 风格:古诗
  艳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临观异同,心意怀游豫,不知当复何从?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土不同
  乡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难。
  锥不入地,蘴藾深奥。
  水竭不流,冰坚可蹈。
  士隐者贫,勇侠轻非。
  心常叹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土,人乃生存之本。)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大约在公元207年末或208年初。
  曹操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建安元年(196)迎献帝迁都许昌,受封为大将军兼丞相,开始掌握中央大权。用了整整11年时间,逐步消灭了吕布、袁绍等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这首诗即写在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
  曹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消极,总是主动进取,虽届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雄心壮志。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思想基础。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先以神龟、腾蛇为喻,说明神物寿命虽长,神通虽大,都逃脱不了死亡。从而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这是自然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应该幻想长生不死,而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况且人的寿命长短也不是全由天决定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养治身心,延年益寿,与天争时,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诗人的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十分可贵、可取的。
  诗一开始就连用神龟、腾蛇、老骥为喻,既是逻辑推理,又能唤起人们的形象思维。“老骥伏枥”的比喻,转消极为积极,有力地突出了诗的中心思想:“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作者自我形象的艺术写照。“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曹操的诗强烈表现出爽朗刚健的“建安风骨”,以“慷慨”“梗慨而多气”的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人们的心灵。这在《龟虽寿》一诗中得到集中的体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