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搞!!急`在线等

在阳光下````
半命题
求求大家`帮帮忙``
还有``最好``是注明这里要什么样子``什么手势的
没有也OK
急那``
帮帮忙个位

1、 让爱绽放在阳光下

阳光,一个多么美好的形象代表!阳光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厚爱而且公平,普照大地,让人人感受他的温暖。而我知道,阳光不仅是温暖源源不断的传递,更是爱无私奉献的播撒。当很多人在幸福地享受阳光般的爱的沐浴的时候,一些人却在默默地做着阳光的事业。
2005年3月31日,一个秀美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一个小学教师的事迹震撼动了整个中国——她叫殷雪梅。那天,殷老师带着同学们前往影剧院去看革命教育影片,途中一辆鲁莽的小轿车突然向学生飞速冲来,孩子都吓呆了,在这危急关头,殷老师没有半分思考地扑上前去,用那瘦弱的肩膀用尽全身力气将五六名学生推出了危险区,而自己,却被车子巨大的冲撞力甩开了足足25米。
朋友们,当你听到这个故事,你会想些什么?这25米是怎样的一种爱啊?在生死考验关头,大义凛然、临危不惧,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舍生忘死的爱啊!她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师爱的真谛,用平凡的短暂铸就了瞬间的永恒。
王政明,这个大山里乡村代课教师,他把教书当做了生命的一部分,两个儿子上大学,妻子一个人顶着全家的劳动力,生活过得异常艰难,但他觉得不后悔,他认为他这一生的坚持是对的,因为他亲手从大山里带出了76个大学生!他非常自豪:“村里孙子辈的人是我的学生,父母辈的是我的学生,连爷爷辈的人也是我的学生。”当学生一拨拨地长大,他也渐渐变老了,可工资却依然如故,二十多年来一直是每月40元。
这个一脸皱纹,背也驼了,憨厚得像个老农民的代课教师用枯瘦的身躯默默地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着大山沟沟里的教育。他所呈现的爱是艰辛却执着的爱,他所代表的这一群体是在贫穷、困境中挣扎前行的不屈服者,他们是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真正的脊梁,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徐本禹,大家不陌生吧?一个22岁的华中农业大学的高材生,一个本可以有着美好前程的学业,一个被央视“感动中国”人物提名的乡村支教老师。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说是“小事”,但正是这些有“爱”的进驻的凡人小事,却让他获得了“感动中国”这个至高荣誉的提名。他说过:“我愿意做一滴水,虽然微小,但当爱的阳光照射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意毫不保留的反射给别人。”这位自诩为平凡微小的支教老师就这样让我们莫名感动着。感受他那平凡却不微小的爱,让自己的灵魂经历一次洗礼,让爱唤醒内心深处蛰伏许久的人性的光辉。
朋友,用什么语言能定义殷雪梅教师的价值?用哪些礼物能回报王政明的付出?用多少金钱能衡量徐本禹的贡献?“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如果不是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爱,对祖国的爱,还有什么可以让他们抱守终生?在物欲横流,利比义重的今天,这些响亮的名字,他们用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职业的圣洁;他们用一个个朴实的行动,践行了做为一名普通教师的荣辱观,唱响时代主旋律。什么是荣,什么是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师者之爱,像清风,似细雨,像朝露,似晚霞;师爱是最凝重、最崇高的爱。
最后,我想用一位哲学家说过的一段话做为今天我演讲的结束: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人头顶上金灿灿的太阳,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爱!当一个教师把爱作为信仰的时候就会明白自己更多些;当一个教师终生以爱为行动准则的时候,他就能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们并肩齐高!因为只有站在爱的高度,我们才能触摸到千丝万缕的和煦阳光,拥有阳光一样的眼神,阳光一样的心境,教育出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孩子,只有站在爱的高度,我们才会让爱的情操永远绽放在阳光之下!

2、 八荣八耻演讲稿--让高尚在阳光下绽放

记得很小时侯,我的老师就在我心里播下了一颗种子,一棵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各位老师爱的雨露和关怀的阳光下,渐渐生根发芽一天天长大。它终于结出了果实——我也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当我站上讲台我看到了一双双渴求的眼睛,这一双双眼睛让我仿佛置身于灿烂的星空之中,在他们中我看到了澄澈如镜的真,善,美。我开始懂得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与艰巨性,站上讲台就担当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它需要我无怨无悔,矢志不改,需要我情系学生,耕耘不辍!

但同时,我也知道就如学习先学做人一样,教师不但要具备优秀的业务水平,更要把高尚的道德追求放在行为首位。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正是说明教师要为人师表,因为在学生眼里,老师的形象是崇高的,老师的教导是神圣的,老师的话是他们辩是非,分荣辱的标准。胡锦涛总书记在3月4日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春天是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季节,“八荣八耻”又为姹紫嫣红的精神文明园献上了一朵鲜花,增添了一抹新绿。这不但为新时期的青年,也为新时期的教师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要求。老师往往是学生们做人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所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开始更深刻认识自己在培养青少年成长中肩负的光荣责任,试着结合学生年龄和思想品德建设的实际,将“八荣八耻”引进教学。除了在课堂上积极讨论荣辱观之外。我还利用批改“周记”之便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畅谈自己的想法,我给予一定的思想指导。

就这样,交流中更加坚定了我把荣辱观作为教学指导的决心。有一位学生因底子差不爱学习,在一次周记中他写到:老师,我是学不好的,课堂上你忽略我的存在吧,别提问我。。。。我看后一阵心痛,在我们国家文盲,半文盲已经是数以亿计。这是在过去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得已而形成的。可现在在我们的周围如果再培养出上了学但没知识的人,这只能算作我们的失败!于是我凭借私下对他的了解,写给了他一句话:别灰心,只要你肯,你的学习总有一天跟你的人缘一样棒!因为我话语的中肯。以后不久的一次周记中他写到:老师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我人缘好的,但你的确给了我有史以来最大的鼓励,我知道我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但我真的想以后也做一名教师,去鼓励帮助更多的孩子。老师,有人说,一位老师的影响是巨大的,而且谁也不知道这种影响会止于何处。从你身上我理解了这句话。就这样我的班上又多了一名勤奋刻苦的学生。我也由衷的感到了欣慰,这种感觉胜过享受夏日凉风沐浴冬日骄阳。

在由“八荣八耻”促进“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时,许多现实问题在我的脑海浮现。我觉得现在用“人梯”,“红烛”等来比喻教师难免有伤感悲壮的成分。毕竟社会主义经济浪潮在全国汹涌澎湃,同样它也冲击着我们的教育园地。好多同学,同事都抱着“拿青春的热情搏一回”的心态“下海”了,虽然有成有败,但他们毕竟换回一个“试过了不后悔”的心理安慰。的确,每一位教师都踌躇满志,满腹经纶,面对物质的诱惑不可能无动于衷。但是又是为什么绝大多数老师都能立足于三尺讲台,辛勤的耕耘呢。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拿着低微的工资,住着简陋的校舍,却能用崇高的品德去塑造千百万学生美好的心灵。他们十年,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奋斗在教学岗位上,甘愿做“人梯”,让孩子们站到自己肩上,去攀登新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高峰。他们正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又是为了什么呢?

“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徐本禹,堪称我们迈入21世纪后教师,乃至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在2004年里他让我落泪了,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远离大城市,他走入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孤独和清贫,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为贵州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无雨的天空。我忘不了他的那句话:我愿意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但是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毫无保留的反射给别人。这足以让我思索,回味了。可是今年年初又一位现实中的“红烛”闯如我的脑海,以他的故事激荡着我的心。重庆某村小学教师刘念友,连续三年,每逢假期都会到镇上的煤矿下井挖煤。挣的钱除了供自己的儿女上大学外,全给自己班上的贫困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买新衣服,但自己却天天吃咸菜和白开水泡饭,因有人说他衣着有损教师形象,他才狠心花二十五元买双皮鞋。但他到底资助了多少贫困生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楚,只知道他的班上从来没有人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相信很多人都曾在电视上见过他那粘满煤灰的脸,可是谁又不为他黝黑的脸上反射着的满足而打动呢。

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解答了我的疑问,拨亮了我心里的灯,让我更加理解教师的内涵,如果没有红烛那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我们的教育事业怎么会蒸蒸日上?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从何而来?国家的繁荣富强谁来创造?每位教师都是有血有肉知疼懂爱的人,渴望幸福的现代文明。只为教育的振兴,才舍利益,守清贫,追求自己矢志不渝的憧憬。我知道:岁月催人老,粉笔染白头。但我也知道:岁月可使皮肤起皱,而失去热情则使灵魂起皱。正所谓: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所以我将时刻谨记“八荣八耻”,并拿出我的勇气与热情,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孜孜不倦,风雨兼程!

3、 让生命在感恩的阳光下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
让生命在感恩的阳光下成长
有这样一部电影,名字叫做《求求你,表扬我》。电影内容是:
一个叫杨红旗的乡下人,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夜晚,他救了一个女大学生,使姑娘免遭坏蛋侮辱。于是他很想报社好好表扬他。但记者不相信,请他出示证据。杨红旗就找到了目击证人,找到了报案时的办案民警,但毫无作用。他们又找到那位女学生。出乎意料的是,女生也矢口否认,还说杨红旗是在想着法子装好人。没办法,杨红旗只好跪在记者面前,请求报社一定要多多帮忙。这是为什么呢?记者一纳闷,就赶到杨家了解情况。在杨家,记者看到,杨红旗的父亲身患绝症,无人照料,奄奄一息,躺在床上只能指着儿子满屋的奖状聊以*。而村干们却一再请求记者先报道一下农村的新面貌。后来记者明白,杨红旗请求报社表扬他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父亲,一名老红军,想在离开人世时,亲眼看到儿子能像他一样,也能受到报纸的表扬,像他一样,也能成为一个好人。为了不让老人失望,古记者再次找到那位女学生,想证实那件事。遗憾的是,女生因担心日后的前程和名声,依旧否认了。故事的结局是,老人抱憾去世,杨红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村长和大伙一起,很隆重地为他的父亲,当年的抗战英雄开追悼会而悄然落泪。他再也不稀罕报社的表扬了。女学生呢,在警方查明真相之后,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朋友。她还声泪俱下地说,在她心里,有两个凶手,一个是坏蛋,第二个就是古记者。古记者呢,也怀着内疚,辞职以后,与妻子分手了。
无疑,这是个悲剧。而悲剧,总是把最美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同学们,你们说说,这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句话,我们还不会、还不懂得感恩!
那么,让我们学会感受恩吧,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葱绿,我们的心灵才会鲜美,我们的灵魂才会高尚,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
静下心来审视回味一下吧。电影中的女孩是个关键人物,如果她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勇敢接受生活中的不幸,赤诚地表白个人的感激之情,她的人生道路真的就因此而狭窄而坎坷吗?她的花样年华真的就因此而黯然褪色吗?可是为什么像她这样的天之骄子也偏偏在世俗的风尘中迷失了自我,戴上了精神的镣铐,背上了灵魂的枷锁呢?不言自明,那是我们这个种群的劣根性,那是我们人性中的弱点所致呀!女孩子,女大学生,是否可以作为我们年轻一代的典型代表?是否也浓缩了我们年轻生命中糟粕?是否也厚积了我们思想深处的污垢?是否也折射了我们灵魂底层的龌龊?同学们,朋友们,年轻的生命岂能在苟且中偏安于社会的角落?让我们扔下包袱,斩断镣铐,劈开枷锁,高擎道德的火炬,化思想上的藤蔓为灰烬,化感恩精神为燃油,烛照人性的天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道上,一路远行吧!
再来品析下那位记者,他铁肩担道义,刀笔刻真理,视民众呼声为职业珍宝,视新闻真实为职业操守,视扬善祛恶为个人天职,一路明查暗访,去伪存真,审美审丑,这样的人为什么就成了别人幸福的刽子手?为什么一旦如实报道,似锦的前程就会凋零,姑娘就给毁了?为什么一旦如实报道,文明社区就不文明了,民警的业绩就勾销了?为什么一旦如实报道,新农村就不新了,村支书的面子就挂不住了?为什么一旦如实报道,社会就似乎不再飘荡那和谐共振的美妙音符了?最令人困惑的是,为什么英雄事迹没有报道,姑娘还是只能风中飞泪?记者也只能引咎辞职,美满的婚姻也趋于破裂?在矛盾中发展,在发展中回味,我们明白,是虚荣蒙蔽了真善美的视线,是世风差点吹掉了我们做人的尊严。同学们,记住这位记者的遗憾吧,我们也就记住了衣食父母教导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真正顾及了自已的脸面。
现在,不得不提一下,电影拍摄中的那个地名,叫夫子庙。我不知那夫子是不是孔夫子,或者是孟夫子,那庙是不是真有一座庙。但让我很自然地想到圣人,想到他们所推崇的传统美德,想到当今社会是不是真的人心不古了。应该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那地方自然会有孝道之风,感恩之俗。不然,杨红旗是不会如此父命是从,尊老尽孝的。可为什么在全国上下极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在大伙腰包日渐丰盈、掩身豪楼的同时,人们竟忘了当年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为大家构筑幸福长城的老红军,现蜗居陋室,度日病床的杨老前辈?为什么在杨红旗如此憨厚老实只能自保的情况下,就没有向老人迈近一步,伸一伸手?为什么人们都像村长一样,只把目光聚集在火红日子的宣传报道上?这不能不让人心寒地看到,当地民众道德观念地缺失,感恩心态的扭曲。如果可以把夫子庙的民风放大的话,我们又怎能不明白学习感恩行为的必要。因为学会了感恩,我们才更有可能创造出和谐发展的幸福图腾!
同学们,让我们把这部电影当作我们思想道德的一个鉴照吧,行动起来,让我们在感恩的河流之中,撑起道德的方舟,扬帆远航吧!
让我们感谢父母,感谢他们“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情意,感谢他们“足蒸暑天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辛,感受谢他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酸苦。
让我们感谢朋友,感谢他们“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眼泪,感谢他们“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热情,感谢他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
让我们感谢师长,感谢他们“捧出一颗心来,不带根草去”的赤诚,感谢他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耕耘,感谢他们“朝迎旭日,夜伴青灯”的劳作。
让我们感谢先烈,感谢他们“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举,感谢他们“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追求,感谢他们“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抗争。
让我们感谢历史,感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交替,感谢“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更迭。
让我们感谢社会,感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感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
同学们,让我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吧,让我们“衔环结草,以恩报德”吧。乌鸦尚有反哺之义,山羊也有跪乳之恩,我们一定会做到的。让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笑看邻里相敬,路不拾遗吧。夜不闭户,天下太平的和谐画卷,怎能成为王朝盛世的专利。
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吧!让我们年轻的生命在感恩的阳光中丰满、殷实、生动吧。

够了吧

好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16
在阳光下让爱绽放
阳光,一个多么美好的形象代表!阳光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厚爱而且公平,普照大地,让人人感受他的温暖。而我知道,阳光不仅是温暖源源不断的传递,更是爱无私奉献的播撒。当很多人在幸福地享受阳光般的爱的沐浴的时候,一些人却在默默地做着阳光的事业。
2005年3月31日,一个秀美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一个小学教师的事迹震撼动了整个中国——她叫殷雪梅。那天,殷老师带着同学们前往影剧院去看革命教育影片,途中一辆鲁莽的小轿车突然向学生飞速冲来,孩子都吓呆了,在这危急关头,殷老师没有半分思考地扑上前去,用那瘦弱的肩膀用尽全身力气将五六名学生推出了危险区,而自己,却被车子巨大的冲撞力甩开了足足25米。
朋友们,当你听到这个故事,你会想些什么?这25米是怎样的一种爱啊?在生死考验关头,大义凛然、临危不惧,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舍生忘死的爱啊!她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师爱的真谛,用平凡的短暂铸就了瞬间的永恒。
王政明,这个大山里乡村代课教师,他把教书当做了生命的一部分,两个儿子上大学,妻子一个人顶着全家的劳动力,生活过得异常艰难,但他觉得不后悔,他认为他这一生的坚持是对的,因为他亲手从大山里带出了76个大学生!他非常自豪:“村里孙子辈的人是我的学生,父母辈的是我的学生,连爷爷辈的人也是我的学生。”当学生一拨拨地长大,他也渐渐变老了,可工资却依然如故,二十多年来一直是每月40元。
这个一脸皱纹,背也驼了,憨厚得像个老农民的代课教师用枯瘦的身躯默默地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着大山沟沟里的教育。他所呈现的爱是艰辛却执着的爱,他所代表的这一群体是在贫穷、困境中挣扎前行的不屈服者,他们是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真正的脊梁,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徐本禹,大家不陌生吧?一个22岁的华中农业大学的高材生,一个本可以有着美好前程的学业,一个被央视“感动中国”人物提名的乡村支教老师。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说是“小事”,但正是这些有“爱”的进驻的凡人小事,却让他获得了“感动中国”这个至高荣誉的提名。他说过:“我愿意做一滴水,虽然微小,但当爱的阳光照射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意毫不保留的反射给别人。”这位自诩为平凡微小的支教老师就这样让我们莫名感动着。感受他那平凡却不微小的爱,让自己的灵魂经历一次洗礼,让爱唤醒内心深处蛰伏许久的人性的光辉。
朋友,用什么语言能定义殷雪梅教师的价值?用哪些礼物能回报王政明的付出?用多少金钱能衡量徐本禹的贡献?“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如果不是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爱,对祖国的爱,还有什么可以让他们抱守终生?在物欲横流,利比义重的今天,这些响亮的名字,他们用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职业的圣洁;他们用一个个朴实的行动,践行了做为一名普通教师的荣辱观,唱响时代主旋律。什么是荣,什么是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师者之爱,像清风,似细雨,像朝露,似晚霞;师爱是最凝重、最崇高的爱。
最后,我想用一位哲学家说过的一段话做为今天我演讲的结束: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人头顶上金灿灿的太阳,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爱!当一个教师把爱作为信仰的时候就会明白自己更多些;当一个教师终生以爱为行动准则的时候,他就能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们并肩齐高!因为只有站在爱的高度,我们才能触摸到千丝万缕的和煦阳光,拥有阳光一样的眼神,阳光一样的心境,教育出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孩子,只有站在爱的高度,我们才会让爱的情操永远绽放在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