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动物如何用乙酸合成乳糖

如题所述

粗饲料尤其是饲料中的纤维物质对控制采食量和保证奶牛瘤胃的正常发酵功能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粗饲料中由于木质素和硅含量较高, 造成消化利用率低下。动物本身对日粮纤维几乎不能降解, 只是依赖于栖居其消化道内的微生物来实现降解。日粮中最少数量的NDF对于维持瘤胃正常的发酵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但过高的NDF 则会对干物质采食量DMI 产生负面影响。Mertens(1994)指出,在日粮满足奶牛足够的NE 情况下,NDF含量对DMI没有限制作用。在奶牛产奶量接近40kg/d,日粮NDF超过32%时,DMI受到抑制。而当产奶量为20kg/d,日粮中NDF小于44%时,就不会抑制DMI。人们对纤维素的测定虽有上百年的历史, 但对其定义至今仍看法不一。
2.1 提供能量 瘤胃微生物消化利用纤维的基础是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类, 借助微生物产生的B- 糖苷酶, 消化宿主动物不能消化的纤维性物质,将其降解为VFA( 乙酸、丙酸、丁酸) , 显著增加饲料中总能(GE)的可利用程度。日粮纤维在瘤胃内发酵产生的VFA 是反刍动物主要能源物质。
2.2控制采食量 反刍动物采食量的调节以物理调节为主, 化学调节为辅, 饲料磨碎和颗粒化可增加采食量。粗纤维由于体积大, 吸水性强, 有强烈的填充作用, 使动物产生饱感; 纤维素降解产物VFA 也有一定的化学刺激作用, 产生化学调节, 其中乙酸和丙酸对采食量影响较大。丁酸较弱。反刍动物过食现象不明显, 对苦味、酸味、咸味和甜味很敏感, 利用这一特点配制日粮时, 可合理利用某些饲料。
2.3 维护正常的生产性能 如果日粮纤维水平过高, 会导致动物热增耗增加和饲料利用率下降。如果控制在适宜的水平, 则有利于肉牛的肥育, 提高奶牛的产乳量和维持较高的乳脂率。反刍动物体内主要的生糖物质是丙酸, 主要生糖器官是肝和肾, VFA 中如果丙酸比例增加, 则有利于肥育; 如果乙酸比例增加, 则有利于提高乳脂率。一般情况下, 三种VFA 的比例为乙酸70% 、丙酸20% 、丁酸10%, 但受日粮组成、饲料加工方法和饲料添加剂等因素的影响。饲喂青贮、苜蓿或干草时, 乙酸比例较高, 有利于提高乳脂率; 饲喂较多精料时, 丙酸比例较高, 则有利于肥育。研究表明, 泌乳母牛日粮中, CF 应占日粮干物质的15% ~ 20% , 其中以17%为最宜, 最低也不能低于13% 。日粮内合适的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SC) 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NSC) 比例对控制瘤胃内VFA 的生产和吸收有重要作用。
2.4 改善胴体品质 日粮内纤维水平超过一定值后, 日粮粗纤维每提高1%, 能量消化率下降113%, ME利用率下降019%, 饲料转化率下降3%, 生长下降2% ( Fernandez 和Jorgensen, 1986) ,但这些不利影响往往伴随有胴体含脂率下降、瘦肉率上升的正面效果。改善胴体品质以单胃动物明显。
2.5 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吸收 胃肠道正常蠕动和反刍是影响养分吸收的重要因素。CF 可刺激胃肠道, 促进胃肠蠕动和粪便的排泄。此外, 还对维持正常的微生态系统平衡,促进瘤胃的发育和动物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维持瘤胃正常功能和动物健康纤维和淀粉是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的主要底物, 纤维水平过低, 淀粉迅速发酵,大量产酸,降低瘤胃pH 值,抑制纤维分解菌的活性,严重导致酸中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