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西方当代文艺思潮的意义

如题所述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与人学精神问题,固然可以从精神传承的历史角度加以考察,但是,正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以反问的口吻所肯定的那样:“思想的历史除了证明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还证明了什么呢?”在他们看来,物质生产、人们的社会存在,是决定一切精神生产和精神过程的根本基础和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根本观点,同样适用于对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与人学精神问题的分析。
作为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的思想资源和动力类型,西方近代以来的人学精神是不可忽视的。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中国现当代文艺的影响深远而巨大。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第一次把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现实的具体的人来加以考察,提出了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和人的解放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学是近现代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在资本主义扩张过程中,它与社会主义运动相结合,日益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实践力量,对20世纪的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产生了重要的塑造作用。不理解马克思主义人学,便不能够理解整个现代世界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版图。马克思主义人学与西方古典人学、近现代资产阶级人学一道,构成了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的人学资源。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亦不容忽视。中国古代人学在悠远的绵延中形成了内敛和自洽式的自循环结构与机制。中国古代人学的根基是以血缘宗法关系为核心的家国同构的集体主义、首重人伦日用的经验主义、内圣外王的伦理主义、当下直觉的审美主义。通过儒道互补的方式,中国古代人学在把握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智慧。中国古代人学精神中的“人”可谓“大写的人”,这个“人”并不缺少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缺失的是对个人的肯认,这种肯认在西方的传统中则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在近现代资本主义运动中达到极致。
中国当代文艺思潮与人学精神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现实与过程的能动反映。建国初近30年文艺思潮,其人学精神实质上是现实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这种现实主义和集体主义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相适应,是时代精神的反映。这种现实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强调的是阶级的人,人的阶级性是文艺致力于表现的对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歌颂叱咤风云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是这一时期文艺的主要诉求。
从1976年到80年代末期,是各种人文思潮风起云涌的年代。从文艺政治学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文艺再次充当了政治和思想运动的先锋,成为意识形态聚焦的核心。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文艺思潮价值取向是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服务的,尽管各具体文艺思潮的形态和诉求有别,但其总的思想旨趣则表现出某种一致性,反思、启蒙和解放成为文学的共同主题。80年代文艺思想领域的启蒙与解放运动无疑是深刻的,它拓展并深化了人们的思维,推动了思想界文化界对当代政治现代性、经济现代性、文化现代性问题的探索,尽管这种探索暴露了很大局限性,但是,它的意义不能低估。
从1992年到新世纪开端,中国当代文艺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文艺思潮的人学主题前所未有地多元化,呈现出复杂色彩。80年代引领人学思潮的人文知识分子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与纯洁高雅的知识力量相比,基于世俗的民间的大众的力量对文艺的牵引力显得更为直接、更加有力。不仅如此,自90年代中期前后,人文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分化的趋势日益加剧。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中国当今文艺人学精神与思潮仍然是中国日益纳入全球化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反映,文艺上的波澜折射出来的是现实中的矛盾与冲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