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宇宙?

在我看来,既然宇宙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体,它就没有年龄和边缘,因为时间本身就没有开始和结束,如果象霍金所说时间是从大爆炸开始,那大爆炸之前又是什么状态呢?而宇宙空间如果有边缘,边缘以外又是什么呢?因此,严格地讲,宇宙是无限时间与无限空间相互传梭的结果,诸如“宇宙诞生多久了?宇宙究竟有多大?”之类的问题为什么总是会被人们所提起,说明人们很难摆脱狭隘的传统思维。《待续》
工匠小强说对了!宇宙究竟怎么样其实跟我们小老百姓一点关系也没有,之所以我们讨论它,充其量就是茶余饭后的闲话罢了,让人忍不住想说的是, 帖子里经常有人说关于宇宙之类的结论是有人证实过的,请问,他们是怎么证实的?到过了?还是看见了?这个世界的确有人云亦云的人存在。

宇宙已137亿"岁"了
最近,美国科学家利用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遥控探测器,精确地测定了宇宙的年龄--137亿年。
多年来,天文学家们一直判定宇宙的年龄在130亿至140亿岁之间,但始终不能确定准确数字。但NASA的科学家们在2月11日表示,一艘距离地球160万公里的宇宙飞船观测到了宇宙形成初期的景象,并找到了准确答案。科学家们还同时指出,恒星是在大爆炸之后两亿年出现在宇宙中的。在此之前,宇宙中既没有恒星,也没有星系,有的只是精确到百万分之一度的微小温度变化。但即使是这样微小的变化,也足以在宇宙中产生大量冷热不均的"斑点",这些斑点逐渐"聚拢"并最终形成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各种天体。
这些都是科学家们在"WMAP"探测行动的成果发布会上所宣布的。WMAP是"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的简称。它观测到了大爆炸后仅38万年的"婴儿宇宙",比哈勃望远镜所能看到的还要久远。在1992年,另一枚NASA探测器也曾发回类似的图像,但由于技术所限模糊不清。这回WMAP则为我们清晰的描绘了婴儿时期的宇宙:整个"天空"看起来像一个带斑点的卵形区域,热的地方呈红色和黄色,冷的地方则显现出蓝色与松石绿。"这次探测器发回的是无比珍贵的资料,"该任务的主要负责人、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的科学家查尔斯·班内特兴奋的表示,"它使我们得到了宇宙婴儿期最新的详细图像,是大爆炸之后的壮丽余辉。"
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的约翰·巴考尔教授也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从推测值到精确数字,这次发现是宇宙研究史上里程碑,我被科学的力量所深深震撼。"他还形象地解释说,如果把现在的宇宙比作一个50岁的中年人,那么这次探测器所观测的就是他刚刚出生12小时后的详细数据,而且要精确到每一个脚趾头。
为了缅怀2月1日遇难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的七名宇航员,这些成果推迟到最近才刚刚公布。NASA天文物理部门的主任安妮·金尼说:"缅怀宇航员们的最好办法,就是将探索宇宙的科学任务进行到底。"

宇宙中的未解之谜

暗物质
美国女天文学家葳拉·罗宾依据已经发现的一些天文现象及人类已知的一些科学规律,提出宇宙中应该存在大量的暗物质,否则许多现象都无法解释。暗物质可能是黑洞和矮星,但暗物质中的绝大多数应该是一些不发光、不反光、不挡光的透明物质,科学家们有的说是重子物质、有的说是光子、有的说是中微子,总之,宇宙间的暗物质还是个未解之谜。
"钱德拉"X射线观测望远镜拍摄到存在宇宙暗物质的新证据,在"钱德拉"拍摄的编号为NGC 720遥远星系X射线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周围的炽热气体云团。但是该气团的取向并不与星系自身的取向一致,这从利用可见光谱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NGC 720星系位于离开地球约8000万光年的地方。

类星体
类星体指一类特别明亮、体积特别小、运行速度特别大、发射出的能量特别强又有极快的明暗周期变化的一类天体。美国天文学家马丁·斯密特等人对类星体做了深入研究总结出一些现象,提出了一些令人费解的问题,但直至今天,天文学家们连在类星体到底是离我们较近的天体还是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天体这一点上还没有完全达成共识,类星体到底是什么东西就更是不得而知。

黑洞、白洞,蛀洞
1939年奥本海默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当恒星质量足够大(相当于我们太阳质量的3.2倍以上)时,可能会由于巨大的引力而坍缩;随着它的体积的变小,引力场会变得十分强大,以至大到将其引力范围(科学上称视界)内任何东西都吸进去的程度,连光线也无法逃逸,像一个无限深的洞。20世纪60年代,美国物理学家惠勒将其名之为黑洞。有科学家预言,银河系中应该有100万个黑洞。由于黑洞吞食一切物质和光线,起码现阶段人类还找不到直接观察黑洞的方法,不过科学家已经间接证明了若干个黑洞的存在。
白洞是科学家为平衡宇宙间物质的流动性而预言的一种与黑洞性质相反的天体,在视界之内的物质只向外流不向里流;蛀洞(亦有称虫洞)则是有了黑洞和白洞之后一种必然性的理论假说,它是科学家预言的弯曲空间不同区域间或不同宇宙间可能存在的联系通道。究竟在这样深的层次上宇宙如何结构自己,人类还不得而知。

火星与水
火星上有水吗?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已经在火星表面找到了水的痕迹。如果这一发现能被最终证实,它将预示着人类对这颗红色行星的探索有了根本性的突破。
科学家是在火星中部长约6000公里的大峡谷地区找到水的痕迹的。从这些证据可以推测出,在数十亿年前,火星表面曾被极为丰富的水流冲刷过。但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仍坚持认为,由于当时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火星表面不可能有水存在。
不过,火星大峡谷的底部或火星坑的深处却可能是例外。因为这些地区的地形非常复杂,积蓄了大量的火山堆积物、风化物质、山陵崩塌泥石以及远古时代海洋的沉淀物。
此外,火星大峡谷中部是火星表面海拔最低的地区,比平均海拔要低数公里。这使得这一地区的大气压相对来说比其它地区要高一些,从而为水能被保存下来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NASA科学家在研究"火星探测者"发回来的照片后发现,火星中部地区的层状地形很有可能储存着远古浅海或远古冰层下所残留下来的水。
在这一地区,科学家们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盐水从地表渗露下来所留下的痕迹。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推断火星表面的盐水渗露很有可能也是季节性的,因为并不是所有该地区的照片都有渗露的痕迹。一些其他科学家则宣称,他们在至少两个火星坑的侧面也找到了水渗露的迹象。

那么火星上的水从何而来?
美国科学家最近提出,早期的火星有过剧烈的火山活动,炽热的岩浆在从火星地底深处上升到地表的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汽。
田纳西大学的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一块于150年前落到地球上的火星陨石进行研究后发现,火星熔岩里的含水量,可能比人们原先想象的要多得多。
这块陨石是火星上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岩石。科学家取了它的一块碎片,研究其矿物颗粒的结构,发现颗粒内部所含的可溶于水的元素比例较高,比颗粒外壳里的含量多。
他们认为,可能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释放出了大量水汽,而矿物颗粒外壳损失的水比内部要多得多,导致外壳不含水,从而使人们以为火星岩浆里的水含量很少。事实上,从这些矿物颗粒的内部成分推断,形成这块陨石的岩浆,含水量可能高达1.8%。
岩浆释放水汽的现象,目前在地球上仍然时有发生。在火山喷发时,岩浆从地底上升,压力迅速减小,导致水汽的溶解度下降,从而逸出,就像汽水瓶盖打开后二氧化碳气泡从水中逸出一样。科学家认为,早期地球火山活动剧烈,喷出大量水汽,海洋也许就是这样形成的,火星的情况可能与此类似。
不过,科学家也提出,仅仅靠分析一块陨石得出的数据,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火星上的火成岩是否普遍具有这种特征,可能要等2020年左右人类登上火星进行更详细的研究之后才能见分晓。
另外,来自美国圣地亚哥的肯-爱吉特和迈克尔-马林则声称,火星上的水源并非来自泉水或小溪,而是由泥浆和冷却的蒸汽喷发形成。这是他们对美国航空航天局拍摄的火星轨道照片进行研究之后得出上述结论的,他们声称,在照片上发现了与造成地球上泥石流和洪水泛滥相同的冲沟,而对于这一现象的最符合逻辑的解释就是火星上的水有可能也来自泥浆喷发。与此同时,两位科学家表示,他们也对于这一结论感到有些迷惑不解,因为尽管火星上的水源并不稀少,但此前一直被认为水源仅存在于火星两级的冰帽或是极其稀薄的空气当中。一些科学家曾指出,火星上最多有一个蓄水层,但应该是在地表以下很深的地方。而且,此前一些有关火星的照片上显示的干涸河床表明,尽管火星一度拥有大量的水源,但这些水源早在数十亿年前就已经枯竭,同时火星上的空气也变得越来越稀薄。另外,一些科学家指出,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多在零下70至100摄氏度之间,任何水源即使存在也早就被冻成了冰,固定在地表下数公里的地方,因此不可能再以泥浆的形式从地表喷发出来。
但是,爱吉特和马林仍然认为,这次有关冲沟的新发现说明,火星上可能仍然存在有大量可喷发至地表的水源。他们指出,由于地热等原因,火星地表以下的水源有可能喷涌而出,但到达地表之后会因过低的气温而结冰,但由于气压等外界作用,最终这些冰块可能会以升华的形式成为水蒸汽。两位科学家说,这种情况在地球上并不少见,例如小片雪花可以不经过融化成水就直接转变成水蒸汽。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究竟逃逸到空间去的水分多,还是仍留在火星上的多,留下来的又有多少等疑问,目前仍都是待解的谜。

火星上的水哪里去了?
从1877年开始,盛传火星上存在着人造运河的事,折腾了整整一个世纪。飞往火星的探测器证实,那里根本不存在什么人造运河,却意外地发现了许多曲里拐弯的、干涸了的河床,不少都长达好几百千米,最长的超过1500千米,宽60多千米。这些河床向我们表明:在火星历史的某个阶段,它曾拥有丰富的流动着的水。可以设想,在纵横交错的好几千条河床里都灌满了水的年代里,火星表面肯定是一幅非常令人留恋的景色。
相比之下,今天火星表面可说是一片荒凉,干燥和沙漠般的火星面上根本就不存在液态的水。从种种迹象看来,火星上似乎也不是完全没有水。尽管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不适合人类呼吸的二氧化碳,大体上在95%左右,大气中还是有少量水汽的,并且随季节和位置而变化。据估计,水汽只占火星大气总量的1/10000,可说少得可怜。如果这么点水全部凝结和覆盖在火星表面上的话,大概可形成0.01毫米厚的一层水膜。
极冠被认为是很能说明那里存在较多水的一个例子。火星南、北两极的极冠,都是冬天扩大,夏天缩小。那里的温度常年在零下70至零下140摄氏度之间,不要说水,就连二氧化碳也结成了冰,即"干冰"。极冠中保存的水分比大气中多得多,如果全部随融化并且均匀地分布在火星表面上的话,水层大体会有10多米厚。
火星上原来的那么多水,是不是都集中在极冠中了呢?不是,极冠只是保存了火星很少部分的水,科学家们想知道的是,火星更多的水哪里去了?
一种观点认为,在长期严酷气候条件的影响下,火星表面被侵蚀和风化得很厉害,风化层厚1千米甚至更厚些,并不稀罕。如果这样的话,这里应该是火星的最大储水库了。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即便如此,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究竟逃逸到空间去的水分多,还是仍留在火星上的多,留下来的又有多少等疑问,目前仍都是待解的谜。

科学家第一次捕捉到宇宙黑洞引力波

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中心引力波研究室主任科奇亚教授日前宣布,经过近30年的努力,他们终于首次捕捉到宇宙黑洞的引力波。如果它最终被证实,这将证实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最后一个重要推论。
科奇亚用两个特制的天线捕捉宇宙引力波。这两个长约3米、直径0.6米的铝圆柱天线分别架设在罗马郊区和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由于引力波极其微弱,只能引起原子的震动,他们为两个天线设置了特殊环境:排除任何地理环境的干扰、处于绝对零度,以冻结原子的运动。
前不久,精密仪器记录了这两个天线同时发生8次"魔术般的震动"。他们经过反复测算,认为这些震动是距地球几万光年的银河系中的引力波引起的。
科奇亚说,如果该研究得到证实,那么另一个令人激动的发现是:宇宙黑洞或致密天体的旋转速度要比我们预想的大得多。这涉及到黑洞对外部时空的拖曳、对内部时空的扰动、自身结构的改变及其带来的巨大影响。科奇亚说,他们将进一步改善接收天线,明年2月起进行新一轮试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27
我们可以想一下,当宇宙还是一个宇宙蛋时。那肯定是有限的,那么就算在大爆炸时的力是无限大的话,也不可能使有限的空间炸出一个无限大的空间来。
而有限无无边的概念就是宇宙有边界,那是你永远也到达不了边界。宇宙的边缘很可能是一个有着很大的力,足以使任何的物质在靠近它时,都会受到一个斥力,从而使该物体发声‘绝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但是其实它的相对运动方向并没有改变,因为这个斥力影响着整个宇宙。我们可以理解成,有一个人在地球上有一个很大功率的望远镜朝某一方向望去,很可能在某年后会在该镜里看到地球甚至自己,其原因就是当光以径直的方向向前运行时(不考虑其他力),在不断靠近这堵‘墙’时会不断的受到一个斥力,渐渐的的,这个斥力越来越大,使得光以一定的曲率弯曲而继续运行。最终,回到原点。(至于是不是球形的就不知道了,圆球体既然那是一种完美的形状或状态的话,我想宇宙有是会去‘考虑’的)

简单的讲,如果在二维的基础上,人的速度只要不超过每秒7.9km时我们始终不会走出地球外。这时,在某种角度上来讲我们会认为这地球是无限大的。

当然了,宇宙还是在膨胀这是很肯定。

也许,宇宙就是那么大,整个世界(所有的物质世界)也就是那么大。宇宙的外面是‘无’。不过,这有很多人无法接受,毕竟在我们的世界里还没有出现一个有限的东西外面是‘无’的情况。不然,只要是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外面就必定还有一个空间,总觉的太牵强。那么,科学家就不必在去争论什么有限的或是无限的了。因为,一个有限的空间外肯定还有空间,那么人人都还在争论什么。

宇宙的外面我认为是‘无’,那个时候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点,除了它之外就没有什么空间了。而现在那个所谓的承载宇宙的空间本身就是奇点炸出来的,而炸出的所有空间就是宇宙。就像一个没充气的气球,它的整个体积只有那么大,当你往里充气时它的体积就又变成那么大的体积,这就是空间和宇宙的关系吧!!

也许,宇宙就是那么大,整个世界(所有的物质世界)也就是那么大。宇宙的外面是‘无’。不过,这有很多人无法接受,毕竟在我们的世界里还没有出现一个有限的东西外面是‘无’的情况。不然,只要是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外面就必定还有一个空间,总觉的太牵强。那么,科学家就不必在去争论什么有限的或是无限的了。因为,一个有限的空间外肯定还有空间,那么人人都还在争论什么。
也许我们可以从黑洞的角度来看宇宙,宇宙是在大爆炸后才形成的,而在大爆炸之前(既是由宇宙蛋爆炸前),我们这里先不考虑宇宙蛋之前的。据科学家认为现在的宇宙约有90%是暗物质,而当宇宙中的暗物质达到约99%宇宙就会走向大收缩,而之所以会大收缩的前提是宇宙必须是有限的,不然无限不可能会有这个概念。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另一方面的证明宇宙是有限的。当然,要说宇宙的外面是什么?我们很难去理解,就像上面说的一样,‘无’的世界很难去理解。所以,就有很多人就本能的去抵制它(‘无’的状态)的存在。所以,就有那么多人去寻求或许永远也不可能有结果的答案。当然了,这也只不过是我的猜想。

不过,有时我也会去想象一下在以承认宇宙有外面的前提下,宇宙的外面是什么。还是根据黑洞来解释。我们可以根本的了解黑洞的对于宇宙的影响。黑洞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力,或许,我们现在很多人所说的我们这个宇宙其实就是巨大空间内的一个超级大黑洞爆炸而成的,既是说,这个黑洞只不过是一个超级大宇宙内的天体,这个超级大宇宙是唯一的宇宙,而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宇宙’(后面统一称子宇宙)其实只不过是这个超级大宇宙(母宇宙)中的一个空间。在这个超级大宇宙中还存在着许多类似我们存在的‘子宇宙’。而在许多个类似我们存在的宇宙之间是一些有着巨大抵抗里的物质。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去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子宇宙’外面有一堵‘墙’。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把一个炸弹放置在一个有足够承受力的铁桶里,当炸弹爆炸时,受力最大的就是铁桶的桶壁。反过来看看,当我们的‘子宇宙’还是一个黑洞时,在它突然一天发生了大爆炸,使得外面本来有着巨大的抵抗力的空间被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当然,这个空间还是能承受住这个爆炸力。所以,这堵‘墙’是由于巨大力的影响下被撑出来,在这里,我还有一个观点,可能在这个巨大黑洞发生大爆炸时把很多的物质喷发出而又由于爆炸力的影响,有一些物质被爆炸力的影响而积聚到到这个爆炸形成的空间的边界,形成了一层‘膜’。由于爆炸力十分大,使得这些物质的密度相当大,所以就具有了相当大的斥力的‘墙’类似于为我们宇宙加了一层保护膜,免受外面空间物质的侵袭。而剩下的物质就形成了我们的‘子宇宙’里的天体先总结一下,那么我们所存在的宇宙的外面其实就是子宇宙以及子宇宙与子宇宙之间那个有巨大抵抗力间质。而这些都存在与那个巨大承载这些宇宙空间内。

我们现在来看看那些子宇宙间质为什么有着那么大抵抗力。这点上,我认为有两种可能性,要么是还是一种‘无’的状态。这种‘无’本生就是虚无的,要从一个虚无状态向有的状态过渡,需要很大的力量。要么就是这些物质是由反物质组成的世界,在正物质与反物质的之间的特性下,造成了该间质的特性。
还有,我们也可以说一下,该间质的另一特性,那就是弹性。当大爆炸的它的作用力完全消失后,该物质就会马上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而该现象都发生在宇宙大收缩后。当我们的子宇宙重新变成一个大黑洞时,可能经过N亿年的时间子宇宙外的间质开始变会原来的形状。这些间质会会填充一切空间(就像空气会填充一切真空一样)。所以,这个大黑洞会受到间质的不断挤压。物极必反,最终,黑洞又发生新了轮的大爆炸。不然,按照我们了解到的黑洞,它不会‘爆炸’,只会蒸发。
第2个回答  2009-01-01
宇宙是大爆炸产生的,大爆炸之前是引力奇点,奇点是一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热量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点”,一切已知物理定律均在奇点失效。在奇点扩张脱离极限以前,所有的状态对于现存世界没有影响,我们不可能从现在状态推导到奇点以前的状态。
宇宙是有限而无界的,并且一直在以超光速膨胀中。讨论宇宙之外是没有意义的。宇宙是在137亿年前爆炸产生的,所以宇宙的尺度在137亿光年以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12-19
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原始火球。200亿年前,原始火球发生大爆炸

霍金的宇宙无边界设想:第一,宇宙是无边的;第二,宇宙不是一个可以任何赋予初始条件或边界的一般系统。霍金预言宇宙的两种结局:它可以永远地膨胀下去,或者它会踏缩而在大挤压处终结。

我们可以想一下,当宇宙还是一个宇宙蛋时。那肯定是有限的,那么就算在大爆炸时的力是无限大的话,也不可能使有限的空间炸出一个无限大的空间来。
而有限无无边的概念就是宇宙有边界,那是你永远也到达不了边界。宇宙的边缘很可能是一个有着很大的力,足以使任何的物质在靠近它时,都会受到一个斥力,从而使该物体发声‘绝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但是其实它的相对运动方向并没有改变,因为这个斥力影响着整个宇宙。我们可以理解成,有一个人在地球上有一个很大功率的望远镜朝某一方向望去,很可能在某年后会在该镜里看到地球甚至自己,其原因就是当光以径直的方向向前运行时(不考虑其他力),在不断靠近这堵‘墙’时会不断的受到一个斥力,渐渐的的,这个斥力越来越大,使得光以一定的曲率弯曲而继续运行。最终,回到原点。(至于是不是球形的就不知道了,圆球体既然那是一种完美的形状或状态的话,我想宇宙有是会去‘考虑’的)

简单的讲,如果在二维的基础上,人的速度只要不超过每秒7.9km时我们始终不会走出地球外。这时,在某种角度上来讲我们会认为这地球是无限大的。

当然了,宇宙还是在膨胀这是很肯定。

也许,宇宙就是那么大,整个世界(所有的物质世界)也就是那么大。宇宙的外面是‘无’。不过,这有很多人无法接受,毕竟在我们的世界里还没有出现一个有限的东西外面是‘无’的情况。不然,只要是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外面就必定还有一个空间,总觉的太牵强。那么,科学家就不必在去争论什么有限的或是无限的了。因为,一个有限的空间外肯定还有空间,那么人人都还在争论什么。

宇宙的外面我认为是‘无’,那个时候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点,除了它之外就没有什么空间了。而现在那个所谓的承载宇宙的空间本身就是奇点炸出来的,而炸出的所有空间就是宇宙。就像一个没充气的气球,它的整个体积只有那么大,当你往里充气时它的体积就又变成那么大的体积,这就是空间和宇宙的关系吧!!

也许,宇宙就是那么大,整个世界(所有的物质世界)也就是那么大。宇宙的外面是‘无’。不过,这有很多人无法接受,毕竟在我们的世界里还没有出现一个有限的东西外面是‘无’的情况。不然,只要是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外面就必定还有一个空间,总觉的太牵强。那么,科学家就不必在去争论什么有限的或是无限的了。因为,一个有限的空间外肯定还有空间,那么人人都还在争论什么。
也许我们可以从黑洞的角度来看宇宙,宇宙是在大爆炸后才形成的,而在大爆炸之前(既是由宇宙蛋爆炸前),我们这里先不考虑宇宙蛋之前的。据科学家认为现在的宇宙约有90%是暗物质,而当宇宙中的暗物质达到约99%宇宙就会走向大收缩,而之所以会大收缩的前提是宇宙必须是有限的,不然无限不可能会有这个概念。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另一方面的证明宇宙是有限的。当然,要说宇宙的外面是什么?我们很难去理解,就像上面说的一样,‘无’的世界很难去理解。所以,就有很多人就本能的去抵制它(‘无’的状态)的存在。所以,就有那么多人去寻求或许永远也不可能有结果的答案。
第4个回答  2019-05-29
http://baike.baidu.com/view/2496.htm?fr=ala0_1_1
这个关于宇宙的详细解释想必阁下已经认真看过了吧。我的一个感觉是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还太少太少,《金刚经》里提到“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宇宙里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事。
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多维空间构成的宇宙里。但我们却只能认识到三维空间,而不知四维,如同二维动物(如蚂蚁)无法认识三维空间一样。照这种理论,要解释什么天堂地狱的话……(呵呵接下去就不说了);还有这几年挺热的关于“暗物质与暗能量”的说法,它占了宇宙的96%,而我们熟知的宇宙物质也才4%。
在宇宙面前,我们就如同一个无知孩子,却老有人说什么“人定胜天”云云,实在好笑!话说回来,人在世时,也要好好珍惜时间,正因为人的渺小,才更要珍惜。至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别斤斤计较,与宇宙比起来,小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