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农业现代物理农业的由来

如题所述

现代物理农业的起源和发展,起始于植物生理学、农业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和物理农业的交叉领域。早期,人们通过研究光合作用、光周期和积温等原理,结合简单的农业物理设备,试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个时期,物理农业主要作为辅助手段存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理农业的重心发生了转变。在21世纪初,我国学者刘滨疆的研究成果尤为关键,他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揭示了大气电场对植物生理作用的调控机制,进而开发出空间电场调控动植物生长与病害预防技术。这一突破性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将物理农业的领域扩展至菌业、动物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标志着物理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这一时期,物理农业技术种类繁多,涵盖了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空气电净化防疫、菇房空间电场促蕾防病、烟气电净化增施二氧化碳等多个方面。虽然内容丰富,但当时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体系尚不完善。

进入2007年后,现代物理农业进入成型阶段,被划分为两个主要方向。一是“增产优质型物理农业”,将物理学原理技术化,用于提升农作物、家禽家畜、菌类和水生动物的产量和质量。二是“无毒农业”,应用物理学原理防止病原微生物和害虫,保护环境,确保动植物健康,减少化学物质的危害。

总的来说,现代物理农业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演进,从早期的简单设备应用,到后来的多元化、环保型技术体系,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