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字词翻译

如题所述

送东阳马生序字词翻译如下:

1、余:我。嗜(shì)学:爱好读书。致:得到。假借:借。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走:跑,这里意为“赶快”。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既:已经,到了。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

2、圣贤之道:指孔孟儒家的道统。宋濂是一个主张仁义道德的理学家,所以十分推崇它。硕(shuò)师:学问渊博的老师。游:交游。尝:曾。趋:奔赴。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这里指浦江的柳贯、义乌的黄溍等古文家。

3、执经叩问:携带经书去请教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辞和脸色。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叱(chì)(咄duō):训斥,呵责。俟(sì):等待。忻(xīn):同“欣”。卒:终于。箧(qiè):箱子。曳屣(yè xǐ):拖着鞋子。穷冬:隆冬。

4、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一、原文

1、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5、今虽耄老残病侵寻不得不至于尺寸顾犹幸预君子之列且承天子之宠光既备弟子之微辞将溢走书肆约诸生合南北讲官今其存者十九又以随官给廪食余虽俯遂人愿谬列郡县又不得辞以山林空广会当远去当来奔先生伏唯终日驰念先生去国百里外其建国佐理尚完也。

6、吉凶灾祥尚或有之及暮而归正当今左股而卧又以思先生学日新也道以日隆以不由面见愿托符以邮启行之。其寒暑相推风雷相薄其忍性如此其信道又如此敬乞德教俯赐叱丁宁伏惟时赐杖下不胜恳蹙端首百拜致谢焉。

二、译文

1、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墨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抄录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得以看遍许多书籍。到了成年时,愈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往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3、前辈道德高名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序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

4、等到他高兴时较为温和地教我,他又再次地请问他就像这样我虽然愚笨但最终也获得有所闻的成就与长进的原因吧跟从老师学习就利用嵩阳处于丘陵的嵩山南麓与玉两获之间的间隙里(离山较近)来求学深造挤身于嵩山跟前丘陵起伏不平沿途没有人家的地方里。

5、背着纸箱拖着鞋子经历深山和巨大的山谷顶着凛冽的寒风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来到学舍四支僵硬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又给我盖上被子蒙住上身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享受与我同住的学生都穿着华丽的衣。

6、服带着红缨宝饰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饰左边佩着刀右边备着香囊光彩照人得就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这就是我求学时的勤劳和艰辛啊现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