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ksp是溶解度的一个重要参数?

如题所述

Ksp与溶解度(Q)的关系:可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Q>Ksp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Q=Ksp溶液饱和,处于平衡状态;Q<Ksp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溶解度平衡常数,反渗透装置对原水中的溶剂、溶质选择透过,在浓水侧因溶剂的减少而产生了浓缩,当浓水侧溶解固形物浓缩出现因浓度积大于溶解度平衡常数时就会结晶析出,对反渗透装置带来危害。增加系统的溶解度平衡常数可用加阻垢剂的方式,阻垢剂能够增加溶解固形物的溶解度。

也有学者认为ksp和溶解度的关系:不成立。因为Ksp(Ag2Cr2O7)<Ksp(AgCl),但是溶解度Ag2Cr2O7>AgCl,因为在计算Ksp的时候,平方计算导致Ksp变小。因此在阴阳离子的配比不同时,用Ksp来比较溶解度是无意义的。

溶度积常数

Ksp是饱和时各离子浓度的乘积,有时候还会是方次积乘以溶解度就是饱和时物质的浓度。如氯化银饱和溶液中,氯离子和阴离子浓度乘积就是氯化银的Ksp,溶液中所含的氯化银的浓度就是溶解度,所以溶解度和Ksp是有关系的具体数值关系要看具体物质的。

联系:溶度积与溶解度均可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性,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区别:溶度积是一个标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系统的组成、pH值的改变及配合物的生成等因素有关。

溶度积难溶电解质:

尽管难溶,但还是有一部分阴阳离子进入溶液,同时进入溶液的阴阳离子又会在固体表面沉积下来,当这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就达到平衡状态,固体的量不再减少。

任何难溶的电解质在水中总是或多或少地溶解,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通常把在100g水中的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称为难溶物。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离解的,即溶解多少,就离解多少。

溶解度实验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性是表示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或不溶等概念来表示。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Ksp的大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如Ksp很小的物质,其溶解度也很小,但不能认为Ksp越小溶解度就越小,即Ksp不能直接用于溶解度大小的比较,特别是组成类型不同的物质。

如AgCl的Ksp比Ag2CrO4大,但其溶解度却比Ag2CrO4小。对于组成类型相同的物质,如果Ksp相差较大,如AgCl、AgBr、AgI,则Ksp小的物质溶解度小。若用难溶物的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来表示溶解度,则组成类型相同的物质,Ksp和c的大小关系保持一致。

ksp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公式:

RTlnKsp=-DeltaG(标)由于难溶物的溶解是吸热反应,且熵增加(形成水合离子),所以随温度的升高,Ksp是增大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