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表现有哪些?

怎样才叫实施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涉及哪些方面?具体表现、有没有特殊的例子,就是比较特别而看不出的,

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我个人觉得主要可以分3块,第一,是财政政策,第二,是货币政策,第三,是出台一些规定或者指导性的意见。
财政政策表现在财政的收入和支出上
比如我国前段时间将内资与外资企业的税率调整到同一水平,就是从收入方面进行调整。
支出方面的调整主要表现在国家对一些行业的补贴,或者投资某个领域。
货币政策
1是准备金率,2是利率,3是汇率,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比如调整银行间拆解利率,在公开市场进行操作,以调整国内流动性。
其实我国最猛的我感觉还是临时出台的一些政策法规,效果及其明显,最好的例子就是对房地产的调控,一夜之间房地产商贷款开发都变成了不可能。其实这种政策往往比较刚性,缺乏灵活,很多时候都是临时启用,很容易造成一刀切。
还有就是一些行业的审批。

至于特别又看不出来的就不好说了,比如你看不出来,而一些很专业的经济人事他们则能很敏锐洞察到其中的影响,所以你说的这个例子实在不好给。其实这些特殊的例子主要集中在一些政策法规上面,因为前两个调控方法一般公开透明,理论成熟。而最后一个政策法规则不好说,其实它带来的影响也很大。你看当时朱镕基在任的时候决定以房地产为龙头拉动经济,这个既不是财政,也不是货币政策。他就是一个政策,然而波及的经济领域却非常广大而深刻。你想有了房子,上学,看病,吃饭,等等日常生活所需的东西都要有,所以可见政策的影响有多大。
本人水平有限只能回答到这个层面了,希望高人指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19
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Macro-economic Control)
定义: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什么叫宏观调控?经济学家理解这个词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但实际应用上,它的含义是模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经济研究部门叫宏观调节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节还有一点敬畏,后来改称了“宏观调控”,好像我们对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加强了。宏观调控最近一段时间又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这种提法把“宏观调控”的意思模糊了,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上就是短期的。
(1)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
(2)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
第二,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显得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为了提高就业弹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
第三,稳定物价。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
⒈含义: 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⒉调控的主体:国家机关,主要是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⒊特点:宏观而不是微观,间接而不是直接。
⒋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通常有:
(1)法律手段与经济政策,如:调整税率、金融、财政补贴等;
(2)计划指导,如:国家大的投资规划,或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实行配额制度;
(3)行政手段,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6822.htm

第2个回答  2015-11-05
  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通常有:
  (1)法律手段与经济政策,如:调整税率、金融、财政补贴等;
  (2)计划指导,如:国家大的投资规划,或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实行配额制度;
  (3)行政手段,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第3个回答  2015-12-23
一、国家宏观调控的表现:
1、促进经济增长。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
2、稳定物价。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
3、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增加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
二、相关简介:
1、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对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发挥调控作用。
2、宏观调控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提出,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
3、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实现定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
三、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方式:
1、经济手段: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法律手段: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3、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