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的用法文言文及例句

如题所述

之的用法文言文及例句如下: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族使用的语言。我们常见的“之” 字有很多用法,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词多义。那么对于“之”字来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用法就是作为虚词来说用作代词和助词,代词分为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而“之”字作为实词来说是可以用作动词的。

第一、用作代词

1、 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

例如: ①具答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之:代指桃花源人。

②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译:亲戚背叛反对他。之:代指道的君主。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左秋明《曹刿论战》)译:所以战胜了他们。之:代指齐国军队。 

④又数刀毙之。(蒲松龄《狼》)译:杀死了狼。之:代指狼。 

⑤箬篷覆之。(魏学伊《核舟记》)译:用箬篷叶做成的船篷覆盖在上面。之:代指船舱。 

⑥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魏学伊《核舟记》)译:关上窗户。之:它,代指窗户。

2、 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事”、“那”、“那样”等。

例如: ① 渔为甚异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渔为非常惊异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的情景。 

②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陱渊明《桃花源记》)译:听说了这件事。之:代指桃花源事。 

③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愚公移山》)译:还不能挖掉魁父这样的小山。

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 

例如: ①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译:他停止耕作,到田埂上休息。

②杜少府之任蜀州译:到蜀州上任。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译: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之“字的写法

第二、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第三、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例: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