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肉的来历

红烧肉有什么故事``

一、来历

红烧肉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红烧肉的具体做法,这是目前传世文献中的最早记录。

二、故事

据传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组织民工在西湖筑了一道堤,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为了感谢苏东坡,那年过春节,城里男女老少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盛情难却,苏东坡便收下了猪肉。

后来,他叫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按民工的花名册,挨家挨户把肉分送给他们过年。老百姓看到苏东坡不忘民工,越发爱戴他,把他送来的肉叫“东坡肉”(红烧肉)。吃起东坡肉来更觉味道鲜美。

扩展资料

故事二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他云游四海来到永修境内一个叫艾城的地方。三伏天,苏东坡救了一个中暑的小孩。作为农夫的父母,买了两斤猪肉,用一束稻草捆着提了回来,想问苏先生的口味。恰巧,苏东坡正在赋诗填词,口中朗朗念着:“禾---草---珍---珠---透心香......”。

农夫听了一楞,仔细琢磨,认为是让他把肉和着稻草整煮,并要煮透心。吃饭时,菜端上桌来,苏东坡见一块整肉,没斫没切,还用稻草捆着,不知什么原因,又不好意思开口。

农夫挺奇怪,就对苏东坡说:“早上我去问你,你不是说‘和草整煮透心香’吗?我是按照你的意思给弄的,先生怎么不吃呢?”苏东坡恍然大悟,也只好顺坡下驴。没想到猪肉掺杂着稻草香味,十分清香可口。吃完饭,农夫夫妇出门去了。

东坡想:主人如此盛情款待,打扰几天了,十分过意不去。几次要走,主人都不肯,今天还是走了吧。主意一定,从包袱里取出五两纹银,放在桌子上,留下一张字条,上写着:“主人盛情难却,东坡不辞而别。”

农夫夫妇回来,看见条子大吃一惊,原来救自己孩子的恩人竟是鼎鼎大名的苏东坡先生。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学着用稻草扎肉煮着吃,果然香酥可口。乡亲们便把这种肉称作“东坡肉”。因其味道鲜美,做法别致,所以一直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烧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坡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7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美食问答,我是美食领域创作者:“专注美食,让生活更有味。”红烧肉是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你心目中最好吃的红烧肉具备哪些条件?关于红烧肉具备的条件,那就是肥而不腻了,话不多说,直接进入主题,和大家分享一下创新的红烧肉做法————酸梅白梨红烧肉。

主要用到的材料有:五花肉300克,酸梅干30克,白梨一个,葱姜5克,八角,桂皮,香叶,干辣椒,小茴香各少许,白糖20克,盐,鸡精,料酒,生抽,老抽各适量

制作工艺:(1)首先将白梨削皮,对半切开去核,随后切成小块,倒入清水中,保存备用。【放入清水中,是为了避免白梨暴露空气中,氧化变色。】将带皮五花肉切成相同大小的块,备用。(2)取一口干净的锅,锅中注入清水,冷水下入葱姜,五花肉,料酒文火煮制沸腾,撇去浮沫,随后捞出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清洗干净可以让做出来的菜肴更加鲜亮,没有太多杂质】接着沥干水分。【冷水下入五花肉可以有效地逼出肉内部的血水,减少腥味。】

(3)锅中烧干水汽,淋入油放入白糖,开小火,慢慢搅动至白糖融化,且颜色呈现枣红色时,倒入五花肉,煸炒均匀,随后烹入适量料酒,爆香去腥。【料酒的味道一定要挥发要,不然制作出来的菜肴容易产生微微的苦涩。】再淋上生抽,香料,以及葱姜翻炒均匀。(4)接着加入少许老抽调色,炒匀后注入适量清水,漫过五花肉即可。【制作红烧肉,前期上色很重要,加水后上色效果不够红亮】

(5)此时锅中继续加入酸梅干,大火烧开,转小火焖煮二十分钟,锅中收汁浓稠时,调入盐,鸡精,白糖调味。【二次加糖也是这道菜的关键,可以有效的中和味道】最后倒入白梨块,再挑拣出香料以及葱姜。翻炒均匀熟透,即可出锅。(7)摆盘装饰,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个作品,我们下期再见。

烹饪漫长,静静欣赏,总有一道菜,温暖心房。不论时光如何流转,守住美食,美好就会一直陪伴着你!————本文由舌尖的创想--刘厨,原创制作,未经授权,禁止搬运复制————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提起红烧肉,我们自然不能忘记那位将吃红烧肉事业推向高峰的人--苏东坡。

正是由于他的努力,红烧肉才得以从基层走向了上层,从老百姓的菜锅走上了文人墨客的餐桌。其实,那个源远流长、名响大江南北的东坡肉说穿了也就是红烧肉。考究红烧肉的历史,确实难以说清楚它产生于何时、何地,不过,由于东坡先生孜孜不倦的努力,从他那时起,红烧肉就正式的走上了历史的舞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从这首苏东坡的《食猪肉》诗,不难看出苏老先生不仅是“每日早来打一碗”般的“好吃”,而且,还深谙红烧肉“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的烹饪之道,这一切真的值得我等这些好吃红烧肉而懒做或不会做的“好吃懒做”之徒学习。我们清楚的看到,苏老先生在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写诗赋词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了物质文明建设--吃红烧肉,他那时候就用他的行为告诉了我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道理,这种远见卓识着实令人钦佩和敬仰。我猜测,苏老先生用他那生花妙笔挥就出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等豪放过人之诗词,或许就是在大快朵颐过一顿红烧肉之后,才思如泉涌,产生了创作灵感,一挥而就成的。大文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习惯,李白能够“斗酒诗百篇”,东坡干吗不能“吃肉诗百篇”呢?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4-27
我心目中最好吃的红烧肉,必须肉要比较好一点,像那些家养的就是农村养的那些猪专门过年吃的,我觉得就比较适合做红烧肉,口感也会比较好。
第4个回答  2021-04-27
要色泽红亮,皮要融化在脂肪中,脂肪要入口即化,瘦肉要软烂多汁,不能太过油腻,味道不能太甜,酒味不能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