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古老而又难解决的问题:“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如题所述

从生物进化论观点说来当然是先有鸡后有蛋。大家都知道生 物是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演变 的。鸡属于鸟类,是从爬行类进化而来,而爬行类又是从鱼 类进化而来,鱼类则源自无脊椎动物。我们知道低等生物是 靠自身分裂来繁衍后代,鱼类爬行类则是产卵,当进化到相 当程度时候第一枚蛋产生了。如何界分蛋和卵呢?很简单, 蛋是硬壳的,而卵是软壳的。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到,当生物 不再分化,而产生了一个卵,那么这个生物就是卵祖,同样 第一代的鸡是从卵而来,它下蛋之后成了蛋之祖。故先有鸡 后有蛋。 驳先有鸡,立先有蛋 上面说的很明白,但是也是极其荒诞的,界分蛋和卵的软硬 度如何掌握?其变化不是立杆见影的,而是逐渐推进的,我 0.01mm的厚度可以算蛋,那么0.009mm怎么就不能算是蛋非要 成为卵了呢?我认为先有蛋。首先当一个物种进化到具有完 全的鸡的特征的时候才能称之为鸡,那么那个蛋就是鸡之祖 ,而下蛋的那个家伙因为离鸡还差那么一点,所以不是鸡, 由此可以得出先有鸡。 驳先有蛋,二立先有鸡 的确事物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但是科学就是科学,科学也是 有其界定的,比如酸碱度,以7为标准,小则酸,过则碱。这 是人所共知的。所以蛋是蛋,卵是卵。至于对方所说的鸡之 祖实在是贻笑大方。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蛋当然是鸡蛋了。你所说的是那个家伙的蛋,而非鸡蛋,那 么恰恰也证明了我所说的先有鸡后有蛋。这是一个常识性的 问题,鸡蛋自然是鸡所下,而鸡本身就是由鸟类逐步进化而 来。 再驳先有鸡,二立先有蛋 如果对方想要那么说的话我也没有办法,那么可以说我没人 类也是在天天变化的,是不是说哪一天我们就要成为非人了 ?因为科学证明人类的很多器官都是处于退化之中,比如说 我们的智齿,现在很多人类都不再生长智齿,那么原来的界 定是,人类32颗牙齿(当然磕掉等意外伤害不记),是不是 说现在那些28颗牙齿的已经不是人类,这就显得非常好笑, 十分荒诞了。什么是鸡?什么是蛋?这是最基本的知识,我 先前所说之鸡是具有完全鸡特征之鸡,不是一个数据。对方 想说那个蛋不是鸡蛋实在是好笑之极,能孵出鸡的蛋不是鸡 蛋还是什么??非要说成是那个家伙的蛋,好笑啊。你可知 道那个家伙下了几个蛋?难道说下的各个相同?各个都可以 孵出鸡来?不能,只有这一枚是,所以这一枚理所当然是鸡 蛋,当然也是那个家伙的蛋,这是不矛盾的。所谓龙生九子 各有不同,这一枚怎么说都是鸡蛋。故言之,先有蛋。 二驳先有蛋,三立先有鸡 对方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很好。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但是我突然发现对方可能忽视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对方 实际上可能已经陷入一个思维陷阱。我要问?鸡之祖一定是 由蛋生的吗?难道不是其他吗?尽管按照生物进化规律我们 一般认为作为鸟类的代表之一,当鸡成为鸡时,其产生的途 径最大可能就是由蛋而生,但是我们绝对也不能排除其他! 不过我们可以肯定,鸡下蛋。如果说鸡由他径而生,那么毫 无疑问先有鸡,但是同时我可以大胆地说,如果途径正如我 们一贯所预想的话也是先有鸡后有蛋。我想问的是龙生九子 生的是九个龙蛋还是其他蛋?同样那个家伙下了几个蛋,比 如说有孵出鹌鹑的,有麻雀的,有孔雀的,还有就是鸡,难 道谁会天真地说它下了一个鹌鹑蛋,一个孔雀蛋,一个麻雀 蛋,一个鸡蛋?同时对方是在明显地混淆视听,按照生物进 化规律那个家伙本应该是很接近鸡了,即便它的蛋暂时不能 孵化出鸡来,那么其后也必然有着鸡的诞生。所以我坚持我 的观点,那个家伙下了一个蛋,孵出一个鸡,是为鸡之祖。 而那个蛋非鸡蛋,因为孵化不光是蛋本身的原因,还在于气 候,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只有孵出鸡之后所下的蛋才能成之为鸡蛋。 三驳先有鸡,终立先有蛋 对方说的很好,不过事实上混淆视听的是阁下而不是我。首 先对方故意提出一个豁然率的问题,以期压制我,我可以说 生物的变异不是如你所说那样的,这是一个量变到突变的问 题。鸡是由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由蛋卵而来毫无疑问可言 ,原因我已经重复很多遍了,就无须赘述。中国传统的龙生 九子,虽然各有不同但是都属于龙种,同样那个家伙所下的 蛋无论如何不同,它所孵化出来的也将差之毫厘。难道说我 们还要将蛋分化 为公鸡蛋,母鸡蛋,黑鸡蛋,白鸡蛋?这是 毫无必要也是纯粹多余的。总之那个家伙下了一个蛋,孵出 一只鸡,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去争论这只蛋是不是鸡蛋吗?对 方所谓的环境因素都是次要的,难道说在水边就孵化出天鹅 来?最多也就是影响一些无关痛痒的细枝末节,比如毛色体 质等,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它是鸡蛋的事实性。而下蛋的那 个家伙确实还不能称为鸡,那么我们还需要去否认那么一只 鸡蛋吗??当然是先有蛋后有鸡!! 终论 实际上这是一个我们的一个常识性的意识错误。比如我们将 鸡甲所生之蛋冠名为蛋甲,蛋甲生鸡乙,鸡乙生蛋乙,事实 上鸡甲与鸡乙不同,蛋甲与蛋乙不同,他们都是在不断变化 或者称之为进化中的,只是我们习惯性的将他们分为鸡和蛋 而忘却了其差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07
在提问之前一般都会说“鸡大生蛋,蛋破生鸡”然后才会发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问题就出现在这里,“鸡大生蛋,蛋破生鸡”这是具体的鸡与蛋出生的规律,“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的却是“种类”上的鸡与蛋。具体的鸡与蛋出现的规律不能用在种类上。 具体的鸡与蛋是一个一个生出来的,而种类上的鸡与蛋是从别的物种进化来的。当这种动物进化到符合“鸡”的特征的时候,它就被称为鸡,同时它的蛋就是“鸡蛋”。如果它不符合“鸡”的特征,那么它就不叫“鸡”,它的蛋也就不是“鸡蛋”。那么又怎能用“鸡”与“鸡蛋”的概念来分个先后呢。最多可以玩玩文字游戏:那“蛋”虽然不是“鸡蛋”可是“蛋”还是“蛋”,而且是“鸡蛋”的祖先。所以说世界上是先有蛋后有鸡的。 我认为实际上蛋的出现比鸡的出现早得多,因为早在二亿八千万年前的二叠纪,爬行类就出现了,而爬行类(如鳄、恐龙等)都会下蛋,而鸟类的出现是在一亿八千万年前的侏罗纪,鸡的出现就更晚了,但有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实际问的是鸡和鸡蛋谁先谁后的问题。 鸡生蛋、蛋孵鸡,你若说鸡先出现,那么“没有蛋鸡怎么孵出来的”?你若说蛋先出现,又会遇到“没有鸡谁下出来的蛋”的问题,真令人无所适从。 根据进化论的观点,鸡和鸡蛋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鸡作为鸟纲中的一个物种,是从原始鸟类分化而来的,而 鸡蛋是鸡的受精卵(指可以繁育出小鸡的鸡蛋),在鸡这个物种形成的漫长历程中,始终是连接“原始鸟类——鸡”进化中一代与一代之间的桥梁。在鸡的形成过程中,有三个因素:即变异、遗传、自然选择。“鸡”生蛋(较原始时还不能称为鸡),蛋生“鸡”,两代之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同一亲代所生的子代总有差异。一个“鸡”可以下许多蛋,但不是所有的蛋最后都能成为成体的鸡。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得到最好的机会保存自己,而有利与无利是由大自然决定的,鸡的形成正是由于大自然逐渐保留了它们善奔走。地面活动多、飞翔能力差等变异特征,而从原始鸟类中分化出来的。显然,其中遗传起着保持巩固变异的作用,通过遗传使变异得到积累。 经过长期的、一代一代的“鸡”到蛋、蛋到“鸡”的过程,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物种的变异被定向地积累下来,产生物种的分化和新物种的形成,“鸡”就慢慢地进化形成了,鸡蛋也跟着进化出来,这是一个以百万年计的历程,决不可硬分“鸡”和“鸡蛋”出现的先后。 这里,我们可以试图采取一种不符合原则、但也可以从某种角度理解的用词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只要世界上出现了一个与我们今日的鸡蛋在物理上不可分别的东西,不管它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都称之为鸡蛋。也就是说,我们用今日对鸡蛋物理性能的内涵描述,去指称鸡蛋概念产生之前的相符的对象,从而“鸡蛋”可以指称不是鸡下的蛋。这样的话,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呢? 假设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在第一只鸡出现以前,第一个在物理上与现在的鸡蛋相同的东西出现了,我们现在就把它称作“鸡蛋”。进一步假设这只鸡蛋是受精鸡蛋鸡蛋在适当的温度等客观条件下就很快变成了小鸡:这哪是什么进化呀,这完全是奇迹!因为鸡蛋与鸡在物理上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相似之处,前者只是承载着后者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的控制程序再携带着必要的营养物质,把这样的先有控制程序后有物理过程的序列理解成自然进化的一个环节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如果在进化过程中首先成型的是鸡,而鸡经过自然选择慢慢进化成能把自己的机体信息经产卵的方式传给后代,倒是不那么费解了。这样,鸡也就在事实上先于鸡蛋。 现在再考虑进化过程中发生突变的情形,那就是,很久以前某只鸟(或任何其他会下蛋的东西)下了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的蛋,孵出来后,有了第一只鸡。这样的话,那个发生了基因突变的蛋能不能被称为先于第一只鸡的第一个鸡蛋呢?从语言的使用看,把那叫做第一颗鸡蛋也许有可以接受的理由,从而我们似乎可以想象鸡蛋先于鸡的情形。但是,这样一来,问题的实质却被掩盖了。如果我们采取这样的概念使用方式,一开始的问题,就应该是“先有鸟,还是先有鸟蛋”之类的了。人们对“鸡”并没有特殊的兴趣,而是对产蛋动物与这种动物的先后关系感兴趣。这里用“鸡”这个词,只是说起来更方便而已。所以,接受这种遗传突变的可能性,并不影响我们刚才得到的结论的实质,只是把“鸡”换成其他的什么东西就是了,如果说的是鸟,那么答案就变成:“先有第一只鸟,后有第一个鸟蛋”。也就是说,原本的问题相当于:“先有X还是先有X的蛋?”至于X是鸡还是其它会下蛋的东西,是无关紧要的。 现在我们再思考非进化的创生的可能性。不管创造的力量是源于上帝还是其他我们不知道的什么东西,事情都要简单得多。鸡蛋有两种,受精的和没有受精的。要先创蛋,这个蛋就必须是在没有公鸡参与的情况下达到受精的状态,而且由于蛋造出来时没有母鸡,还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蛋孵化。接着,还要重复整个过程,造出第二个受精状态的鸡蛋,孵出一只异性的鸡。然后,让造出的两只鸡交配,母鸡下蛋孵小鸡,才能让繁殖的循环过程开始并继续下去。这样的创造过程,虽然不是绝对不可能,但显然是笨拙混乱、事倍工半的。但是,如果先造鸡就是事半工倍了。一开始就造两只鸡,一只公鸡一只母鸡,创造即告完成。它们交配后下蛋再孵出小鸡,循环往复乐此不疲… … 这两个创造过程,到底哪个是实际上发生过的,靠单纯的推理是得不出结论的。但是,很显然,第二个过程,即造了鸡再让鸡生蛋育子,要合乎情理得多。不过,无论是第一还是第二个过程为实际发生的过程,我们都可以最后坚持先有鸡后有鸡蛋的说法。这是因为,如上所述,我们今日定义中的鸡蛋不是能孵出鸡的蛋,而是鸡下的(至少是鸡体内产生的)包括没受精的因而孵不出鸡的蛋,也就是说,不能孵出鸡的鸡蛋还是鸡蛋,而不由母鸡体内产生的东西不管与鸡蛋多么相似,我们还是有理由坚持不把它叫做鸡蛋。就是上帝先造出像鸡蛋那样的东西,我们也不必把它称作鸡蛋。这样的话,还是先有鸡,后有鸡蛋。 所以,说到底,这主要还是一个概念问题,其次才涉及到事实问题。在概念上,先有鸡,后有鸡蛋;在事实上,如果我们允许在概念上做些松动而有了继续讨论的余地,也是先有鸡后有鸡蛋比反过来的情形要合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