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性的分类

如题所述

一般分为主动安全性、被动安全性、事故后安全性和生态安全性。 又称积极安全性,主要是指汽车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性能。其中主要包括:视认性、驾驶操作性和制动效能。此外,还包括减轻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行人的安全性等。
①视认性。是指可以看见和看清道路、其他车辆、交通信号及仪表的程度。
②驾驶操作性。是指驾驶操作方便、灵活的程度。
③制动效能。是指汽车在高速行驶中进行制动的能力。不仅要能减速和停车,而且不能出现跑偏、侧滑、甩尾等。 又称消极安全性,是指事故发生时减少乘员伤亡的能力。其中主要包括:结构吸能性、内饰软化、安全防护装置及安全玻璃等。
①结构吸能性。是指汽车在发生碰撞时,汽车结构吸收大部分冲击能量,从而保证座舱变形最小,不挤伤乘员的能力。要求汽车以48 km/h的速度与固定障碍物正面碰撞时,乘员不致危及生命。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汽车应当有一个可变形而吸收能量的车头结构,并有一个有足够刚性而且形状稳定的座舱。通常将汽车头部的刚度设计得小于座舱的刚度,使头部尽量吸收碰撞时产生的冲击能量。为此,在汽车设计中,采用计算机辅助工程,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设计车身的结构,并且对新开发的车型进行上百次碰撞试验,以确保汽车达到上述要求。通常在汽车侧面车门设有加强刚性的横梁,以防止车门在碰撞后变形。
②内饰软化。汽车座舱内部的各种器件表面无凸起,材质柔软有弹性,尽可能减少尖角、突棱和突出的零件,在发生碰撞时能减少乘员所受的伤害。内饰软化的范围包括转向盘、仪表板、侧围、顶篷、座椅、地板以及遮阳板等突出的附件。有的汽车的转向盘在碰撞时可以收缩,有的座椅加有头枕,以防后部被撞时头部受伤。
③安全防护装置。
④安全玻璃。玻璃受碰撞后只裂不碎,或碎块不呈尖角,可以减少对乘员或行人的伤害。同时,在碰撞后玻璃仍能保持一定的能见度,避免妨碍驾驶员的视线而造成第二次事故。在汽车撞上行人时,安全玻璃也可以减少对行人造成的伤害。 是指发动机排气污染、汽车行驶噪声和电磁波等对环境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14
汽车安全性通常分为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事故后安全和生态安全。
1、被动安全
也称为负安全,指的是事故减少伤亡的能力。包括:结构能量吸收、室内软化、安全保护装置和安全玻璃。
2、事故后安全
事故后安全意味着汽车可以减少事故的后果的性能。主要包括快速消除事故后果的能力,同时避免新事故的发生。
3、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是指发动机排气污染,汽车噪音和电磁波和其他环境的影响。
4、主动安全
主动安全也被称为主动安全,主要指的是汽车,以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性能。其中包括:视觉识别,驱动可操作性和刹车效率。此外,它还包括减轻驾驶员的疲劳,行人安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