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桀与商汤两代君主治理国家的不同结果

如题所述

,夏桀 荒淫无度 暴虐成性 荒废朝政 众叛亲离
夏桀在政治上倒行逆施,近小人,远君子,刚愎自用,听信谗言,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斗争激烈。正直清廉者或遭杀害,或离他而去。夏桀在位数十年,已众叛亲离。

夏桀残暴无道,在他统治下的夏朝民不聊生,各诸侯国也是不安宁,其中一个诸侯王昆吾氏起兵作乱,商汤也起兵要讨伐昆吾,他将昆吾打败后有要征讨夏桀,为了得到更多的支持,为了鼓舞人心,他发起了一段著名的言论,就是后世有名的《汤誓》,这番言论的大致内容就是:“你们都过来向我靠拢吧,不是我以下犯上要讨伐夏桀,是因为他做的事情实在是太不堪,他有罪,他恣意妄为,不体恤民生,他这么坏我一定要去讨伐他,你们都要辅助我啊,你们帮了我,若我胜利一定会大大地嘉赏你们,你们不要怀疑,我说的都是真的”。
桀,姒姓,夏后氏,名癸(一名履癸),帝发之子,桀是其谥号,故史称夏桀。帝发死后,桀继任夏朝君主之位。
桀在位时,各国诸侯已经不来朝贺。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 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发生,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
太史令终古看到夏桀这样荒淫奢侈,便进宫向夏桀哭泣进谏说:“自古帝王,都是勤俭爱惜人民的力量,才能够得到人民的爱戴。不能把人民的血汗供给一人的娱乐。这样奢侈,只有亡国。”夏桀听了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道夏桀已不可救药,心里明白夏一定要灭亡的,就投奔了商汤,大臣关龙逄几次劝谏夏桀,夏桀就是不听,关龙逄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以稳固,如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他早些灭亡,陛下已经失去了人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人心。”夏桀听了,非常生气,下令将关龙逄杀死,这样,夏朝朝政更加腐败,夏桀也日益失去人心,众叛亲离了。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正是这样,夏桀把夏朝推向了灭亡的境地。

时日曷丧
夏桀重用奸臣,排挤贤臣。他重用一个叫赵梁的小人,此人专投桀所好,教他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杀百姓。夏桀继位后的第十七余年,有人引见伊尹给夏桀,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
临走前,桀自豪地告诉伊尹:“人民跟我的关系,就是太阳和月亮的关系。月亮没有灭亡,太阳会灭亡吗?”伊尹离去后,将这句话告诉给了成汤,成汤也将这句话告诉给夏民,以试探夏民对桀的态度。没想到夏民竟指着太阳恶毒地咒骂桀:“若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我这个月亮愿意跟你同归于尽!(时日曷丧,予及如偕亡!)”这便是成语“时日曷丧”的由来,表达了一种愿意与憎者去死的仇恨心理。
夏桀时期的中国,整个社会分成三大阶级: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和平民 阶级。奴隶主大多是由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的氏族贵族和部落首领转化而来。
桀(山东嘉祥东汉武梁祠画像石拓片)
他们在交换中夺取大量的财富,在战争中扩大权力,最终转变为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生产者本身的奴隶主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者,上古文献中的“奴隶主”指的就是这一阶级。他们整天沉迷在饮酒、打猎和歌舞之中,而不管奴隶们的死活。
奴隶要是由氏族部落之间的掠夺战争中得到的俘虏转化而来,也有一部分是氏族公社的贫苦社员沦为奴隶的。在夏代,奴隶名目繁多,从事农业生产的称“民”、“黎民”、“众人”、“众”;从事畜牧业的称“牧竖”或“隶圉”;奴隶主家内的奴隶则叫“臣”(男性)和“妾”(女性)。
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被奴隶主成批地赶到农田里去种地、放牧,从事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奴隶主可以随意的把奴隶关进监狱,施以重刑杀害。

后来夏桀大败了商汤,逃到了现在河南地界,君主一走,军队更是失去了军心,溃败得一踏糊涂,商汤战胜了夏桀后,又攻打了其他国家,诸侯也都诚服了他,他就登上了君主的位置,平定了全国。
夏桀,一代暴君,从夏桀和商汤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想要成为起义做君主,要有一统天下的气魄,要有震慑人心的斗志,能言善辞,要师出有名,若不是夏桀本就是个昏庸残暴的君主,人们对他怨声载道,商汤也不会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正是因为他的做法顺从了民意,才会取得征讨的胜利。

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3] (今河南商丘宁陵)以及夏朝的方国韦(今河南滑县,即后来大彭)、顾(在今河南范县)、昆吾(在今河南许昌)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 ,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经验教训作《汤诰》,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否则就要“大罚殛汝”。对那些亡国的夏民,则仍保留“夏社”,并封其后人。汤注意“以宽治民”,因此在他统治期间,阶级矛盾较为缓和,政权较为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诗·商颂·殷武》称:“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商汤为商国君主17年,建立商朝后称王在位12年。百岁而崩, 庙号太祖,因其长子太丁早逝,由次子外丙继位。葬处据传有六处,说法最多的是在今河南商丘北面。
商汤也是个识才之君。仲虺是个
伊尹
奴隶主,从他先祖起就世代在夏王朝作官。伊尹是个奴隶,从他少年时代起就过着流浪生活,长大后当了厨子。他们都很有才干,看见夏桀的暴虐,残害人民,不关心生产,只知淫乐,引起了人民的咒骂,诸侯的叛离,深知夏王朝的灭亡已为时不远。他们想解救人民的痛苦,只有扶持一个有力的诸侯,推翻夏桀的统治才能办得到。他们看见商的势力在东方地区诸侯国中是最强大的一个,认为商汤是一个理想的诸侯,于是先后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到了商汤身边。商汤果然任用了二人为左右相,委以灭夏的重任。
商汤有了仲虺和伊尹的辅佐,首先是治理好内部,鼓励商统治区的人民安心农耕,饲养牲蓄。同时团结与商友善的诸侯、方国。在仲虺和伊尹的鼓动下,一些诸侯陆续叛夏而归顺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9-25
,夏桀 荒淫无度 暴虐成性 荒废朝政 众叛亲离
商汤 唯才是举 广纳谏言 勤于政事 万民拥护
夏桀残暴无道,在他统治下的夏朝民不聊生,各诸侯国也是不安宁,其中一个诸侯王昆吾氏起兵作乱,商汤也起兵要讨伐昆吾,他将昆吾打败后有要征讨夏桀,为了得到更多的支持,为了鼓舞人心,他发起了一段著名的言论,就是后世有名的《汤誓》,这番言论的大致内容就是:“你们都过来向我靠拢吧,不是我以下犯上要讨伐夏桀,是因为他做的事情实在是太不堪,他有罪,他恣意妄为,不体恤民生,他这么坏我一定要去讨伐他,你们都要辅助我啊,你们帮了我,若我胜利一定会大大地嘉赏你们,你们不要怀疑,我说的都是真的”。

后来夏桀大败了商汤,逃到了现在河南地界,君主一走,军队更是失去了军心,溃败得一踏糊涂,商汤战胜了夏桀后,又攻打了其他国家,诸侯也都诚服了他,他就登上了君主的位置,平定了全国。
夏桀,一代暴君,从夏桀和商汤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想要成为起义做君主,要有一统天下的气魄,要有震慑人心的斗志,能言善辞,要师出有名,若不是夏桀本就是个昏庸残暴的君主,人们对他怨声载道,商汤也不会得到这么多人的支持,正是因为他的做法顺从了民意,才会取得征讨的胜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