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春节绍兴人如何祝福

如题所述

□涓文 祝福,是绍兴被视为年终大典的一种岁时习俗,俗话叫“请大菩萨”。它又被称为“作福”、“作年福”、“作冬福”。该风俗起源于元初,一般安排在旧历十二月二十日至三十日之间。 鲁迅《祝福》中有句话: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民以食为天。“祝福”最重头的也就在吃的方面,包括三茶六酒、五牲福礼等等。 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掸扫、洗刷得干干净净。这时候是女人们最忙的时候。这和鲁迅《祝福》就吻合了。祭祀那天,半夜刚过,人们就起床烧煮福礼。拂晓之前,按照“横神直祖”(祀神桌子按木纹横着摆,祭祖则反之)的规矩,将两张八仙桌子拼起来置于堂前靠近大门的位置,并大开正门。然后是上福礼香烛。福礼主要是鸡、肉、鱼三牲。考究的再加鹅及牛肉或羊肉,称五牲福礼。鸡或鹅要用筷子将其首戳在身躯上,使之昂首跪在盘中,头朝福神。在鸡、鹅及猪肉(猪肉以整方条肉,使之微微拱起,称“元宝肉”)上边,还要插七根或九根红漆竹筷(竹筷不能成双数)。鸡、鹅煮熟的肠盘在戳着的筷子上面,一并供祭。鱼以活鱼为好,一般在鱼眼上贴一张红纸。但也有用白鲞代替的,三牲(或五牲)福礼及粽子、年糕(年糕宽二寸许,长八寸左右,称祝福糕),一律盛装在红漆木制桶盘里面。福礼还包括三盅茶、六盘酒及盐、豆腐干和炖熟禽血各一碟。另置一桶盘放菜刀一柄,供神割食之需。所有福礼上边,都贴上用红纸剪出的元宝或双钱图案。一切放置停当,然后放上香炉、烛台(左右锡台土各挂一串锡箔纸制成的金银色大元宝——太锭)。这时,将上端摺成尖角的“南朝圣众"神像,两边各支一根细细的竹签,插到祭桌靠大门边的正中烧纸块上面,面对福礼,就位受祭。 由于祝福被认为关乎一家来年的福祉,所以妇女除在厨房烧煮福礼之外,不得到堂前参与祭祀。只有男性可以依辈分大小,逐个依次向外行四拜四叩头之礼。合家男子拜毕,接着再斟酒后立即送神(绍兴有快菩萨、慢祖宗之谚)。主祭人恭恭敬敬地双手执住竹签,将神像请下来,再连同化纸、太锭,放在天井里事前预备好的掸尘用过的竹梢堆上焚化。传说福神吃福礼,但就是不食鸡、鹅舌头。而留下舌头又会有“口舌之灾”。因此,当焚化即将结束之时,当家男人要用手指悄悄挖去鸡、鹅嘴中的舌尖,抛到屋檐上去,让神带走。最后在火堆四周奠上一盅有茶叶的酒,祭祀仪式便告完成。关上大门之后,一家人在室内喝散福酒,吃用烧福礼留下的鸡汤烧制的散福年糕。此时,天际才微露晨曦。按照绍兴习俗,在拂晓前(包括深夜)祝福的叫请“前进(音,绍兴话中意为勤劳)菩萨”:也有人为避免起早而在黄昏请“祝福菩萨”的,在黄昏时分祝福的叫请“懒惰菩萨”,但福礼、祭仪与凌晨举行者相同。现在绍兴城里百姓基本上请的是“懒惰菩萨”。 另外“祝福”时请“菩萨”的东西可繁可简。这里就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说某地有一户人家很穷,到“祝福”时只有两绞(这里绞是量词)腌菜,也拿到桌子上来“请菩萨”,结果,由于大多数家庭都是大鱼大肉“伺候”,“菩萨”都吃腻了,吃到这穷家的时候胃口大开,结果来年这家发了大财。于是大家知道后,纷纷效仿,结果效仿的人家太多,第二年“菩萨"几乎只有腌菜吃,懊恼之极,就让该地所有家庭都远离福气。 看“祝福”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一些细节,在此基础上,更有意思的是听背后的故事,也就是“祝福”中所蕴涵的绍兴民俗文化的掌故、传说。最简单的比如桌子上单独有个刀盘,这是干什么呢?原来,传说是要让“菩萨”自己动手切肉吃,表示大方,桌子上的茶叶不能用水泡开也是同样道理。再如,“女眷回避"也是有很深的封建迷信渊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